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地文子小说作品文风透视

时间:2022-03-15 07:33:20

圆地文子小说作品文风透视

摘 要:面对众多读者对《女人的路》(《女坂》)中主人公伦过于悲惨的经历,她留给大众一个沉默的世界。圆地文子从一个不知生活艰辛的大小姐,一步一步成长为一个追求自立、自我、自由的女性作家。她的作品成功构筑了独特的妖艳、无情的文学世界。她说:“我多次和她们一起呆立不动,和她们一起唉声叹气。她们肩膀的疲劳,她们心中的焦虑,脚步的沉重,不仅是她们所有,我也有同感。某种意义上已经与她们合二为一,她们的心声就是自己的心声”。这部小说的原型是她的外祖母琴,她带着女人的宿命,窥探着祖母的花园,让人痛彻心扉,灵魂震颤。

关键词:圆地文子;《女人的路》;《呼兰河传》;文风

身为一个不断被男权社会伤害、放逐的女性,作为一个不甘于被奴役地位、敢于翻盘男权统治秩序、坚持写出自己所见所闻的女作家,她们天然的就必须是一个女权主义者。面对众多读者对《女人的路》(《女坂》)中主人公伦过于悲惨的经历,她留给大众一个沉默的世界。圆地文子从一个不知生活艰辛的大小姐,一步一步成长为一个追求自立、自我、自由的女性作家。她的作品成功构筑了独特的妖艳、无情的文学世界。她说:“我多次和她们一起呆立不动,和她们一起唉声叹气。她们肩膀的疲劳,她们心中的焦虑,脚步的沉重,不仅是她们所有,我也有同感。某种意义上已经与她们合二为一,她们的心声就是自己的心声”。

一、以生命和生活为主基调的另类独白

大多数女性被当做物品看待,而且也不得不依附于这种道德和价值观而生存,男性为中心的社会极端典型化的残酷背景,使得女性的精神及心灵经历一次次的裂变,而女性顽强生存的精神就是女性意识的觉醒。圆地文子的代表作《女人的路》中描写的伦在明治家长制度下,在丈夫的绝对支配下,为丈夫寻找合适的妾室,她忍受着妻妾同居的屈辱从而终其一生。在现在的我们看来,这简直是莫名其妙,但当时的大多数人认为,如果男人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有一两个妾室也是理所当然的。

她一生总在寻找倚靠。她为了一时一事的温暖,躲避了生活本有的沉重,最终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她在《呼兰河传》中写道:“他就像一场大雨,很快就可以淋湿你,但是云彩飘走了,他淋湿的就是别人。我就像他划过的一根火柴,转眼就成为灰烬,然后他当着我的面划另一根火柴。”她写道:“你知道我为什么写作吗?因为没有更快乐的事情做。”“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我一生最大的痛苦和不幸是因为我是一个女人。”她在写作中寻找她的故乡、亲人,寻找穷人、妇女和儿童。她在书写中静静地呼吸,燃烧起来,记忆之火如此温暖。她一生追求爱与自由,在这充满暴力的,奴役与欺侮的社会中,从异乡到异乡,从异乡,到异乡。

二、爱情之花下的日常琐事与平凡

生存的挣扎――“农家无论是菜棵,或是一株茅草,也要超过人的价值”。真正的可悲就是对人类生命价值与尊严沦落的无限悲叹与感慨。为了生存,王婆不得不嫁了一次、两次、三次。须贺、由美的父母能主动卖女儿为妾室。人不再是环境的主人,而是奴仆,是被吞噬了主体性的环境的囚徒。爱情的寂寞,爱情是人类崇高的情感,也是文学史上不朽的主题,她不仅关注着女性有经济压迫带来的痛苦和灾难,更审视和批判了男尊女卑的社会关系和伦理道德给妇女造成的不幸和伤害。

圆地文子也不谈爱情,她1905年10月生于东京浅草区,东京帝国大学语言学教授上田万年次女。曾就读于日本女子大学附属高级女子中学。她笔下的女性多是对于传统家长制度的反抗和对自由、独立的追求。“十几年来,自己把全部的爱,全部的热情都献给了丈夫,而自己在他的眼里只像一个忠实的男仆,他却过着放荡不羁的生活,这种生活是虚伪的,丑陋的。”“愚笨的儿子不知道妻子的价值,也不爱美夜,只是抱着她睡觉,让她生孩子。”可以说,她的作品充分表现了作家、女性、“人”的圆地文子的内心世界及对女性问题的关注,唯独没有爱情,圆地文子像是闺阁派的沉默者。

三、主体延续:日本作家的心里路程与情感体验

身为一个不断被男权社会伤害、放逐的女性,作为一个不甘于被奴役地位、敢于翻盘男权统治秩序、坚持写出自己所见所闻的女作家,她们――欲带王冠,必承其重,她们天然的就必须是一个女权主义者。因此受新式教育的女性作家――她们,依然无法走出旧式家庭中情感的依恋,对恋人的敏感多疑,对自己的依附反感,对男权压迫的敏感,种种痛苦压抑使她们的作品强烈寻求一种相濡以沫的美好情感和家的氛围。着出走已是悲惨中的悲惨,沉重的负荷不忍剥离最宝贵也是最脆弱的灵魂,于是她们的作品更倾向于精神的自叙传特征的文学模式。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观点是:国家要发展,关键在于提高全民素质,而女子肩负教育子女的责任,只有培养出有文化的母亲,才能提高一代人的文化素质。于是明治时期大力发展女子教育,偏重女性对家庭的责任和义务,“贞、淑”的校训也就是“贤妻良母教育”,受过良好教育的女性在结婚后基本都回归家庭,做了贤妻良母。教育的结果是女子退居于被动服从的地位,“服务家庭是女子唯一的天职”。所以圆地文子的作品满满的都是“贞、淑”和“贞、淑”不得后的沉默。(作者单位:新乡学院大学外语部)

参考文献:

[1] 胡朴安.中国风俗[M].吉林人民出版社.2013.

[2] Lefrancois,G.R.Theories of Human Learning:What the Old Man Said[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4.

[3] 陈浩天.文化强农:公共文化服务的传播困局与治理路径[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

[4] 陈浩天.农户个体差异与国家惠农政策嵌入的相关性研究-以20省“新农保”政策的执行效果为表达对象[J].农村经济,2014(3).

[5] 陈浩天.回应型政治:农户需求与政府服务衔接的国家整合[J].理论导刊,2014(7).

[6] 陈浩天.资源下乡:农户需求治理与政府治道变革的服务转型[J].学术交流,2014(9).

[7] 陈浩天.文化下乡:公共文化传播的强农逻辑与服务路向[J].攀登,2014(5).

[8] 许慎撰.说文解字[M].长沙:岳麓书社,2006.

[9] 陈浩天.回应性治理:农户需求与国家政策整合的基层面向[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

[10] 陈浩天.公共文化服务的治理悖论与价值赓续[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

[11] 许慎撰.说文解字[M].长沙:岳麓书社,2006.

[12] 陈浩天.公共文化服务的治理悖论与价值赓续[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

[13] 费孝通.乡土中国[M].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上一篇:浅析科普兰音乐创作中的“美国特色” 下一篇:华南诸广贵东岩体典型花岗岩铀矿床成矿特征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