大学新生考试焦虑的原因分析与应对策略

时间:2022-03-15 10:50:51

大学新生考试焦虑的原因分析与应对策略

摘 要: 考试焦虑是大学生中常见的一种心理障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本文从考试焦虑研究入手,分析了大学新生考试焦虑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大学新生 考试焦虑 辅导员

考试焦虑是目前大学新生常见心理障碍之一,并日益为社会所广泛关注。作为高校辅导员,我认为,与中学阶段相比,大学阶段的考试有其独特的一面,不像在中学阶段时那么密集,但是考试成绩与评奖评优直接挂钩,考不好意味着与奖学金无缘、补考、重修甚至影响毕业。一般认为,考试焦虑是因考试压力过大而引发的一系列的异常生理现象,由于过分担心所导致的情绪和思维运作障碍,主要表现为紧张、注意力不能集中、复习效率低、惊悸、失眠甚至睡觉做噩梦,包括考前焦虑、临场焦虑、考后焦虑紧张[1]。

一、原因分析

大学新生的考试焦虑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当初次面临大学阶段的考试时,由于考前准备不足、成就动机过强、自信心不足,以及来自家庭、他人、社会的压力,受自身人格特征的影响等,很容易使新生感到无力应对、恐惧担忧,从而形成焦虑。

(一)主观原因

1.考前准备不充分。

如果学生在考前对所要考的内容做了充分的准备,相关知识储备较丰富,那么对于考试自然会“胸有成竹”,反之,很容易产生焦虑。大学新生对于新的学习环境与方式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加上中学时老师和家长的误导:“到了大学你们就解放了”、“上了大学就不用吃苦了”等,以及没有了高中时老师和家长的“高压管理”,很多大学生都容易“彻底放松”,缺乏学习目标和动力。刚进校时还能认真学习,时间长了,一些学生对学习的兴趣逐渐淡薄,迟到旷课,甚至沉溺网络不能自拔。还有一些学生,由于学习方法不当,照搬中学时简单的“填鸭式”死记硬背的方法,不善于劳逸结合,平时上课不认真,复习的时候抓不住重点难点,眉毛胡子一把抓,常常事倍功半,虽然疲劳但复习还是不到位,往往引起焦虑。

2.成就动机过强。

在一般情况下,学习难度是中等的时候,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呈倒U型的关系。即学习动机微弱或过于强烈都不利于学习,只有当学习动机的强度适中时,才会取得最理想的学习效果,这就是著名的叶克斯―多德森定律。也就是说,对于考试,一定的焦虑水平可以促进考试成绩的提高,但过度的焦虑,则会大大影响考试的成绩。这种情况在新生中是普遍存在的,特别是之前学习成绩一直很好的学生,在之前学习生涯中一直都是名列前茅的,到了大学新的环境,面对新的竞争对手,他们想要维护别人对自己一贯“优秀”的评价,因而具有强烈的取得优异成绩的动机,不能容忍自己的一点失误,考试前背负着这样的心理包袱,焦虑自然就产生了。

3.自我效能感低,缺乏自信。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自我效能感不但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和坚持性,影响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态度,影响新行为的获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而且会影响人们活动时的情绪。自我效能高的人一般对自己有较强的信心,敢于面对困难和挑战,而自我效能感低的人对自己缺乏信心,面对挑战时表现出焦虑与恐惧。进入大学以后,大家的进校分数相差不大,很多新生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特别是之前在高中成绩一直不理想、对自己评价过低、比较自卑的学生面对激烈的考试与竞争往往过于担心,产生焦虑。

4.人格特征因素的影响。

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在神经活动强弱性、均衡性和灵活性等方面是有区别的,所以他们对考试的反应是不同的。多血质和粘液质的人的神经过程一般强而平衡,对考试的焦虑程度较低,而胆汁质的人神经过程强而不平衡,抑郁质的人神经过程弱、感受性高而耐受性低。胆汁质和抑郁质的人对待考试容易引起强烈的焦虑,特别是抑郁质的人,他们对事关重大的考试体验比一般人更为深刻,所以容易对考试产生过度程度的焦虑,而且焦虑产生以后不易消解[2]。这样的新生遇到问题不愿意主动与其他人沟通交流,对别人的评价非常在意,容易形成挫折感,在集体中感到压抑、焦虑。

(二)客观原因

1.家庭因素。

为了子女以后能更好地就业,一些家长对大学生子女的要求太过严格,期望值过高,大学一开始就盲目给子女制定目标,如考证、拿奖学金、入党等。如果孩子本身基础不好或本来就对这些目标缺乏兴趣,家长给予的过度关注与过大压力就往往会导致孩子对学习和考试产生厌倦情绪,加剧考试焦虑。

2.学校因素。

学校是实行考试最频繁的主体单位,而考试成绩是评价学生的重要指标,和奖学金及其他评奖评优直接挂钩。随着就业率、考研率、通过率等社会对学校教育行为考评模式的设置,很多学校对学生的成绩开始更加重视,这都会在新生当中形成无形的压力。

3.社会因素。

社会和国家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体制对学校、家庭的教育方式有直接的影响,从而影响到学生对考试的态度,影响到学生考试焦虑的程度。长期以来,中国社会形成了一种“考分定成败”的片面的人才评价标准,把考分作为评价人才质量的主要指标,在当前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大学生对考试结果的重视更加重了其自身的考试焦虑程度。

二、对策

(一)面对全体新生进行专题讲座或座谈

将“正确认识考试”专题讲座纳入到新生入学教育中,请相关专家对学生进行“正确认识考试”的专题讲座,主要是使新生对大学中的考试有初步的了解,调整对考试的认知,端正考试态度,针对考试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以积极、主动、乐观的态度面对考试。

根据新生的实际情况,可以组织高年级的优秀学生,以座谈会的形式进行新老生学习经验、学习方法的交流,帮助新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调动新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也是克服考试焦虑的较有效的办法。

(二)培养新生的自信心

高校辅导员应积极帮助新生树立自信心。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并具有主观能动性。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有利于减弱或消除不利因素的影响,班主任可以通过主题班会活动、个别谈话等途径引导新生进行积极的心理建设,正确对待考试,促进新生针对考试焦虑的消极情绪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和自我说服:提醒自己“付出会有收获”、“我并不比别人差”、“我能考好”等。通过逐步培养自信心,新生可以减弱焦虑,缓解压力,放下心理包袱,沉着应对考试,取得满意的成绩。

(三)运用心理辅导缓解和治疗

由于神经类型或人格特征的差异,又是初次面对大学的考试,有些新生可能会出现过度焦虑。对此类新生,应加强心理辅导。

在进行心理辅导之前,首先要对新生的焦虑情况进行初步的检测和评价。通过考试焦虑程度自我检查量表,可以有效地帮助心理咨询师对新生的考试焦虑程度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以后的训练和辅导提供科学的依据。

现在缓解和治疗考试焦虑的比较成熟的方法是放松训练法和系统脱敏法。学会放松也是系统脱敏法的第一步,放松时要让全身各部位处于舒适状态,想象自己处于令人轻松的情境中,然后随着咨询师舒缓的语音指导达到全身放松的状态。放松可以使紧张焦虑的情绪得到松弛,所以学会自我放松,坚持进行自我放松训练可以有效地缓解考试焦虑。

系统脱敏法是利用对抗性条件反射原理,让一个原可以引起微弱焦虑的刺激,在求助者面前反复暴露,同时求助者以全身放松予以对抗,从而使这一刺激逐渐失去引起焦虑的作用。系统脱敏法对缓解和治疗考试焦虑有明显的效果。[3]

总之,高校辅导员要正确对待和处理大学新生考试焦虑的现象,分析新生考试焦虑的成因和影响因素,通过正确的方法和有效的途径来帮助新生缓解和克服考试焦虑的消极影响,促使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全面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王智.大学生考试焦虑现象的分析和探讨[J].科技信息,2009,(31).

[2]谭顶良.高等教育心理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郭念锋等.心理咨询师(二级).民族出版社,2005.

上一篇:间接言语行为的转喻视角 下一篇:恰当运用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转化学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