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来治疗高血压的新进展

时间:2022-03-12 03:22:06

30年来治疗高血压的新进展

高血压是常见的循环系统疾病。翻开我国1981年第七版的《实用内科学》后人们会发现,在当时,我国对高血压病的诊治水平还很低,可使用的药物也很少。与30年前相比,现在我们在高血压病的诊断和治疗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下面,笔者就将从前和现在我国对高血压病的诊治状况做一下简单的回顾,以便使高血压患者更好地了解该病。那么,与30年前相比,现在我国在诊治高血压方面都取得了哪些进步呢?

一、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更为完善:过去临床上规定,正常人的收缩压应低于140毫米汞柱,舒张压应低于90毫米汞柱。若一个人的收缩压高于16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高于95毫米汞柱,即可被确诊患有高血压。与以前相比,2005年出版的《中国高血压病防治指南》将正常血压的标准降低了。该指南中规定,正常人的血压应为:收缩压低于130毫米汞柱,舒张压低于85毫米汞柱。若一个人的收缩压高于或等于14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高于或等于90毫米汞柱,即可被确诊患有高血压。临床研究发现,一个人的舒张压每升高5~6毫米汞柱,该人患脑卒中的危险就会增加35%~40%,患心肌梗死的危险就会增加25%~30%。因此,新的高血压诊断标准更有利于高血压患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二、高血压病的分期更为科学:过去临床上将高血压病进行分期时,只把患者有无并发症作为依据,从不考虑患者血压的高低。即只要患者的血压达到了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且没有并发症时就为Ⅰ期高血压;有了心肌肥厚、眼底改变、蛋白尿或肌酐增高等并发症时就为Ⅱ期高血压;有了脑血管意外、心衰、肾衰或眼底出血等并发症时就为Ⅲ期高血压。经过几年的临床实践证实,上述分期方法不够科学。现在高血压的分期标准是:患者的收缩压为140~159毫米汞柱,舒张压为90~99毫米汞柱,且无心、脑、肾等器官的损害时为Ⅰ期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为160~179毫米汞柱,舒张压为100~109毫米汞柱,同时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损害,但受损害的器官还处于代偿状态时为Ⅱ期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高于180毫米汞柱,舒张压高于110毫米汞柱,同时出现了左心衰竭、肾功能衰竭和视网膜出血等并发症时为Ⅲ期高血压。

三、在诊治高血压方面有了较大的进步:近30年来,经过我国医学专家的共同努力,不但统一了高血压的诊断和分期标准,制定了许多符合我国国情的高血压治疗方案,同时还引进了很多国外的新理论、新技术、新疗法和新药物。下面就介绍一下最新的降压目标、降压原则、降压药物和联合用药的方法:

1.降压目标:以前的观点认为,人的收缩压和脉压差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和增大,因此老年人的收缩压高一些或脉压差大一点没有关系。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收缩压、脉压差和舒张压都是反映人体血压情况的一部分。年龄小于50岁的人,可用舒张压作为预测其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主要依据。年龄在50~60岁的人,可用收缩压和舒张压作为预测其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依据。而年龄在60岁以上的人,则可用收缩压和脉压差作为预测其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依据,而且脉压差增大尤为危险。因此,高血压患者无论年龄大小,都应将血压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合并有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更应该将血压控制在130/85毫米汞柱以下。而真正可以使高血压患者远离心脑血管事件的理想血压应为120/80毫米汞柱。

2.降压原则:现在专家们公认的降压原则是:①应从小剂量开始使用降压药,然后逐渐增加用药量,以减少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②提倡联合用药,以减少单用一种药物的副作用,从而达到平稳降压的目的。③使用初次的治疗方案无效者,可改用另一种方案进行治疗。④应尽可能地使用长效降压药,以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减轻血压的波动。⑤症状较重的高血压患者不宜将血压降得过快、过多,以防止发生心、脑、肾等血管意外。⑥合并有糖尿病或血脂异常的高血压患者应在控制好血压的同时积极地治疗这两种合并症。

3.降压药的分类:30年前,临床上可使用的降压药主要有萝芙木类(如利血平、降压灵等)、肼苯达嗪类(如肼苯达嗪、双肼苯达嗪等)、神经节抑制剂(如胍乙定、硫酸胍生等)、利尿剂(如双氢克尿塞、环戊甲噻嗪、氯噻酮、速尿等)、α受体阻滞剂和β受体阻滞剂等。现在这些药物在临床上基本已经很少使用了,仍在沿用的只有利尿剂、α受体阻滞剂和β受体阻滞剂,而且在这几类药物中已经增添了多种新剂型。目前,我国临床上使用的降压药主要有:利尿剂(如吲哒帕胺、双氢克尿塞等)、β受体阻滞剂(如倍他洛尔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贝那普利、福辛普利等)、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如缬沙坦、氯沙坦等)、钙拮抗剂(如硝苯地平、尼群地平、非洛地平等)和α受体阻滞剂(如哌唑嗪、多沙唑嗪等)。

4.省略

上一篇:对生命绝不轻言放弃 下一篇:在痛风的间歇期咋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