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行为习惯为核心的德育教育

时间:2022-03-14 12:58:27

谈行为习惯为核心的德育教育

一、职校生的品行现状

近年来,随着独生子女成为中学阶段的学生主体,生源急剧减少,加上受普高热影响,最后来到职校学习的学生出现了数量少、质量差的普遍现象。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部分学生存在的问题令人忧心,特别是缺乏正确的人生目标和基本做人行为规范,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学习动力严重不足,缺乏正确的人生目标。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缺乏自觉性、目的性,无远大理想和目标,志向水平偏低,不清楚“为何而学”、“为谁而学”。据调查有47%的学生认为上学是被父母叫来的,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根本就没有学习的目标,他们来学校的目的是既可躲避劳动,又可理直气壮找父母要钱花。现在学习动力不足问题已成为当前困扰教育教学的主要问题。

2.言行不一,缺乏忠诚老实的态度。言行脱节,表里不一的坏作风正在成为部分学生身上的一大弱点,他们不愿对家长、对老师说实话、说真心话。做了错事,犯了错误没有勇气承认和改正,而是千方百计地隐瞒、掩盖,当掩盖不住时就表面承认,事后坚决不改。教师普遍反映:现在的学生似乎什么道理都明白,说起来头头是道,做起来却是另回事。如有的明知乱丢纸屑不好,但仍会习惯性的乱丢;有的明知上网吧不好,但总是偷偷的去,所有这些都是言行不一,知行脱节的表现。

3.行为习惯失范。相当一部分学生过分沉迷于上网打游戏、聊天,甚至浏览黄色网站、参与网上赌博,有的沾染抽烟、喝酒、打架、早恋等恶习,他们的行为与《中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相距甚远,有的早已背离,行为习惯严重失范。一些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经受不起挫折的考验,只能听表扬,不能听批评,甚至出现不愿遵守社会道德规范的严重偏差行为。

二、对行为习惯养成进行针对性教育的举措

据有关统计显示,人的行为95%都是受习惯影响的,好的习惯是人生的一笔财富,一旦拥有它,就会终身受益。我们要从多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工作、学会做人、学会共处。

1“.强迫”养成习惯。面对一群学习被动、偷懒贪玩的学生,要他们自觉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显然是不现实的。采取简单易行的惩罚手段进行处理,如罚抄、留学补课等等,结果也纯属徒劳,学生照玩不误,被动、偷懒贪玩的一如既往。对此,我们可以采取“强迫”的手段来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将良好行为习惯的要求强行灌输到学生的头脑中,先从勉强服从到习惯遵守。当然,这需要我们设计多样化的活动来完成,并且要根据学生个性进行“因材施教”。

2.利用课堂教学主渠道,来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我们要把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训练有机渗透到日常课堂教学中,将学习习惯培养集中在“书写、表达、做事”等方面,如:语文学科着重进行写字、阅读、表达三大习惯的培养;德育学科则注重做人做事习惯的培养;专业课则侧重实践规范操作习惯的培养等。

3.强化讲文明礼貌的习惯。对学生来说,讲文明、懂礼貌既是成长过程中必备的好习惯之一,也是学会做人的先决条件。教师应该对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予以高度的重视。首先要对文明礼貌行为加以肯定,对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说“不”。当文明礼貌行为在学生的身上显现时,要及时肯定表扬,当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在学生身上露头时,一定要给予坚决制止,及时批评、矫正。其次教师要善于从学校日常生活中捕捉具体事实,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如当学生没有向教师主动问好时,教师可以先行问候,启发学生应该对师长有礼貌等。再次还可通过开设文明礼仪课程,分别从“校园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等方面,让学生了解礼仪规范,按不同要求进行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等。

4.教师要坚持做好学生的榜样。教师的行为习惯是影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因素之一。首先教师必须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时时处处给学生起模范带头作用。其次教师要有坚强的教育意志,立下规矩之后就应坚持让学生按要求做,并做好示范和督导,良好习惯需要我们经过日复一日的训练才能形成。

作者:林兰花 单位:福建省华安职业技术学校

上一篇:乡村小学生德育教育建议 下一篇:学生社区德育环境建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