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民间音乐资源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的运用探索

时间:2022-03-14 08:37:52

秦皇岛民间音乐资源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的运用探索

一、选择秦皇岛民间音乐资源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运用的原则

(一)教育性原则

秦皇岛民间音乐蕴含着丰富的知识、情感等一些积极的教育意义,但在选择教育内容时仍需教师有目地,有意识的加以甄选和鉴别,吸取当地民间音乐所具有的精华部分选择那些幼儿感兴趣并能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的民间音乐,剔除其糟粕,让幼儿更加喜爱对民间音乐的学习,能更好地传承本地区的民间音乐。

(二)生活化原则

生活化原则是指融入到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的民间音乐应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选择幼儿在现实生活或周围环境中能经历和感受到的,即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内容从生活中来,对于幼儿园来说,应该带着孩子们回归生活,走进生活,为幼儿提供身体体验和充分感受民间音乐的条件和机会,使幼儿在丰富认知体验的基础上能够愉快的唱歌、舞蹈和学习。

(三)发展性原则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已明确提出,幼儿教育应能为幼儿的近期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从上面的要求中我们可以发现,幼儿园教育它的首要任务就是促进幼儿的发展,而音乐教育又在其它不同领域他们的交叉和融合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中介作用,所以,在对于秦皇岛民间音乐的筛选应全面关注幼儿发展的各个方面,从适应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从行为到道德,从知识到智力,从生活方面的技能到审美需要。

(四)因地制宜原则

不同地区的幼儿园有着不同的特点。因此,民间音乐教育资源内容的筛选就要根据本园、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充分利用本地区和本园的丰富资源,并在需要时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例如:昌黎县和抚宁县的幼儿园民间音乐教育内容的选择就可以根据当地不同的民间音乐特色资源进行不同的选择。

二、秦皇岛民间音乐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可实际应用的内容

(一)秦皇岛民间舞蹈

秦皇岛民间舞蹈以昌黎地秧歌最为出名,昌黎地秧歌有它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它是集歌唱、舞蹈、器乐演奏等多种表现形式为一体的综合性的民间艺术,昌黎地秧歌的艺术表演其随意性极强,舞蹈也没有固定的套路,表演者能够见景生情,即兴发挥,以其丰富的表情配合身体优美的舞蹈,把秧歌艺术的表演达到了极致,使其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除此之外,还有寸子秧歌,它是根据清朝满族宫廷和民间生活加工改编而成,秦皇岛的民间舞蹈还有猴打棒、高跷、狮子舞、霸王鞭、龙灯、太平跤等。

(二)秦皇岛民间歌曲

秦皇岛民歌从内容上可以分为故事传说、劳动号子、抗敌民歌和情歌四大类。演唱的曲调也具有相当浓厚的地方语言色彩,而这些具有地方语言色彩的民歌经过长期流传和不少人的加工润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民歌。

(三)秦皇岛民间器乐

秦皇岛的民间鼓乐按乐曲分类可分为秧歌曲、牌子曲、汉吹曲和花史曲四大类。传统的鼓吹乐活动,主要将其用于秧歌伴奏和大型庆贺性集会活动。秦皇岛的昌黎吹歌是一种有特色的鼓吹乐艺术形式,主要是以唢呐吹奏乐曲,伴以一个堂鼓和一个小钹,较大的场面有时还伴有笙、笛、胡琴、管等乐器,昌黎吹歌内容丰富,技艺奥妙,善于表达人们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等思想感情,现在很多乐曲已经被广大人民群众所熟悉和喜爱。

(四)秦皇岛民间戏剧

秦皇岛的民间戏剧有皮影戏和评剧等,具有的演唱特点是掐着喉头发音,这样可以使唱腔声调柔媚,更能扩宽音域。青龙县的影剧剧目有《五峰山》、《万宝阵》等,内容多以惩恶扬善,以古论今为主题。而昌黎皮影艺术中它的念白环节以老U方言为标准,具有很强的昌黎地方语言特色,评剧的前身流传于民间的说唱艺术“莲花落”,且评剧艺术其演唱风格与昌黎民歌的演唱风格极其相近。

三、幼儿园中运用秦皇岛民间音乐进行实践应用的案例描述

笔者将运用秦皇岛民间音乐在幼儿园音乐教学的重点放在教学案例研究分析上,选择幼儿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式,组织相关教学活动,挖掘相关问题的解决策略,逐渐完善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关于民间音乐教学活动的案例,笔者以其中的一个案例进行描述:

案例一:大班歌唱活动――“昌黎民歌《正对花》”。

昌黎民歌《正对花》原歌词是第一段:“正月里来什么花开呀?正月里来迎春花开呀,迎春花儿开开呀,哥哥呀,妹子啊,哥哥哥哥小哥哥,七不冷登得儿撒,八不冷登得儿撒,一朵一朵连花花儿也是开呀”,第二段的歌词只需将月份改为三月份,花名改为桃花和杏花,其他的歌词部分均不变,其中,歌词部分的“七不冷登得儿撒,八不冷登得儿撒”是属于民歌中的衬词,它并没有更深的含义,只是能够引发学习者对于学习民歌的兴趣与欲望。

活动过程:教师首先通过视频播放出迎春花,桃花杏花等的图片,让孩子们知道这些花儿都是在几月份开放的,整个画面颜色鲜艳,通过视频播放,同时也播放《正对花》的音乐,幼儿表现出很强的兴趣,播放出视频后稍加简单的提示关于月份和花儿的关系,教师开始导入活动中。

老师:小朋友们,你们从刚才的视频中看到了哪些呀

幼儿:我看到了各种各样的花儿

幼儿:我看到了花的颜色不同

老师:那你们刚才都仔细的看到了花儿对应的数字是几月了吗

幼儿:桃花杏花下面是三月

幼儿:腊梅是十二月

老师:你们还知道哪些好看的花朵呢

幼儿:喇叭花,,月季花

老师:小朋友们刚刚讲的都很好,老师也喜欢这些美丽的花儿,而在我们美丽的海滨之城有一首关于花儿的歌曲,你们想听吗?

老师开始播放昌黎民歌《正对花》的伴奏,并示范演唱,让幼儿对歌曲有完整的感悟,之后学唱整首歌曲,在学唱时教师首先用提问的方式与幼儿一起读出歌词,让幼儿熟悉,歌词的内容经过了简单的改编后变为:“正月里来什么花儿开呀,正月里来迎春花儿开呀,宝贝呀,老师呀,宝贝宝贝小宝贝,七不冷登得儿撒,八不冷登得儿撒,一朵一朵莲花儿也是开呀”。让幼儿在老师的示范中学习演唱,第二段、第三段的歌词部分只是把原来歌词中的‘正月里来’改为‘三月里来’‘十二月里来’,把开花的名称改为‘桃花、杏花和腊梅’通过这首歌曲让幼儿了解不同的月份所开花的种类的不同,在音乐知识方面,能让幼儿感受‘XX’和‘X’的节奏律动,最后,老师与幼儿共同讨论歌词对歌词进行相应的改编,之后教师还可以加大难度,充分调动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进行创编,使整个民歌教唱活动更加活跃,有趣。

教学活动分析:在这次音乐教育活动的课堂上,笔者认识到民歌的音乐教育活动并不是让幼儿学会唱民歌,而是教师要正确的引领幼儿理解民歌,更为重要的是教师选择的民间音乐和作品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适合幼儿进行欣赏创编的,并能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将幼儿放在主置上,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创造力与想象力,调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去理解和创编民间歌曲,同时在幼儿离园或者是在幼儿户外活动站蒙氏线期间,在本班级播放关于教师改编后录唱的这首民间歌曲,将这首民间歌曲更好的渗透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作者单位: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周青青.中国民间音乐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2]黄曦. 民族民间音乐资源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四川:四川师范大学 2012.

上一篇:浅析如何培养高中学困生学习实效性 下一篇:浅析决策树算法对构建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型的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