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红的好时机

时间:2022-03-13 06:44:56

所以作品也罢,人也罢,品质固然关键,可想要大成功,也极需要时机与环境的烘托。

《甄传》余热未消,几个主创还在满电视台走秀呢,这边大家已经有板有眼在电视机前看起《心术》来了。依然是一集不落,依然津津有味,俨然整个四五月份已成了一年中热播剧最黄金的收视季节!其实怎么可能?不过是因缘际会,赶对了点儿而已。

半个多世纪前,张爱玲说出了那句后来臭大街的话——“出名要趁早”。这句话对与不对,暂不作讨论。关键是它裸传递出了“一部分人”对名利的急切。而娱乐业的从业人员,毫无疑问是属于这“一部分人”的行列的。这是职业特性,与人是否沽名钓誉无关。

一个演员走在大街上没人认识他/她,绝对是一件很扫兴的事。可是娱乐这个行业也怪,不是说你想别人记住你,人家就能马上记住你的。有的即便记住了脸,也不一定马上能记住你是谁。比方说我当年看《像雾像雨又像风》记住了孙红雷,看《军人机密》记住了吴秀波,看《落地,请开手机!》记住了海清,还都断言过他们迟早大红,但他们的背景经历、从艺渊源,却并不能一下子如数家珍——这些东西,是必须要等到艺人红翻天了之后,由媒体机枪扫射般倾泻给我们的。你没有走红,把那些故事印在广告上满处散也没谁愿意多看两眼。

对于娱乐界来说,走红不仅仅是“要趁早”的问题,而且还得赶对时机。比如《心术》,今天的大热,当然是建立在它的剧本、它的演员班底和它的导演功力基础上的,可如果它不是跟在《甄传》这样的宫廷热剧,而是跟在一部谍战和枪战剧后头播,红固然还会红,但肯定不会像现在这么招人疼爱。这就是时代和剧情气质反差带来的彩头,不管你承不承认。

再比如吴秀波,演了《黎明之前》想不红都难了,可是如果没有《请你原谅我》和《心术》这两部风格完全不一样的戏托着,光靠《黎明之前》的成功,很快也就会走回到无数类型红星走过的老路上去。海清如果只演小媳妇,没有另外几部角色不一样的戏撑着,恐怕也是一样。同理,张嘉译在《借枪》之前,差一点就成居家男人和警察专业户了,还好连着两部谍战大剧,加上自己时不时去客串一下反派,才算拥有了今天的格局。

这情形,离开内地也一样。比如在香港,刘德华唱歌的声音真的很动听吗?刚出道恐怕五音都未必是全的。关键是有顾客买,其本人也一直在努力,生生让排行榜和大众的耳朵听习惯了。不过还别忘了他是在一个什么环境下卖唱?那是一个陈百强、黄家驹、张国荣纷纷谢世,五音全的新人还迟迟顶不上来的年代。反面的例子是周润发,哪怕你是华语男星里的NO.1,跑到前有德尼罗、帕西诺,中有尼古拉斯.凯奇、汤姆.汉克斯,后有皮特、拉塞尔.克洛,眼看迪卡普里奥也顶上来的国度,你一黄脸移民再有本事,也得提前挥挥衣袖,被迫留下全部云彩。

所以作品也罢,人也罢,品质固然关键,可想要大成功,也极需要时机与环境的烘托。而这,尤为凸显经纪人和制作公司的重要性、亦是他们所需做的功课所在。

上一篇:《养生三记》作者答读者问(十一) 下一篇:健康饮食有“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