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时间:2022-03-15 10:44:26

肝硬化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摘 要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浆D-二聚体(D-dimer)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50例肝硬化患者(Child B级30例,Child C级20例)及20例正常对照测定其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PLT)水平。结果:肝硬化Child B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D2dimer明显增高(P<0.05);肝硬化Child C级组血浆D2dimer水平显著高于肝硬化Child B级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肝硬化Child C级组FIB与正常对照组和Child B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肝硬化Child C级组与Child B级组PL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硬化Child B级组PL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硬化Child C级组PT、APTT与正常对照组和Child B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D2dimer水平与肝硬化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观察血浆D2dimer水平可早期了解肝硬化患者纤溶系统亢进的程度,对肝硬化患者的病情判断、出血抢救、指导临床用药及预后估计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肝硬化 血浆D-二聚体 Child分级

血浆D2dimer是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X交联后,再经纤溶酶水解所产生的一种交联纤维蛋白特异性降解产物,其水平的增高反映继发性纤溶活性增强,可作为体内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志物之一[1]。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血栓性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病情监测及预后判断中。有研究表明,在各种肝脏疾病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凝血和纤溶异常[2],并且近年来研究发现血浆D-二聚体(D-dimer)在肝脏疾病中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高现象[3]。文献报道在肝硬化患者中,血浆D-dimer水平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肝硬化失代偿期为甚。我们检测了50例肝硬化患者的血浆D2dimer水平,旨在探讨肝硬化患者纤维蛋白溶解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资料与方法

2007年8月~2008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肝硬化住院患者50例,男32例,女18例,年龄52±11岁,全部病例均符合西安会议制定的诊断及分型标准[4],并经临床、B超、内镜确诊。按肝功能的Child分级应分为Child A、Child B、Child C三级,但本实验未收集到肝硬化Child A级的住院病人,因此只分了Child B和Child C两级,其中Child B级30例,Child C级20例。其中肝硬化患者病因属病毒性肝炎者41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者3例,酒精性肝病者4例,原因不明者2例。对照组为体检健康者20名,肝功能正常,各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均为阴性,男12名,女8名,年龄43±12岁;并排除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及心、脑、肝、肾器质性疾病。

方法:取受试对象静脉血2ml加入枸橼酸钠抗凝(加入比例为9份血加1份抗凝剂),3000转/分钟离心15分钟,分离血浆后检测血浆D-dimer、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PLT)。

检测方法:①采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血浆D2dimer、FIB、PT、APTT,试剂盒采用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的原装试剂;②血小板采用美国AB 2BOTTCEL 2DYN 1600型全自动血球计数仪检测。

统计学处理:各实验组数据以X±S表示,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的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肝硬化患者血浆D2dimer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肝硬化Child B级组血浆D2dimer水平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肝硬化Child C级组血浆D2dimer比Child B级组和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见表1。

FB水平三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肝硬化Child C级组除PLT与Child B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外,其余PT、APTT、PLT与正常对照组和Child B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

讨 论

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的常见临床症状,也是导致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肝硬化出血的原因极为复杂,除凝血因子、抗凝血因子的合成减少、脾功能亢进外,肝硬化患者的继发性纤溶亢进占重要地位。本实验显示,肝硬化患者血浆D2dimer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浆D2dimer(纤溶指标)随着肝硬化患者Child分级程度呈上升趋势,表明肝硬化患者存在着纤溶系统的亢进,是构成其出血倾向的重要原因之一,早期监测血浆D2dimer对预防上消化道出血有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同时有助于病情判断、出血抢救和预后估计。血浆D2dimer作为纤维蛋白的特异性降解产物,是体内高凝状态和继发性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志物之一[5]。在凝血过程中,凝血酶在水解纤维蛋白原后,即相继释放出纤维蛋白肽A(FPA)和纤维蛋白肽B(FPB),剩余部分为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SFM)。一方面,SFM转变为纤维蛋白,继而血液凝固,其过程是经过一系列交联后完成,此后形成的纤维蛋白性质稳定,一般不溶解;另一方面,可被纤溶酶所降解,交联纤维蛋白在纤溶酶降解过程中逐渐生成若干种多聚体,D2dimer即是其中的产物之一,相对分子质量为184000~202000[6]。Child分级是根据血清胆红素、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和肝性脑病有无程度、营养状况综合评价进行分级的,能较好地反映肝硬化患者的功能储备状况。肝细胞是合成凝血因子、抗凝血因子、纤溶酶原的主要场所,其损害愈严重,肝储备状况越差,出血的严重程度亦愈明显。机体内的纤溶酶不仅能降解纤维蛋白原和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还可降解交联的纤维蛋白,产生特征性产物D2dimer。在纤溶酶的激活过程中,有两种重要的抑制物与之抗衡,即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和α2-纤溶酶抑制物。肝硬化时肝细胞灭活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的能力下降,致使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减低,同时由于功能受损,肝脏合成的α2-纤溶酶抑制物也减少,致使纤溶酶活性增强[7]。从而使纤维蛋白原降低而血浆D2dimer明显增多,临床上出血的可能性就增大。本实验显示血浆D2dime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肝功能的损害程度呈上升趋势,因此血浆D2dimer可作为肝硬化出血的一个较为敏感和特异的纤溶指标,这对肝硬化患者出血抢救、病情估计及预后判断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FIB的测定有助于了解凝血机能状态;PT不仅是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的实验指标,也是反映肝脏合成储备病变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APTT是反映内源性凝血是否正常的一个重要指标;PLT计数检测可作为临床判断凝血功能异常的一个重要指标。本实验显示,FIB、PT、APTT、PLT在反映肝功能损害程度和有潜在出血倾向上得出的结论与血浆D2di2mer一致。

综上所述,血D-dimer水平增高程度与肝硬化Child分级严重程度一致,表明血浆D-dimer可作为肝硬化出血的一个较为敏感和特异的纤溶指标,对肝硬化患者的病情判断、出血抢救、指导临床用药及预后估计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黄尉国,王鸿利,张颖琪,等.血浆D-二聚体检测及临床应用[J].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5,18(2):71.

2 王泓利,邵慧珍,支立民,等.病毒性肝炎患者凝血和纤溶变化的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1991,71(11):608.

3 Hu KQ,Yu AS,Tiyyagura L,et al.Hyperfibrinolytic activity inhospitalized cirrhotic patients in a referral liver unit[J].Am JGastroenterol,2001,96(5):1581.

4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会.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1,11(1):56-60.

5 胡波,王坷.血浆D-二聚体及FDP检测在DIC诊断中的意义[J].重庆医学,2004,33(11):1666.

6 李勇.D-二聚体的临床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4,4(7):1009.

7 吴晓莲.肝病患者D-二聚体水平观察[J].浙江临床医学杂志,2008,10(1):91.

表1 三组间血浆D2dimer、FIB、PT、APTT、PLT水平比较

上一篇:极高频治疗对肿瘤化疗患者外周血象的影响 下一篇:降钙素原在内科领域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