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审计实践问题研究

时间:2022-03-13 02:09:17

企业内部审计实践问题研究

【摘 要】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在我国内部审计工作中处于主导地位,其工作水平和发挥的作用,反映了我国内部审计的总体水平和发展趋势,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在推进转型与发展中,发挥着领跑者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相关实践问题。

【关键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实践经验

1.内部审计管理日益集中、高效

1.1内部审计领导层级提升,审计独立性提高

从资料反映的情况来看,国有企业都设立了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并且内部审计机构主要隶属于总经理、董事会或者审计委员会领导。这说明随着内部审计重要性的显现,内部审计领导层次得到提升,有的企业甚至实行双向领导体制或双重报告制度。这些做法提高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便于内部审计部门更有效地开展工作。

1.2取消分级管理体制,内部审计实施集中化管理

很多国有企业长期以来以三级预算管理为基本管理架构,内部审计的管理大多延续了按法人单位分级管理的模式,审计人员分散在集团公司的各层级中。这种机构设置使审计工作难以做到从独立、全局的视角看待问题,并且多少会受到其他职能部门的影响和干预。同时,分级管理导致审计力量严重不足,无法满足审计三级复核等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要求。此外,由于审计人员较少,容易造成审计覆盖率低,形成监管空白。很多二级单位对三级以下单位审计监督出现了多年未审的现象。

1.3实行集中管理与派审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实行集团公司内部审计人员集中管理后,对下属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管理通常采用派审管理模式。

2.加强与其他内外部机构的沟通与联动

随着审计领域的不断拓展,内部审计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而是延伸到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效益审计、工程与投资审计、信息化审计等方面。由于受到审计人员力量和专业知识等限制,内部审计部门必须借助内外部机构的力量,积极高效地开展内部审计工作。

2.1与其他业务部门的沟通与联动

在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以及效益审计等领域,由于涉及的点多面广,审计人员应积极加强与其他业务部门沟通配合,有效获取相关信息,提高审计监督效果,必要时可联合开展审计监督活动。

2.2积极利用外部机构的力量

除了借助单位内部业务部门的配合外,在开展相关领域审计时,还需要利用中介机构或者外部专业力量,协助开展审计活动,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在内部控制审计中,内审部门应当注重利用外部审计的成果,特别是外部审计在审计管理建议书和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中所提出的审计意见与建议,在做好跟踪检查的基础上,督促公司相关单位和部门加以落实,以提升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

3.实施风险导向审计

风险导向审计是以企业风险分析评估为导向,依据风险的量化水平和重要性确定审计的重点领域,通过实施审计程序对企业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治理程序进行评价,进而有助于抓住主要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协助企业管理风险。探索以风险为导向的经济责任审计,根据风险的重要性水平和发生的可能性,确定重点审计内容。审计内容不再局限于监督财务和资产的安全,而是着眼于各单位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内部控制、执行效率,关注影响企业发展与经营管理的风险因素,为集团公司管理风险,防范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服务。

4.积极开展审计创新

4.1有效推进非现场审计

传统的现场审计工作通过分析被审单位的财务、业务系统,收集整理、计算、汇总数据,确定审计线索和抽查样本,再通过现场查证形成审计结果。这种审计方式一般时间滞后,并且受制于资源制约,效率低下,已经不能适应公司经营活动日趋复杂化、规模化、信息化的需要。推进非现场审计已经为众多企业的普遍选择。企业通过非现场手段,能及时、系统地检查企业财务系统、业务系统以及经营管理各方面信息,实现审计工作的非现场化、实时化和可预警化。

4.2有效加强财务审计

财务审计是传统审计的主要内容,主要对公司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计,以查错防弊为主要目标。在日益强调由传统审计向管理审计转型的今天,财务审计仍然是内部审计的基础和起点,不可偏废。只有在做好财务收支审计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拓宽审计范围和领域。

4.3有效加强审计质量监管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核心,是审计工作水平的综合反映和集中体现,也是内部审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部门通过设置专门机构和具体标准,强调全过程监管,实施审计项目的复核和考核机制,促进审计经验的推广交流,持续提升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实现了内部审计质量与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同步提升的双赢结果。在实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时,通过建立统一的审计质量控制机构和标准,能避免各级审计机构各自为政、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

4.4注重审计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内部审计的目的是为了企业增加价值,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通过开展内部审计活动,只有及时发现和整改问题,才能切实发挥审计为企业增值的目的。

5.判断和启示

综合上述经验发展分析,我们得到以下判断和启示:

5.1内部审计逐渐受到领导重视,审计独立性提高

近年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和蔓延,中国企业的外部经济环境变得日益复杂多变。在国资委严格要求和推动下、在审计署的指导和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的大力宣传下,内部审计已成为企业加强管理的内在需要。国有企业纷纷加强了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把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提升了内部审计的领导层次,企业主要负责人、董事会或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直接领导和管理内部审计工作。通过领导重视和加强组织体制建设,使审计独立性得到提高,推动内部审计更有效地开展工作。

5.2由监督向监督与服务并重

传统内部审计强调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监督,审计的功能主要停留在查错防弊,纠正企业违法违规问题。随着企业自身经营环境的变化,为了加强企业管控的客观需要,内部审计在审计理念上,要由监督控制向评价服务转变,把工作的着眼点放在被审单位的问题和防范风险上,放在建立健全制度,强化风险管控上。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在吸收西方先进理念,并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经验的基础上,开始由监督向监督与服务并重的方向转变,内部审计已经在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5.3审计工作日益规范化

随着内部审计法律法规的,我国内部审计法律环境日益完善,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法律法规体系。这些法律法规有力推动和指导了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建设。国有企业在相关法规的基础上,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制定了相应的企业内部审计章程、企业内部审计制度、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规程或指南等,使得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更加规范有效,推动了内部审计工作制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

5.4审计方式从传统方式向信息化转变

传统审计在手工查账的基础上,通过现场查阅被审计单位的账、证、表等相关资料,评价和发现被审计单位是否存在违法违规问题。传统审计适应于企业规模小、组织机构和业务不复杂的条件下。但是,随着国有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组织层次的增加,企业的地域空间更加广阔,传统手工现场审计已经无法满足要求。在新时期,国有企业开始重视和加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购买审计软件或研发审计系统,开展非现场审计,实施在线审计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科]

【参考文献】

[1]李晓萌,王君然.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问题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4(28).

[2]谢留香.试论如何强化国有企业内部审计[J].经营管理者,2014(19).

上一篇:以色列削减F―35意味着什么 下一篇:国有钢企如何“过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