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人之死(外一章)

时间:2022-03-15 12:23:33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愚人一思考的时候,上帝就会微笑……于是就有了千奇百怪的人间万象。有的温馨,有的可笑,有的甜蜜,有的悲哀,有的惊喜,有的沮丧……这一切请容我慢慢道来,也请您慢慢品味……

我从来没想过为什么把他叫做“雨人”,想当年在看电影《雨人》的时候,一直是被好莱坞的明星达斯汀・霍夫曼和汤姆・克鲁斯的精彩表演所吸引,有没有这样的真实“雨人”存在,他们的生活究竟是什么样的?……这些,在我的大脑里没有留下任何痕迹。2009年12月19日,生活中的真正“雨人”Kim Peek在美国去世了,终年58岁,这条消息又引起了我对“雨人”的兴趣……

Kim Peek于1951年11月11日出生在美国犹他州的盐湖城,他的父母都是摩门教徒。他出生时,医生就发现他的头比普通婴儿大30%,出生后不久又发现在他的颅腔内,有一个很大的水疱压迫左脑,影响语言和运动神经的发育,他9个月大的时候,医生就断言他会终身残疾,应该送进精神病院。可是,他的父母却没有听信医生的诊断,决定让他像其他正常孩子一样去生活。

不久,他们就发现了Kim有许多惊人的才能,他16个月大的时候就可以自己读儿童读物,3岁的时候,他的父母发现他会自己查字典,而且还能读报纸,可是,由于他的头太大,一直到4岁,他才能自己走路,而且生活不能自理。6岁的时候,父母带着他去拜访了一位非常著名的脑外科专家,这位专家提出要为Kim做脑叶纤维切断术,他的父母又一次拒绝了这位专家的建议,把他带回了家里。

在Kim长到7岁的时候,他就能够把整本《圣经》都背下来,由于美国当时缺乏对这种特殊需要孩子的教育机构,他上学的第一天就被开除了,原因是他扰乱课堂纪律。没有办法,他的父母只能请一些退休教师在家里教他,在他14岁的时候,就学完了高中的所有课程,可是有关部门却拒绝给他颁发高中毕业证书。

18岁的时候,他在社区里找到了一份会计工作,虽然他有着惊人的记忆力和计算天才,他还是像一个5岁的孩子一样,需要别人照料他的生活。由于他的特殊情况,几乎没有任何社交活动,大概只有20几个人认识他,于是他利用业余时间广泛阅读文学作品,用电话簿练习心算,他能算到上百亿千亿的数字,熟记莎士比亚和许多伟大文学家的作品,而且,他对美国各个地区的邮政编码、道路编码和地区编码都了如指掌。

1984年,一个偶然的机会,Kim参加了一次在德克萨斯州举办的全国弱智公民大会(居然有这样的大会),在这次会议上,他巧遇了好莱坞的编剧Barry Morrow,Barry被Kim惊人的才能所吸引,发誓要把他的事迹搬上银幕,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在美国,还有这样一个“弱智”公民存在。于是,就有了后来的电影《雨人》,Barry也因为这个电影而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编剧奖,他把这个奥斯卡奖杯送给了Kim, 因为没有Kim,也就不可能有这样的电影,这个奖杯对Kim来说是受之无愧的。

Kim成名之后,许多大学和医院对他的大脑进行了研究,发现他的大脑在左脑和右脑之间没有分隔,他的大脑就像是一个巨大的数据库,因此他看过的98%的信息都可以过目不忘,他们还发现Kim可以同时阅读两页书,左眼和右眼互不干扰,各自看各自的,自得其乐。他在数学、音乐、地理、历史等等方面确实是一个人间少见的天才,可是人们却把像他一样患有自闭症的人叫做雨人。不管怎样,Kim因为《雨人》而一夜之间成了家喻户晓的名人……

了解了生活中真实的雨人,我在感叹和钦佩之余,却觉得雨人固然可敬可爱,可是他父母的勇气和耐心难道不是更值得大书特书吗?如果世界上有“最勇敢的父母”这样的大奖,我想他们也应当是受之无愧的。他们需要有多大的勇气对所谓的权威说不呢?在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Kim是个问题孩子的时候,他们的爱心,他们的勇气改变了Kim的命运,如果他们听信了医生的话,把Kim送进了精神病院,接受大脑手术,那么我们可能永远也不会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雨人”的存在。

有人说只有在战场上,我们才能看到勇气,因为那是刀枪剑戟生死之间。可是,我却觉得如果有人每天都要面对着人生的种种失望,面对着别人的冷眼和误解,面对着对未来的担忧和无奈,面对着理想的改写和破灭……却仍然能够起床穿衣,洗漱完毕,又推开门去面对新的一天,面对和昨天一样的种种挑战,这不是勇气,又是什么呢?或许,我们应该重新改写勇气的定义,“雨人”的父母不是驰骋疆场的英雄,可是在我的心目中,他们却是顶天立地的英雄……

当然,面对“雨人”这样的孩子,如果仅仅只有勇气,那么他们也许坚持不了几年,因为毕竟每天他们都要照顾Kim的吃喝拉撒,他是一个永远也长不大的孩子……面对这样的生活,他的父母宽容地接受了无情的现实,他们不仅仅对照顾Kim毫无怨言,而且他们也宽容了这个世界上的种种偏见和误解。他们没有去抗争,没有去辩论,即使是在儿子成名后,受人邀请四处讲演,他们也担心别人误解他们是在利用自己的孩子赚钱,因此所有的演讲都是免费演讲,一直到1996年,Kim的父亲才出了一本书,书名是《我的儿子,真正的雨人》……

面对着这种宽容,我们又是怎样对待那些所谓与我们不一样的“不正常”的人呢?我们歧视他们,我们害怕他们,我们贬低他们的价值,我们给他们贴上种种弱智的标签……说到底,这世界上的种种歧视,都是因为我们不能够接受那个不同的世界,那种不同的生活方式,那种让我们不舒服的与众不同……

Kim在每次讲演之前,都给所有参加演讲会的人发一张小小的卡片,在这张小卡片上打印着这样的一段话:学会接受和尊重别人的不同,对待他们就像你希望他们对待你一样,这样做会给每个人带来你所希望得到的快乐!这是Kim的心声,是他父母的心声,也可以说是我们的心声。

的确,Kim是不是天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尊重和接受别人,如何把每个人都当成一个人来看待,无论他的出身,无论他的经济地位,也无论他聪明与否,更无论他是什么地方的人……新西兰女作家Janet Frame也有过一段类似的经历,她的与众不同让她在精神病院里呆了8年,还差一点让医生做了脑叶纤维切断术……后来,她把自己的经历写在了自传中,书名就叫《坐在桌旁的天使》,我想她是在感谢天使的保护,让她能够真正认识自己的人生价值,也让别人能够真正了解她的世界……

我愿意这样想,各种各样的“雨人”就是生活在我们中间的天使,他们的存在,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多样性,让我们感受到宽容,让我们感受到勇气,让我们能够学会接受不同,让我们最终放弃歧视……让我们在和谐相处的基础上建立起更文明的世界。

从今以后,每次坐下来吃饭的时候,我都要看看是不是有一个拿着奥斯卡奖杯的天使坐在那里……但愿我能看到,但愿你也能看到……

上一篇:每一天的音乐 下一篇:“色女”姚远,花开在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