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文县暴雨天气分析——以211年6月17~18日为例

时间:2022-03-13 01:31:57

修文县暴雨天气分析——以211年6月17~18日为例

摘 要:2011年6月17日21:30~18日贵州省贵阳市修文县普降暴雨,此次降雨基本集中在了18日白天,造成了历史罕见的灾情,降雨形成的天气原因与整个云贵川特大降雨云系有关。本文从地形特征、水汽形成特征、环流形式演变特征、高低空气流成因特征、环流特征和降水时空分布规律特征等,简要概述了降雨形成的过程,并提出了降雨造成的自然灾害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暴雨;旱涝急转;天气分析;大尺度环流

中图分类号:P458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暴雨是我国夏季常见的自然灾害,而云、贵、川地处高原挡坡和盆地地带,由于地形关系,极易形成暴雨等自然灾害,而突发性暴雨天气往往对地区环境和生产、生活带来很大的破坏,常常伴有泥石流、山体滑坡和严重洪涝灾害,甚至是重大人员伤亡和交通中断。2011年6月17~18日的贵州省贵阳市修文县暴雨过程给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其中泥石流和山洪造成的房屋倒塌人畜伤亡,农作物损失等巨大损失,分析暴雨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加强对自然灾害的预防,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具有一定的意义。

1 暴雨天气的危害

暴雨天气是特殊气象尺度环流及天气尺度系统的结果,暴雨天气的危害有很多,包括:

1.1 出行不便

暴雨往往会伴有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破坏交通,给居民生活和出行带来不便。

1.2 农作物受损

暴雨造成的强降水将会直接使农作物受淹、冲毁,从而减产或绝产,给农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1.3 次生灾害带来生命财产的损失

如触电、雷击、掩埋、溺水等各种伤害。

2 暴雨天气形成过程

贵州市气象台2011年6月17日17:05暴雨蓝色预警信号:预计未来12h,贵州市雨量一般为中到大雨,局部有暴雨,地质灾害气象等级在3级以上,可能诱发山洪、泥石流、滑坡等灾害,请广大老百姓及时躲避,并提醒防范雷击。17日21:30,降雨由中雨转为大雨,并逐渐发展为暴雨,18日一直持续到下午16:00才有所缓解。此次降雨给全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事件,是一场几10年罕见的强降雨。6.18修文县降雨的形成过程,是具有很多因素的影响。

2.1 地形特征

贵阳市位于贵州省中部偏北,E106′27〞~107′03〞,N26′11〞~26′55〞之间,地处云贵高原的东斜坡上,属全国东部向西部高原过渡地带。地形、地貌走势大致呈东西向延展,地势起伏较大,南北高,中部低。奇特的喀斯物地貌大量分布,既有高原山地和丘陵,又有盆地和河谷、台地,海拔872~1659m。修文县境内大部分地区海拔高度为940~1360m,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温暖气候。特殊的地形地貌极易促成高压气旋的形成,并且会因为高度变化带来的温差诱发水汽层的降雨形成。

2.2 水汽形成特征

区域性持续降水给此次降雨提供了充足的水汽输送,从6月5日起,北京发生特大暴雨以后,6月10开始在深圳、惠州、武汉、重庆等地都陆续的发生几次暴雨强降水,西南部波及四川、广东、福建、河北、云南等几省的大范围降雨,形成了充足的水汽输送。此次暴雨修文县城区10h降水量高达258.3mm,是自1998年以来的最大单次降雨量。

2.3 环流形式演变特征

过程前期从云图中可以看出,16日晚间副热带高压还维持在广东一带,由于副高压的加强和北向抬升,形成暖性高压脊。而四川、湖北一带的持续降雨形成的深厚低槽,逐渐发展加强,在低槽前部形成饱和区。至17日12:00,西南涡流发展北移至贵州南部,在低涡前槽于贵州、鄂西形成急流轴,下午与北面的水汽云层相遇。由于冷暖空气活跃,四川一带形成的低涡与贵州西南地区的南北方向的强烈发展的倒槽合并,形成强烈气旋,21:00逐渐出现强降水时段。

2.4 高低空气流成因特征

低空气流是中纬度暴雨提供水汽和强度的最主要条件,根据天气云图可以看出,16日位于南面的副热带高压北抬时,北面的冷高压也在不断加强,南面的暖性高压势力强大,2种热力性质不同的气团相向运动,在遇到地势抬升时,热气团上升过程与冷空气经过贵州高山地势的阻碍与抬升,高低空气流垂直耦合相互作用产生暴雨。

2.5 环流特征

6.18暴雨前云图分布中显示,在对流层中对流上层为高压辅散场的西南气流,下层为热带副高压东南复合气流,垂直环流场中,高压辅散场的西南气流与热带副高压东南复合气流在修文县上空形成的上升环流,加大了暴雨的上升运动,在中尺度暴雨形成时,在高原边坡侧边界的作用下,东南风明显上抬。因此,吹向青藏高原的东南风与此次暴雨的形成有着很重要的关系。

2.6 降水时空分布规律特征

17日上午10:00,贵阳市上空SW低涡气流建立,降水开始,但是由于受暖气团的控制,降雨以阵雨和零星小雨为主,18:00以后随着冷锋逼近,降水强度开始加大,17日21:00~18日11:00为降雨主要集中阶段,强降雨位于低空急流的前端,因此修文县正好处于此低涡前锋位置,暴雨持续时间最长。

3 暴雨天气的危害预防控制

由于在暴雨形成过程中的各种自然因素具有不可抗力,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是预防灾害的基本要求:

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准备工作;学校、幼儿园采取适当措施,保证学生和幼儿安全,必要时停课避险;驾驶人员应当注意道路积水和交通阻塞,确保安全,遇有山洪或塌方要及时停车;检查城市、农田、鱼塘排水系统,做好排涝准备;各级政府提前排查危房和危险堤坝,及时疏散人员,对于特殊地域必要时要断电;灾后及时组织救灾和恢复农业生产,尽可能减少损失。

4 结语

6月17~18日的暴雨是修文县罕见的自然灾害,这次强降雨的形成过程通过分析可以总结得出如下结论: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进与青藏高原暖湿气流的交汇是形成降雨的水汽输送源地;本次降雨的地形作用非常显著,是典型的云贵川盆地与高原地形高度差异产生的地形涡旋与热带高压气旋等尺度天气系统的相互作用,主要是青藏高原的迎风坡面对暖湿气流的强迫融合与抬升,对降水有很大的增幅作用;旱涝急转的特殊天气形成与全球气候变暖有直接的关系,全球气候温度的上升造成了各种自然灾害的频发,对于暴雨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赵素菊.新乡市大到暴雨天气过程个例分析[J].科技论坛,2013(14).

[2] 彭贵康,卢萍,李呁英.雅安“8.26”特大暴雨的天气分析[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08(9).

[3] 刘立岩,高洪姣,贺丽娟.绥化市7.28区域性暴雨天气分析[J].黑龙江气象,2013(3).

作者简介:叶茵(1974-),女,汉族,广东省梅州市,大学本科,工程师,从事天气业务管理工作。

上一篇:当前地面气象观测工作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下一篇:运用综合防雷技术做好气象台站防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