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贵孚和他的穆斯林餐具

时间:2022-03-12 04:58:14

洪贵孚和他的穆斯林餐具

洪贵孚身高一米八,体重一百八,74岁了,还在担任唐山新月穆斯林瓷厂的厂长。17年前他创办了这家瓷器厂。他手下只有9名员工,可是这个小工厂生产的穆斯林餐具却能热销东南亚、中东等国家和地区,而且这样的工厂至今在全国“只此一家,别无分号”。

洪贵孚毕业于北京冶金学院,在河北轻工学院任教。他喜欢陶瓷,精通陶瓷烧制加工的各个环节;他还喜欢烹饪,烧得一手好菜。喜爱厨艺的人都讲究美食美器,相得益彰。1989年,已过“天命”之年的洪贵孚突发奇想:清真饮食文化在饮食文化中独树一帜,为何不让这种文化在餐具上体现出来呢?在普通餐具上绘制伊斯兰教经文、阿拉伯地区的风情画,这种餐具配上清真食品,定能得到人们的认同。

于是,他“下海”创办了唐山新月穆斯林瓷厂,开始尝试文化与餐具相结合。这是没有先例的“无图施工”,全凭他的宗教知识、陶瓷知识、生活积累。第一批碗碟加工好以后,洪贵孚背上碗碟挤上去北京的长途公共汽车,走进一家专营穆斯林用品的门店。他低声下气地说:“我这有穆斯林专用的餐具,能不能帮助代卖一下?”对方惊奇地说:“什么餐具?”洪贵孚介绍了一遍产品。店家犹豫地说:“没听说过。能有人买吗?放下,试试吧。”洪贵孚又挤上开往大西北的火车,试图在一个穆斯林用品展览会上打开销路。同样,少人问津。

有人劝他,别搞那“幺蛾子”了,规规矩矩地销售碗碟吧。洪贵孚却不信邪:“一样的餐具注入了文化元素,应该更有销路啊!怎么会没人买呢?”

一天洪贵孚在看电视新闻的时候,突然惊喜地一拍大腿,从沙发里跳了起来。原来这则新闻介绍的是北京牛街派出所的先进事迹,牛街是北京市最大的回民聚集社区。牛街派出所的民警们深入居民家中了解民情,洪贵孚一下认出,这几户回族家庭桌上摆着的餐具,正是他亲手生产的。

洪贵孚信心满满,决定再“战”京城。他租了辆汽车拉着餐具,参加北京民族文化宫的展销会,这一次大有收获,原先计划在12天会期展销的产品,3天就卖光了。不久,西北市场也有反馈,几位住在那里的朋友不约而同地告诉他,很多人从沙特阿拉伯买回沏茶的盖碗,居然是洪贵孚的厂子生产的。

洪贵孚的穆斯林餐具“红”了,真是应了“酒好不怕巷子深”那句话。来工厂订货的回头客和国外客商越来越多。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市长为筹办“博览会”考察货源,来到此处,感慨不已,连说三个“很好!”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馆官员参观后,在留言簿上写道:“瓷器的故乡在中国,穆斯林的瓷器在唐山。”洪贵孚的产品,还荣获多项奖项:全国少数民族名优产品、首届中国清真食品博览会推荐产品、首届乌鲁木齐清真食品、用品博览会金奖……

洪贵孚的瓷厂坐落在一个居民小区里,厂区面积不足2000平方米,两扇低矮陈旧的铁门,几间平房。但是,当来人步入产品展厅时,会顿觉眼前一亮:碗、碟、盘、壶、罐、坛、瓶……上百个品种,件件流光溢彩,既是餐具又是艺术品。

尽管年过古稀,洪贵孚还是厂子里的“定海神针”。从设计方案、进货检验、贴图操作、烤制工艺、产品销售,他事必躬亲。甚至客商用餐,都是他掌勺烹制地道美味的清真餐。洪贵孚做清真瓷器没什么雄心壮志,说自己更像个技术工人只爱低头干活,不会抬头看路。

(责编:孙展)

上一篇:有这样的女儿,此生无憾了 下一篇:冬季到漓江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