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文字之“字喃”

时间:2022-03-13 01:33:13

越南文字之“字喃”

摘要:字喃是越南历史上由越南人主动创造的一种文字,它在越南史上历史、社会、文化尤其是文学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了解字喃及其演进历程,有利于凸显越南民族的文化本色及对待外来文化的民族精神,对中越两个民族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流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字喃 年代 造字 演变

纵览世界民族之长河,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国家:它拥有54个民族,在历史上曾使用过三种文字——这个国家就是越南。越南这个多民族国家,在语言上兼用多语,多种方言并存,并且先后使用过汉字、字喃和国语字这三种文字,而且史上这三种文字一度并存。汉字自然是由中国输入的,国语字即为现行的由法国传教士创立的拉丁字母文字,只有字喃,是越南人民主动的创造。因此不消说,越南人对字喃有着深厚而独特的感情。

一、字喃的概念

字喃,有人也称之为“喃字”,是源于汉字在越南民族逐渐增强的自尊意识下出现的一种借源文字。一些人认为“字喃”的原义是“南字”,意即南方人的文字。

汉字在字喃产生前一直作为越南官方文字使用了一千多年,但是与越南语口语脱节,为越南普通人的表达交流带来不便。于是越南人就试图依托汉字字形的框架来构造本民族的文字。字喃是最早记录越南语的文字,这种更为复杂的方块字取汉字之形越南语之音而成。字喃在越南李朝(1010~1225年)时出现,发展于黎朝(1418~1787年),盛行于光中时期(1753~1792年),18世纪时字喃系统基本形成。虽然国家把字喃列为正式文字,但作为一种难写难记的文字,字喃并未在民间广泛流传,而是限于用来撰写政府文书以及文学创作。

二、字喃的产生及历史流变

越南本土传说陈朝人阮诠创造了字喃。1282年,他用字喃仿照韩愈作品写成一篇《祭鳄鱼文》,得到了皇帝赞赏并赐姓韩而改名韩诠。实际上,字喃在越南民间早就有了零星的创造,陈朝时它的使用范围扩大,是字喃这一文字形式迅速成长的时期。这也体现了字喃作为语言符号在人民群众创造性的使用中约定俗称并不断规范的过程。

关于字喃的演变问题,越南学者陶维英先生提出的“喃字演变三阶段”说。陶先生以这三个阶段为基本框架,具体考察字喃演变的轨迹、特征和规律。

1.第一阶段即李、陈时期。代表这一阶段喃字演变特征的主要是前述碑文以及陈朝的《居麈乐道》、《林泉成道得趣》、《咏华安寺》三篇赋文。

2.第二阶段为黎朝初期。大作家阮 的《国音诗集》、僧人香真法性的《旨南玉音解义》等作品可代表这一阶段喃字的演变情况。

3.第三阶段,即黎末阮初时期。能够代表此阶段喃字演变特征的作品主要有阮辉似的《花笺记》、嗣德时代问世的《大南国史演歌》等。

总的来说第一阶段假借字所占的比例较大形声字相对少些;第二阶段假借字继续发展形声字呈下降趋势;第三阶段假借字减少形声字比例上升这一阶段是喃字最为发展之时期。

史学界对于字喃最早萌芽的年代众说纷纭。但是从实物来看,目前越南发现的最早的字喃是建于李英宗宝应十一年(1173)的《奉圣夫人黎氏墓碑志》,但是这篇墓碑志中仅在一段中有四处夹杂着八个字喃,可见那时字喃还是正在孕育着的胚胎。据越人吴士连所著《大越史记全书》记载,1282年,即陈仁宗四年,“时有鳄鱼至泸江,帝命刑部尚书阮诠为文投之江中,鳄鱼自去。帝以其事类韩愈,赐姓韩”。阮诠的这篇《祭鳄鱼文》是第一篇用字喃写成的成文作品。越南第一本字喃诗集是阮鸷的《国音诗集》,产生于15世纪。17世纪到20世纪是字喃文学的全盛时期。在这期间越南产生了相当一批古典文学经典。许多古典名著如《宫怨吟曲》、《金云翘传》、《花笺传》、《蓼云仙传》等,先后问世。女诗人胡春香的诗和阮攸的著作,则是字喃文学发展的一个高峰。随着字喃的产生,越南诗歌形式也有所发展。作家们依据中国诗歌的音韵格律,结合越南民歌,创造出了一种六八字句相间的新诗体──六八诗体。越南百姓在使用字喃的过程中常将其与汉字混用,字喃被广泛用来修家谱、书写地图说明、记录天灾人祸以及翻译和普及汉文化与宗教等。

三、字喃的造字方法

字喃的造字法主要参照了中国汉代许慎的“六书”理论。字喃以六书的造字方法为原则,依托于汉字的形体构造,结合汉越语音而自成一套文字。其造字方法主要有:

1.形声字。又叫意声字。一个字喃主要由两个汉字或汉字的偏旁部首组成,一个汉字(或部首)表音,另一个汉字(或部首)表意。如越南语的“Nam”为“年”的意思,字喃将之写为 ,借“南”字表音而“年”表意。

2. 会义字,用两个汉字构成,表达一个概念,如 , 义为头人,人上人。 ,义为仆人,人下人。

3.假借字。这一类有两种情况:

(1)借意不借音。它只借用汉字的意义,而将本民族语言中相同意义概念的发音加于这个汉字之上。例如:“家”作字喃使用时,其读音为“nhà”。

(2)借音不借意。这种造字法只使用汉字的读音,而所表达的意义与该汉字在古汉语中的意义无关。例如:“吏”这个字,其发音为“lai”,表示越南语固有词汇中的发音为“lai”的“又、再”义。

除以上几种,还有新造字喃,即不直接使用汉字而是重新造字。采用这种造字法的字喃数量十分有限,例如“ ”(mot)。

四、小结

字喃的造字法基本上脱胎于我国汉代的“六书”理论,自然也就与汉字有了千丝万缕的关联。汉字作为表意体系的文字,难写难认难记,而字喃较之汉字更为繁杂,因此,字喃系统的完善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对越南本民族人民来说,掌握字喃的前提便是先会汉语,加上字喃笔画的繁琐和高难度的书写,使字喃从诞生时起就注定了它步履维艰的处境,也使得它的普及和推广面临极大挑战。过于依傍汉字导致复杂难学,加上法国殖民者的入侵和在越南强行推广拉丁化拼音文字,字喃最终衰落消亡,退出越南历史舞台。

总之,字喃在越南封建时期虽然很少列入官方文字,但由于它的构造更接近于越南人的心理,更适合越南人表情达意,因而在越南文人中和民间顽强地生存了几个世纪,在越南的民族文学创作上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而自从以拼音文字取代汉字现代越南人似乎也自我筑起了一道将后人与先辈隔离开来的语言和文化的围墙。因此唯有沿着字喃追寻先人的踪迹当代越南人才能感知到它本后所隐含的文化哲理和传承的精神价值。我们对字喃进行研究也可以凸显越南民族的文化本色及其对待外来文化的民族精神,对中越两个民族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流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马达. 从越南使用汉字的历史看汉文化对越南的影响[J]. 中州学刊, 2004年9月(5).

[2]谭志词. 汉语汉字对越南语言文字影响至深的原因初探[J]. 民族与文化, 1998(2).

[3]夏露. 字喃:越南人无法抛弃的遗产[J]. 汉字文化, 2000(4).

[4]罗文青. 越南语言文字使用的历史回溯[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1).

[5]吴受祥. 越南汉字使用史上的两次失误[J]. 外语学院学报, 1992(5).

上一篇:高校图书馆管理的思考 下一篇:浅谈对培养幼儿、中小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