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私无悔为扶贫

时间:2022-03-15 05:44:56

时间:2016.11.22 上午

地点:镇会议室

内容:各村扶贫工作座谈……

这是沈海鸿工作笔记中的一页,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村里数十名贫困户的信息,而他的工作笔记也永远停留在了这一天。

2016年11月23日,沈海鸿不幸遭遇车祸,昏迷一周后,永远地离开了粤西那片他挚爱的土地。

为精准识别竭心尽力

沈海鸿1973年12月出生于福建平潭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2011年12月,沈海鸿退伍转业到广东肇庆市委机关事务局。

2016年4月,肇庆市委、市政府部署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早上接到通知,中午沈海鸿就找到保卫科的同事陈超强商量:“我们一起报名去扶贫吧!”他们当即提交申请,主动要求到偏远的怀集县连麦镇驻村扶贫。

“我在农村长大,应该为老百姓做点事。作为党员,深入基层、走近百姓很有必要,希望尽自己绵薄之力,为老百姓多做点实事。”下乡扶贫前,沈海鸿对妻子这么说。

为了顺利开展工作,沈海鸿临行前特地找到有乡镇工作经验的同事陈满凤讨教经验。如何开展农村工作,怎么和老百姓打成一片,从哪里入手……沈海鸿事无巨细地向陈满凤讨教。

“做人做事,认真负责,表里如一,保持了我们革命军人的本色!”同样有从军经历的陈满凤对自己的这个同事赞赏有加。

精准扶贫,首先要精准识别。莲社村属省级贫困村,共有470 多户,近3000口人,该扶谁?需要扶贫干部根据政策标准,挨家挨户摸底调查。

为了赶在省里规定的2016年6月30日前确定贫困户,完成信息录入。一个多月里,沈海鸿和陈超强一起开展了细致的入户调查,内容包括家庭人口、劳动力、收入、住房等情况。为了实现精准识别,他们平均每户都要去个三到五次。一户一册,建档立卡,一个月下来,沈海鸿对莲社村村民的基本情况了如指掌。

“为了不耽误村民劳动时间,他每天一大早趁村民没出门就去走访、核实情况。等晚上村民回家后,又接着入户了解情况,之后还要整理当天调查到的资料。“沈科长工作认真负责,非常扎实。”莲社村村支书莫如醒说。

当时全省都在搞贫困户信息录入,网络系统拥堵,沈海鸿就把闹钟定在晚上两三点钟,避开录入高峰,加班加点录入、核对。有人说,既然这么多户有需求,不如都报上去吧!军人出身,性格耿直的沈海鸿严把政策关:“国家的扶贫政策有规定,识别贫困户有严格标准,该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绝不瞒报虚报!”经过不懈努力,他们从最初划定的70多户中,确定了55户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对象。

沈海鸿讲原则,村民都知道他对扶贫工作“较真”,这种认真负责的态度正是为村民着想。有村民反映一辆车拉着两头牛苗出了村,沈海鸿得知后很激动:“牛是给大家脱贫的,买卖是绝对不允许的!”

后经多方打听,沈海鸿得知那是贫困户陈建国的牛苗。为了避免误会,沈海鸿吃过晚饭打着手电筒到陈建国的牛棚确认,后又找到陈建国本人谈。原来,当时陈建国的孩子上学,妻子在外务工,自己又生病,没有精力照看牛,就托人把牛苗送到几里之外的姐姐家照看。沈海鸿不放心,第二天又拉着陈建国,赶到姐姐家确认,特地用手机拍下照片才算踏实。

如今,他亲自识别的55户贫困户中,已经有12户摘了贫困的帽子。村干部都说,如果老沈泉下有知,一定会感到欣慰。

为实施帮扶殚精竭虑

精准识别后怎么帮扶?沈海鸿按不同层次、不同致贫原因将贫困户归类,列出需求清单,制订具体帮扶计划。又根据贫困户的意愿和贫困户的实际,制定帮扶措施。

沈海鸿的扶贫计划分两步走:先资助贫困户解决当前的困难,然后再以资金入股的模式,发展养殖场项目,实现贫困户真正脱贫。在先期的扶贫资助中,他根据村民的意愿和实际情况,共发放了58头牛、84头猪、350只鸡、200只鸭、农机一批。其中200只鸭、1台微耕机就是提供给陈棣珍家的。

61岁的陈棣珍一家7口人,妻子完全没有劳动能力,5个孩子最大的才14 岁,上小学六年级。陈棣珍家缺少劳力,养猪、养牛显然不现实。好在他家旁边有一口水塘,沈海鸿建议陈棣珍利用水塘养鸭。

鸭子成长周期短,三四个月就能出售,耗费的体力精力少,很适合陈棣珍家。春节之后,鸭苗长大了,陈棣珍咧着嘴笑了:“卖了两千多块钱!”但是,沈海鸿却没能见到鸭子长大,没能分享这种喜悦。

沈海鸿把贫困户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把贫困户当作家人一样对待,长期相处下来,他和村里的贫困户都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莲社村七队的陈标新,今年50多岁,属低保户,患有疾病不能干重活,靠妻子在外打工挣钱,一家人住的是破旧的泥砖房。沈海鸿了解情况后,为陈标新家争取了危房改造资金。陈标新有3个孩子,一个上大学,还有两个在怀集县城读高中。去年9月开学时,沈海鸿专程来到陈标新家,将500元钱交给在读高中的孩子,让他们购买学习用品,叮嘱他们要把学业搞好,还劝陈标新:“一定要让孩子们多读书,将来她们可比你我都好啊!”

至今想起沈海鸿,陈标新还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抽泣着说:“太可惜了!太可惜了……”

“这意味着我失去了一位好同事,好兄弟,好战友,也意味我将更坚定地在扶贫一线坚持下去!” 对于沈海鸿的x去,陈超强哽咽着说。

2016 年12 月7 日,经肇庆市扶贫领导小组研究决定,追授沈海鸿同志为“肇庆市优秀驻村干部”称号。

西江的水会更清,粤西的山会更绿,沈海鸿的故事和精神,就像这里的山水一般,在莲社村,在肇庆,在粤西的土地上,感染着每个人……

上一篇:金融创新引导资金脱虚入实 下一篇:“一带一路” 激活经济增长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