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德育

时间:2022-03-14 12:51:21

农村学校德育

一、网络化

德育工作是学校的首要工作,也是全社会给予积极配合、积极参与的一项重大工作。

1、校内

校内德育工作无处不在,它渗透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之中。党、政、工、团(队)起着组织领导的作用,班级是具体开展德育工作的单位。但校内不存在纯组织领导,它需为具体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的氛围。各教师都应以人为本,实施教育。这样,全校上上下下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小网络。

2、校外

当今的农村学校教育,特别容易造成5-2=0和5+2≤0的状况。教育目标的达成,必须全力争取家庭、社会的配合,形成校内外一个较大的育人网络。(1)家校互动。家访是沟通学校和家庭联系的有效途径,是网络上的一个重要环节。家访必须是经常性的,更要注重实效性;其次,定期召开家长会,互通信息,把教育落到实处;再次,举办家长培训班。让家长也明确学校德育工作的目标,而自觉参与、配合学校管理,达到育人的目的。(2)社校互动。首先,学校强化宣传,鼓励全社会支持学校教育;其次,净化学校周边环境;再次,建立校外辅导站。结合学生的分布情况,聘请当地有威望的、能支持学校工作的人作“辅导员”,对学生进行校外管理,并时时与校保持联系,巩固育人成果;再其次,结合本地实际,建立德育基地,定期组织教育活动。

江总书记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提到“……教育事业,全社会都要来关心和支持……”他还指出:“这项工作不仅教育部门要做,宣传思想部门、政法部门以及其他部门都要做,全党、全社会都来做。”的确,学校的德育工作是一个网络工程。

二、战略化

学校的德育工作是塑造人类灵魂的,要放眼现代化,放眼世界,放眼未来。针对国家教育方针,学校德育工作者应结合本校学生的思想状况实际,对学生的发展有一个长远的规划,把学校的德育工作提到一个战略的高度,对德育工作的部署应定格长远,强化落实。各德育工作者在育人的过程中,树立始终如一的激情情境化,明理形象化,导行恒常化的战略思想。如在如何贯彻落实《小学生守则》第一条时,不应只是让学生记住就行,关键在于内化。怎么落实呢?这就要求我们从长远考虑,结合本校实际、学生实际、教材中的有利因素以及家乡的积极因素,通过课堂教育,校内、校外教育,让学生真正树立爱党、爱国、爱人民、好好学习的思想,这是实实在在的,是学生能为之努力,为之奋斗的一种高尚行为,而不是挂于嘴边,停留于脑际的抽象符号。

三、程序化

《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第四条指出:中小学德育工作要坚持从本地区实际和青少年儿童的实际出发,遵循中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整体规划中小学德育体系。

育人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它绝不可能一步到位。它犹如种庄稼,耕地、播种、管理,然后才能收获。同样,德育工作的开展必须有一个严密的次序,对学生的成长有一个全局的考虑、整体的把握,哪个阶段应达到什么程度,应如何进行有效的实施,都必须成竹在胸。然后,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步骤地进行(有例外的情况可打破常规)。当然,这种程序化需与学生思想、年龄、心理特点等紧密结合,注重全局灵活性,阶段灵活性,结果同一性。

四、经常化

德育工作的具体落实在于一系列的实际工作,它不是偶尔做一次,需要的是经常细致的扎实工作,对学生较难形成的良好习惯或是学生个体成长的重难点时期,尤其需要这样。再就是检查、督查的经常化。以问卷、访谈校外辅导员、家访等多形式地进行详查,跟踪学生的成长,分析阶段的实施导向,改进措施,力争以经常化的工作保障德育工作的落实。

五、活动化

空洞的说教往往让学生陷入死胡同,产生逆反心理。作为德育工作者,应从实际出发,挖掘可供利用的有利因素,把德育目标细化为一次次有利的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唯有主体的积极参与,德育工作才会变成真正意义上的育人工作。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去展示,在展示中获益,在自我展示中轻松地达到教育的目的。例如,把学生中的一些不良现象编成“相声”、“小品”、“三句半”、“快板”等,让学生去演,去感受,让他们在笑声中或带着眼泪受教育;或组织劳动;或参观访问、演讲、看相关录像,或就重大的纪念日(如世界环境日、国际禁毒日等)或国家重要节日、民族传统节日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落实德育目标。

六、理论化

《中小学德育规程》第十五条指出:城市小学、农村乡镇中心小学应有一名教导主任分管德育工作。分管领导除了积极组织开展德育工作外,还应组织一线的教师把自己的工作理论化。不管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教训,应一一搜集,结合本校的实际,再理论化,组织学习,灵活运用,改进德育工作。实践—理论—再实践—再理论—再实践……实现德育工作的飞越。

七、深入化

《中小学德育规程》第十四条指出:“中小学校的德育工作应实行校长负责的领导管理体制。”校长不能只是分配工作,更重要的是和各德育工作者、家庭、社会建立互动机制,摒弃表面化,工作深入化。特别是接待家长来访,要善于倾听。倾听他们的反映,他们的认识,他们的建议,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校德育工作。校长接待日是必要的,但更要随时接待家长来访,或许有的问题等到接待日再反映和处理,可能早就向负面扩大化了。校长深入化的工作,获取第一手资料,为全局的把握作出战略性的抉择。

八、扩大化

德育工作以人为本。它的具体实施及经常性的开展是以一个班级为单位实施的。班级管理是一个小范围,但不能局限在这个小范围。常有这样的情况:某教师对自己班级的管理到位,但在日常活动中对其他班级学生的不良行为往往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殊不知,这种现象往往对“自家”管理成果的巩固有负面影响。其实各德育工作者应时常在一起讨论,交流工作方法、成败得失,把学校德育工作扩大化,把全校学生皆当作自己班上的学生,营造一种“全民动员”的育人氛围。再则,学校团队(少先队)这个育人阵地,也应时常开展扩大化的工作,把一次次全校性的活动落到实处。

九、社会化

教育是社会输送合格人才。德育工作必须改革传统的封闭式,让学生走向社会,把校内校外有机地结合起来。但教育者要严格摒弃“放羊式”,要选择贴近学生思想实际的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对一些不良社会现象,不是回避,要敢于面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看清它的实质和危害性,这样,学生就不会去参与,不会被“磁化”了。当然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操作方法。同时,动员全社会来积极参与,把对学生的一次次教育变为终身教育。

十、超前化

德育工作者必须具有超前意识,每期的德育工作计划是超前的一种表现,而更重要的是在常规工作中,应对学生德育各方面有深入细致的了解,对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家庭生活环境有整体的把握,全面分析学生的发展方向,就其所处环境分析可能会有什么样的不利发展,从而利用有利时机恰当地引导,使之不偏离“航向”,防微杜渐,把负面发展消灭在萌芽状态。超前化是育人的重要措施。

十一、档案化

学校应建立每个学生的德育档案,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德育工作档案化,各教育者的工作轨迹可随时查看。在学生毕业升入高一级学校或步入社会后,还可跟踪其表现,通过书面征询、书信、访谈、重点调查等多形式地了解社会对学校德育工作的评价和学生毕业后的德行表现,载入德育档案。有了这个档案,德育工作的研究就有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可以把握学生品德形成的规律和其中的变异情况,就能不断地改进德育工作。

十二、主体化

德育工作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养成教育为基础的。课内外结合是其主要手段。德育的实施,虽然课堂是主阵地,但这种教育不加以延伸,就会把教育力变为零,甚至走向负面。作为教师,要做的工作多,对学生的课外管理会显得力不从心。因此,在校内建立监督岗,加强学生间的自我管理,把课堂教育延伸,巩固教育成果,促进常规行为的落实,行为习惯的逐步养成。视学校实际,可设立卫生监督岗,礼仪监督岗等,监督学生的表现。还可设立校内常规“纠察队”,对一些不良行为进行及时的处理、纠正。一时难以处理的,交由教师或学校领导处理。监督岗和“纠察队”的人员不能是终身制,应视其情况在一定时期内更换,注重全员化,尤其把常规行为落实不好的学生充实到其中来,让他们真切感受如何既监督别人也约束自己。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随时反馈信息,切不可放任自流,同时对他们的“工作”进行跟踪、督导,并随时总结。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育人工作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社会生产力在不断发展,改革开放在不断深入,人才的德行在现代化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德育工作需要不断地进行探索和研究,为国家造就大批合格的建设者,消除“危险品”。

上一篇:替代旅游 下一篇:工厂实习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