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滨农场打造水产养殖高地实现产业富民

时间:2022-03-14 03:07:30

绥滨农场打造水产养殖高地实现产业富民

2012年,在管理局党委扩大会议上提出了要“创新产业发展 加快核心区建设”的战略举措,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发展区域产业已经成为各农场提速经济的重点,下面笔者引入“洼地效应”理论分析绥滨农场发挥比较优势打造水产养殖高地实现产业富民的可行性分析。

一、“洼地效应”理论的引入分析

(一)洼地效应的内涵

“洼地效应”是近年来各种媒体频繁出现的新的经济学名词,从经济学理论上讲,是指一个区域与其他区域相比,环境质量更高,对各类生产要素具有更强的吸引力,之所以称为“洼地效应”是喻指水往低处流之意,把资金流、技术流、人才流比喻为水流。

(二)洼地效应的特点

一是具有比较性。这是“洼地效应”的核心特征,是开展经济活动的基础,更是抓好产业布局的关键,决策群体可以通过不同区域之间的区位、交通、资源、人才、技术、政策等因素的比较,根据需要做出适合产业发展的最佳组合。

二是具有趋向性。趋向性即是一种形象性的概括,也是遵循市场规律的体现,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由于供需、成本、政策导向、资源开发等关系的作用下,引发资本流向发生改变,形成新兴的产业集聚,比如延军的石墨矿、鄂尔多斯的羊绒、抚远黑瞎子岛旅游、深圳特区都是“洼地效应”的趋向性体现。

三是具有周期性。洼地效应也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有其产生、发展、壮大、消亡的客观规律,刚开始“洼地效应”总是不太明显,但是随着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各项规章制度完善,“洼地效应”才会慢慢显露出来,但是随着资金、技术、劳动力的不间断流入,市场开始饱和起来,对外依赖开始加大,竞争日益严重,“洼地效应”逐渐消失,也跟水流一样,随着位势的降低速度不断趋缓。

二、绥滨农场创造“洼地效应”的比较优势

前面我们从理论层面对“洼地效应”进行了简要分析,在汲取科学发展要素的基础上,下面我们以发展水产养殖业为重点,分析绥滨农场产业发展的潜力和优势。

(一)区位优势

绥滨农场位于黑龙江下游,江段水域长13.6公里,有4个居民组位于黑龙江边,临江大小河汊10余个,具备发展水产养殖的天然优势,富绥大桥的建成,缩短了绥滨农场与“同三公路”的时间和直线距离,结合自然条件下的地理环境和发展乳肉禽蛋产业的区位要求,绥滨农场具备了发展水产养殖的区位优势。

(二)设施优势

绥滨农场“引黑灌区”是黑龙江上第一个提水灌溉工程,也是目前利用效率最高、效果最好的引黑水利项目,经过几年的配套工程建设,绥滨灌渠已经发展到拥有干渠25公里、支斗渠长度456.92公里,其中支渠78条,斗渠466条,形成了干、支、斗、农、毛配套齐全的立体化水利灌溉格局,辐射全场23个居民组,目前完善的灌渠设施系统是农场发展水产养殖的特有优势。

(三)存续优势

所说的存续是指农场区域内存在经营的水产养殖基地和废弃续留的养殖基地,据畜牧水产部门统计,全场现有大小鱼池31个,其中经营性鱼池10个,续留性鱼池21个,其中第4居民组江水养鱼基地占地5公顷,32居民组三鑫水产泥鳅养殖基地占地4.7公顷,原东灌渠废弃引渠待养殖水面达到7公顷,这些存续养殖场是农场重新规划和打造水产养殖产业的基础。

(四)市场机遇优势

目前,农场水产养殖仍处于相对落后阶段,全场渔业年总产量22吨左右,仅占市场的10%以内。据调查宝泉岭垦区渔业也处于起步阶段,产量远远满足不了人们消费需求。随着经济发展人们对水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特别是黑龙江地产鱼类,近年来价格一直居高不下,黑龙江鲤鱼价格从前几年的每斤80元飙升到现在的每斤200元以上,而且还供不应求,在这种背景下发展江水养鱼潜力巨大。

三、发展江水养殖产业的定位思考

“洼地效应”是在基础产业比较优势凸显的基础上形成的资本集聚过程,对于绥滨农场来说江水养殖产业尚处于初级开发阶段,但是从比较优势上分析,农场已经具备了创造洼地效应的环境和条件。

(一)发展网箱养鱼

即利用黑龙江沿线江叉水流平缓、水质清新,使用网箱进行鱼类饲养。

1.可行性分析。一方面,主要由于水本身的流动再加上鱼类的活动,使网箱中的生态条件具有类似流水池的特性,箱内外的水体不断更新,溶氧和天然饵料不断得到补充,鱼类的代谢物和残饵能及时排出箱外,箱内水质始终能保持良好状态。只要保证足够天然饵料或人工饲料,就能进行高密度养殖并获得高产;另一方面,网箱把鱼类活动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避免了凶猛鱼类的危害和风浪的侵袭,使它们的活动量减小,能量消耗低,营养积累增加,利于生长和育肥。同时,网箱养鱼还具有管理方便、机动灵活、便于实施强化养鱼措施,产量高;容易控制凶猛鱼类的危害和竞争者的威胁,存活率高;容易捕捞,商品率高,经济效益好等特点。

2.效益评估分析。我们在对绥滨县网箱养鱼示范基地几年的养殖实践中得出,一个20平方米的网箱养鱼产量,相当于一个5亩池塘的养鱼产量,在生产经营管理方面,1个工人可以管理3-4个网箱正常生产运行,而在池塘养生产中3个人才能管理20亩池塘的正常生产。从下面分析的数据来看,在正(下转44页)(上接17页)常生产和正常销售的情况下,每个网箱效益计算如下:

排除非可抗自然因素外,每个网箱的年利润相当于种植16—18公顷水田,以绥滨农场200个可扶持的低收入的家庭计算,人均1个网箱,每年可新增产值3000万元,数量变化可导致几何数增长,网箱养江鱼的前景非常可观。

(二)发展泥鳅养殖

即充分利用闲置的沙坑、洼塘和稻田定向养殖。

1.可行性分析。一是从需求角度上看,因为泥鳅的营养和药用价值非常高,拒不完全统计,国内市场需求量每年达到30—40万吨,主要消费国的韩国和日本每年需求量也在30万吨以上,但目前国内市场供应量不到40%,出口量更是有限,由于污染、过度捕捞等因素加速了国内外对泥鳅的需要,养殖专家介绍,适应各种淡水养殖的泥鳅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二是从资源条件上看。绥滨农场得天独厚的江水灌溉水田优势,适合发展稻田养殖和洼塘养殖,黑龙江水里拥有大量的天然泥鳅,引黑龙江水使用,就可以得到免费的泥鳅鱼苗,而且天然的鱼苗适应能力强,成活率高,大大降低了养殖成本。

2.效益评估分析。一是稻田养殖,据有关部门调查显示:稻田养泥鳅病害少、省工省饲料,便于管理,综合效益高,既可收稻谷又可产泥鳅,一举两得,每亩稻田可产泥鳅20-30公斤左右,扣除种苗成本,亩产值300元左右,以全场30万亩江水灌溉水田计算,每年直接增收近亿元。二是洼塘养殖,即采取专业化、规模化养殖的模式,据畜牧水产部门提供信息,全场现有适合定点养殖的洼塘50余处,在农场的扶持下, 32居民组种植户邵国才在“牛样泡”建成了占地4.7公顷,投资200余万元,有8个养殖池、年产100吨规模的鹤岗地区最大的泥鳅养殖基地—三鑫水产泥鳅养殖基地,年利润近百万元。

四、形成水产养殖“洼地效应”的潜在要求

前面我们综合分析了绥滨农场创造洼地效应的比较优势和布局产业的客观条件,但是能否形成这种效应使之达到最大化的效果,笔者认为还需在产业延伸配套上做好准备工作。

(一)完善的仓储设施

这是水产养殖的必备条件之一,水产品具有流动性、保鲜性、季节性强的特点,所以具备“夏保鲜、冬冷藏”的库藏设施能够使经营者在开放的市场条件觅寻良机获得最大收益。

(二)完善的运输设备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视,市场对水产品的质量要求提高,保鲜运输已经成为水产配送的重要环节,所以对于水产养殖产业具备与仓储配套的配送运输设备成为必要条件。

(三)完善的加工体系

在做强做大水产养殖的前提下,相对于充分的市场条件和有限的产品利润空间,延伸水产养殖链条,发展水产加工项目能够有效地提升产品附加值,能够有效的延长“洼地效应”的可持续性,避免衰减现象的发生。

总之,利用“洼地效应”的比较优势打造水产养殖高地是创新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有利于农场经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编辑/李舶)

上一篇:利用“乘数效应”发展绥滨农场旅游文化产业 下一篇:打造文明之师 谱写和谐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