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外伤后并发脑梗塞患者的临床分析

时间:2022-03-14 03:27:09

脑外伤后并发脑梗塞患者的临床分析

【摘 要】 目的:对脑外伤后并发脑梗塞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展开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2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8例脑外伤并发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病历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并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参照GCS相关评定标准,17例患者恢复良好(GR),约占44.7%;13例患者为重度残疾(MD),占34.2%;6例患者为重度残疾(SD),占15.8%;1例患者处于持续性植物状态(PVS),占2.6%;1例患者因过大的梗死灶范围出现严重脑水肿而导致死亡(D),占2.6%。结论:脑外伤患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和脑梗塞残疾率,针对脑梗塞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早期预防是关键。

【关键词】 脑外伤;脑梗塞;临床分析

脑外伤后并发脑梗塞是颅脑受损后脑血管继发性严重闭塞或痉挛,并引起闭塞血管相应供血区域脑组织发生梗死、缺血,患者脑部功能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及损伤,属于严重并发症的一种,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基于此,笔者在文中对脑外伤后并发脑梗死患者治疗效果展开临床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2月至2012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8例脑外伤并发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6例,女12例;年龄18~64岁,平均年龄35.7岁。脑外伤原因:7例患者为跌倒致伤,17例为跌落致伤,14例为车祸致伤。患者伤后有7例合并颅内血肿,10例偏瘫,21例呕吐、头痛伴发意识障碍。经CT检查均有低密度区可见,所有患者均排除伤前脑梗塞病史。

1.2 方法

1.2.1 以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CS)标准为参照,对患者结局采取评分评定,分为1~5个级别,越高的级别,则表明预后越好。1级,死亡;2级,持续性植物状态;3级,重度残疾,患者缺乏生活自理能力,需要他人照料;4级,中度残疾,患者能够实现生活自理,但神经功能仍有轻度障碍,可参与简单劳动,但工作能力显著降低;5级,良好,成年患者能够恢复正常生活水平,适应能力恢复至正常水平,能够从事正常工作,儿童患者能够正常学习。

1.2.2 治疗方法 ①解除病因:患者若发生颅内血肿,应及时对其采取手术措施加以清除;②对于发生脑梗塞患者,应给予尼莫通使患者脑血管痉挛得到缓解并消除;③应提高患者脑灌注压,为有效血量循环提供保障;④给予患者能量合剂和脑组织康复药物;⑤给予患者相应的活血化瘀类药物;⑥在早期对患者实施高压氧疗法,使患者脑部血液循环得到改善,脑缺氧状态得到纠正,脑水肿症状由此减轻;⑦对患者行溶栓治疗:患者一旦经DSA证实发生脑血管栓塞,可给予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⑧对于具有明显占位效应、较大梗塞面积和严重脑水肿患者,应施以骨瓣减压术。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本次研究数据的分析处理,用t检验计量资料,用x2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用(x±s)表示统计数据, P

2 结 果

参照GCS相关评定标准,17例患者恢复良好(GR),约占44.7%;13例患者为重度残疾(MD),占34.2%;6例患者为重度残疾(SD),占15.8%;1例患者处于持续性植物状态(PVS),占2.6%;1例患者因过大的梗死灶范围出现严重脑水肿而致死亡(D),占2.6%。17例患者GCS评分为13~15分,13例患者为9~12分,8例患者为3~8分。治疗前后患者的GCS评分对比详见下表1。

表1 治疗前后患者的GCS评分对比

注: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脑梗塞是指患者脑部因动脉栓塞导致脑组织受到破坏,同时伴发出血症状。所谓外伤性脑梗塞即因头部受外伤而导致的脑梗塞,青少年为多发人群,均有既往头部外伤病史,受伤24h内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即可出现。伤后立刻发生症状者并不多见,利用核磁共振、CT以及脑血管造影检查对确诊具有参考价值。脑外伤后并发脑梗塞是颅脑受损后脑血管继发性严重闭塞或痉挛,并引起闭塞血管相应供血区域脑组织发生梗死、缺血,患者脑部功能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及损伤,属于严重并发症的一种。另外患者体内形成夹层动脉瘤也可能与外伤性脑梗塞具有关联性。在脑血管中层至内层间,在外伤损害作用下血流撞击进而引发中层与内膜发生进行性分离,导致夹层动脉瘤的形成,血管腔出现进行性狭窄,血管闭塞最终形成。

脑外伤后并发脑梗塞症状通常多见于患者颅脑损伤后3d内,对此脑梗塞急性期治疗措施与颅脑损伤的治疗具有冲突性,且对于外伤性脑梗死至今在临床上尚无行之有效的治疗措施与方案。经国内外大量研究结果证明,在局灶性缺血的治疗中,钙拮抗剂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患者脑部血管痉挛症状通过钙拮抗剂能够得到消除,脑缺血灶与邻近脑组织血供得到良好改善,酸中毒症状得到缓解,游离于细胞内的钙含量也相应降低,神经元受钙毒性作用的影响得以有效隔断。因而在脑梗塞急性期治疗中,可给予患者钙拮抗剂,然后对患者行丹参以及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患者微循环可通过低分子右旋糖酐得到有效改善,血管内红细胞凝聚状况也有所减缓,组织灌注增加,血液黏稠度降低。在早期治疗后,患者病情若有改善,则应参考实际情况给予患者高压氧治疗,促进患者脑细胞受损部分恢复功能,同时应加强其他方面的功能锻炼,使患者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使死亡率和致残率得到有效降低。

综上所述,脑外伤患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和脑梗塞残疾率,针对脑梗塞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早期预防是关键。

参考文献

[1] 陈晟,邱政,郑绍俭,等.脑外伤术后并发脑梗死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0,33(8):57-59.

[2] 龙翔.脑外伤后并发脑梗塞58例临床研究[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4(5):2954-2955.

[3] 郎洪刚.脑外伤后并发脑梗塞38例的临床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13):2060-2061.

[4] 章国海,吕志坚,竹方龙,等.重型脑外伤后并发脑梗塞16例诊治分析[J].浙江创伤外科,2008,13(1):21-22.

[5] 罗泽彬.重型脑外伤并发脑梗塞诊治分析[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6):769-770,773.

上一篇:新鲜冰冻血浆FⅧ:C浓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下一篇: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