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中有画

时间:2022-03-12 03:12:25

关键词:主题 艺术技巧 色彩 形式 意象

摘要:本文从威廉·卡洛斯·威廉斯的诗歌理论入手,探讨他的意象诗《伟大的数字》的艺术风格和语言技巧。

威廉·卡洛斯·威廉斯(william carlos williams 1883—1963)是20世纪美国最卓越的诗人之一, 美国意象派诗歌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他在中学就为自己定下目标当一名作家和医生。他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获得医学硕士学位。在那里他遇见了庞德,并在其帮助下出版了诗集,后受庞德影响,成了意象派诗歌的主要代表。三四十年代,他的声名远不及庞德与艾略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威廉斯逐渐走出了二者的思想笼罩,追求自己的风格。五六十年代威廉斯获得了各种文学奖,声誉日益隆盛,诸如1950年的全国图书奖、1952年的伯灵根奖、1963年的普利策奖。到了六七十年代之后,所有的主要流派,包括自白诗、黑山派、纽约派等,都承认受到了威廉斯的理论和实践的影响,越来越多的美国诗人遵奉威廉斯的诗歌理论。威廉斯的声音成为美国现代诗歌史上的一个强音,其影响超过了艾略特,成为“当代最伟大的诗人”①。

威廉斯对文学创作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他对诗歌的性质,诗人的作用以及诗歌创作有着自己的观点。他之所以进行诗歌创作是因为他想写诗,想跟世界直接对话,想揭示事物的本来面目。他不赞同庞德、艾略特式的“国际的”旁征博引, 文人味十足的诗歌。他主张美国诗歌必须根植于美国国土,只有美国本土才是美国诗歌创作灵感和素材的源泉。他主张诗人的灵感和想象力必须根植于现实世界, 现实世界是一切艺术的基础,客观事物本身就寓有诗意。他主张诗歌必须使用普通人的语言及这种活语言的韵律来表现日常生活,必须剥去一切虚饰,剔除一切哲理的、形而上学的议论。主张写诗要用具体的事物来表达,通过具体事物进行艺术构思。他坚持认为“no ideas but in things”(除非在事物之中否则便无意义), 强调对事物本身的客观简洁的呈现。他的诗风追求清新明朗,忌讳伤感晦涩。

《伟大的数字》(the great figure)一诗记录的是在一个盛夏的傍晚,诗人刚从诊所出来,托着疲惫身躯行至一条大街时,忽闻铃声震耳,一辆消防车风驰电掣般地驶过。这一突兀的印象强烈地冲击着诗人,他随即在纸片上写下:

在雨水

和光线中

我看见‘5’

呈金黄色

在红色

消防车上

车子驶过

那么匆忙

无人留意

伴着轰鸣的钟声

和警报的长鸣

车轮隆隆

驶过漆黑的城市

这首诗看似与诗人的许多作品一样,记录的都是日常生活中熟知的场景。但秘密却掩藏在诗的标题great一词中。据诗人后来讲,great一词是双关语,不仅表示形体的“硕大”,又兼有“伟大”之义。和穿行于城市中,除艺术家之外无人关注的气宇轩昂的“5”字相比,“我当时对公共城市中所有‘great’数字都怀有‘鄙夷之情’”②。由此可见,“great”在这首诗中显然是夹杂有诗人反讽情感的。

一、主题

《伟大的数字》和威廉斯的其他许多诗歌一样,选择素材并不讲究,也不追求华丽的语言,而是通过描述一连串的意象如“金色的数字”“红色的救火车”“匆匆的行人”“漆黑的城市”等来揭示事物的本质。一切都依靠这辆再平凡不过的疾驰而过的救火车, 在这诗歌中,经雨水洗濯的金色数字与漆黑的城市、匆匆的行人相对照本身便成为美的意义: 形象生动、新鲜自然。英国著名评论家马库斯说:“他能以诗的想象力,化腐朽为神奇。”③另一位诗人沃利斯评论所说的,我们可以从他的诗作中发现“空幻与真实的结合,虽然诗味淡薄,但感情充沛,两个极端经常在相互作用”④。

20世纪以来的美国诗人,以在大学教书或担任杂志编辑者居多,像威廉斯那样终生在一个小城市行医者几乎找不到第二人。然而威廉斯凭医生的职业接触日常的生活,这使得他的诗充满活泼生机, 使他笔下的景色与同时代诗人的作品相比更富有生活气息。在威廉斯看来,经过仔细观察和充分理解的具有各种细节和节奏的生活,其本身便是地道的诗歌。在威廉斯看来诗人应忠于现实,客观地反映现实,认识和体味存在于现实生活的美,不用雕琢刻画,不用引经据典,向读者展示那些蕴含在平凡中的耀眼光辉,诗的生命才会永葆青春。从诗中我们深深感悟到威廉斯的这种创作原则:现实生活是诗人创作的起点和终点。威廉斯用“救火车”“匆匆的行人”“漆黑的城市”这些司空见惯的生活琐碎作为诗歌描述的主题,因为在威廉斯眼里,一切平凡孕育着伟大,伟大仰仗于平凡,他用自己的诗歌来描绘现实生活中的“平凡”。的确,正是他平凡的主题、不加修饰、润色的语言使他的《伟大的数字》别具现代主义诗歌的特色。没有旁征博引,没有故弄玄虚,没有刻意修辞,威廉斯认为诗歌只有表现出生活的状貌才能具有普遍意义。这些表面上看去似乎毫无诗意的素材,通过诗人细致入微的观察加之其非凡的想象力, 则意味深长。威廉斯力求摆脱英国及欧洲传统,写诗重视可触可感的事物,而不写抽象的思维。寻求“美国本土方言”,探索和发展新的主题。由于威廉斯将自己的创作根植于生活,他成功地把诗歌变成生活的语言。正如美国当代诗人罗伯特·洛厄尔所说,除威廉斯外,没有任何其他人看到了美国或听到了它的音乐。威廉斯的《伟大的数字》是意象派诗歌中的杰作,体现了强调感官印象的特色。他着眼于具体事物,以求自然无华,循神思落笔,抛开典故隐喻,这些特征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崛起的诗歌群体(如“投射派”“垮掉派”)影响很大,在他们看来,艾略特等人解放了诗歌,而威廉斯把诗歌又重新解放了一次。威廉斯是一个通俗文体的大师,是一个使诗歌复活,并用想象的力量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重新创造生命力的诗人。

二、艺术技巧

1.色彩

“色彩诉诸于知觉,能使人产生感觉能激起人的想象。”⑤色彩具有非常的表达性,是一种最基本的绘画元素,也是一种能产生画面美感的最积极的要素之一。美学家黑格尔曾经这样说:“色彩感是每一个艺术家所必须掌握的,是一种应该掌握的能力和运用的能力,因此这是一种表达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基本元素,诗人努力去选择各种色彩以传递他们的感知、感觉和感情。”⑥

威廉斯诗歌在其诗歌中广泛地使用了色彩的表达,他试图采用绘画的技巧,来展现日常生活的景象,以此来激起读者强大的想象力以及审美意识。威廉斯曾经写过一封信给庞德,“我所做的一切皆是努力用事物其本来的色彩和形状来理解事物”⑦。

在诗歌《伟大的数字》中威廉斯充分运用了色彩的对比。色彩的对比是一种展现色彩之美最为基本和强有力的绘画技巧。运用不同的对比方法能达到不同的色彩效果,其中包括色彩本身的对比以及色彩的冷暖对比。

当一辆红色的救火车呼啸而去的时候,救火车尾部的那个大大的金色的数字“5”映衬在雨夜灰黑的背景上,给当时的作者留下了非常强烈的视觉映像。为了能展现记忆中的这种感觉,威廉斯运用了色彩的对比,在“雨水”灰暗的“光线”中来凸显“金黄色”的“数字5”,而“金黄色”的数字在“红色”的救火车的映衬下又分外显眼,整个金黄色和红色调和成的亮色域又被强烈对比地归置在“漆黑的夜”这样一个大的暗色域中,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

在这首诗中威廉斯不仅运用了色彩本身的对比,也运用了色彩冷暖的对比。色彩的冷暖对比分为两大类:暖的和冷的;鲜明的和暗淡的。所以很明显,每种颜色都具有四种基本色调:1)鲜明的暖或暗淡的暖;2)鲜明的冷或暗淡的冷。色彩的冷暖对比指的是通过色彩的不同以及轻重并置来产生视觉效果⑧。与其他的色彩对比相比,颜色的冷暖对比是展示三维空间感最有效的技艺并且创造出画家所追求的期待效果⑨。一般来说,暖色意味着接近黄色,冷色意味着接近蓝色或深黑色,并且暖色向观众逼近,而冷色却离开观众向后退缩⑩。在这首诗中,诗人将雨夜的灰黑色作为整个背景,这样的背景在夜晚雨水的折射下增添了一种朦胧的后退感觉。在这样的氛围中,救火车上黄色的数字成为了一个中心,正如我们所知,在色彩中,黄色是暖色,也是最轻盈的颜色,因此,数字5,由于它金色的色彩,映在“黑色的城市”这样的雨夜中,在这样朦胧的雨夜中看似是漂浮在黑色背景之上的,是不稳定的,醒目的,充满张力和动感的。因此在读者的审美视野中产生了一种三维的空间感。这也就是为什么英国著名的画家john constable 在19世纪认为色彩是一种“艺术的灵魂的工具”,并且是“一种能创造空间的能量”{11},这首诗歌的意义就在于,威廉斯运用了一个画家的分析的眼睛成功地展现了一幅充满了运动、速度、和能量的现代城市的普通生活场景。通过这样一组组色彩的对比塑造了一种光与影的组合,产生了一种不稳定的,不规则的、充满张力和动感的视觉效果。

2.形式

形式,按照辞典上的定义,是指一种外在形状,结构的安排,事物表达自己的一种方式。相应地,一件艺术品的形式当然就是指这件艺术品组合和安排的方式。然而,当我们提起一件艺术品的形式,我们通常指的是一种能给观者产生新鲜感和留下深刻印象的独特形式。事实上,形式能够积极地表现内容,并且形式其本身也具有某种独立性。“形式让情感变得更加具体,没有形式,这种情感的载体,诗歌所表达的只能是抽象和令人困惑的情感。”{12}所以,诗歌的形式可以看作是诗人心理意识的某种写照。

在阅读《伟大的数字》的英文原诗时,细心的读者一定会注意到此诗的形式特点是两端的诗行较长,中间的较短。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瞬间之感,我们知道对于疾驰而过的事物,在刻不容缓的情况下,诗人首先注意到的应该是最明显的局部,而巨大的数字“5”,是唤起诗人注意力的最先一幕,接着是“5”的颜色,车身的颜色,然后红色使诗人意识到这是一辆消防车,继而在一片嘈杂声中,诗人又分辨到了铃声、警笛声和隆隆的车轮声,从第三到第八行,每行只有一个实词,产生了一种一瞬间的印象和迅猛叠加的艺术效果,仿佛诗人来不及使用更多的词。消防车远去,渐渐消失在夜幕中,也渐次地与观察者的角度拉开了距离。此时诗人才仿佛有时间顾及用两个以上的实词来描绘出它发出的声响。{13}由此,这样长—短—长的诗行结构极为恰当地配合了诗人当时这样一种瞬时的心理感受。

如何表现世间事物那既孤立又混杂的真实?又怎样在这孤立混杂中建立逻辑与时空的连贯性,同时又不失世界表现存在的真实性?这是现代派诗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威廉斯在这首诗歌中成功地运用了“镜头组接”的方法进行了诗歌形式上的突破,通过一个个镜头的组合形式代替诗歌形式上的分节处理。这更富于动感,更忠实于表现之间存在的时间性,也更强调同类事物之间的滞延性。它是清洗过的真实,又是归类了的真实。一连串的雨夜的街巷镜头组接,这些镜头不是一般的意象叠合、并置,而是同类延长的平铺直叙;不是急切的“蒙太奇”交待,而是滞延的“长镜头”报道。它让我们感到都市雨夜的平淡,生活的无聊,人生的腻烦与无奈。

三、意象

意象作为“智力与情感”的复合形成体,有其自身的性质特征。威廉斯的诗歌将现代派诗歌的意象表达推向极致。在他的诗歌中,意象多带有非理性色彩,也即非正常现实性。概括起来有四个特点:荒诞性、解体性、不定性、冷漠感。这些特点来自于诗人主体对外部世界、现实人生的个人体验,与主体深层人格的觉醒、对宇宙人生高层次的期望相关联。

在这首诗歌中,威廉斯展现了一个现代城市中生活的一个场景:在一个雨夜,一辆尾部映着数字5的红色的救火车急速消失在雨中。

“金色的数字5”“红色的救火车”“匆忙的路人”“漆黑的城市”,在这首诗歌中所表现的意向体现了威廉斯诗歌中现代派诗歌意象表达的荒诞性。那呼啸而过的救火车,究竟来自哪里,又开往何方?路人对之漠然。正像现代生活中人类对生命的思考一样,时时只是一段匆忙的瞬间,它稍纵即逝,没有固定的价值。世间没有固定的事物价值和行为意义,“寻求”又有何价值意义?无论怎样追求都是徒劳无功,无论怎样行为都只是不知何为的所为。正如法国后现代诗人达尔迪约{14}在他的《“去”的妙用》一诗中讲的:

你往哪里去?

——我能到哪里就到哪里去。

我总是到我知往哪里去的地方去。

你往哪里去?

我往没人去的地方去。

你究竟往哪里去?

我到我想去

又不想去

但终于去了的地方去。

(葛 雷译)

诗中形象表现出的模糊、朦胧感,很大程度上来自这种“扭曲”“空虚”的描写;而这种现代生活中扭曲空虚一面的有力再现,则正来自“匆忙”“无人留意”“漆黑的夜”这类飘移、阴暗意象的作用。“我”总是去了想去不想去、但终于去了的地方,“寻求”二字又有何价值?人生目的又在何处?这种处境下的人生不是荒诞又能是什么?正如阿伯拉姆所说的那样,“每个人都是孤立的个体,被抛入了互不相干的宇宙里;宇宙间没有固定的人类真理、价值和意义。人生从虚无开始,走向虚无,终结于虚无”{15}。

在这首诗歌中威廉斯砍掉解释性、连贯性的链条环节,使意象的连线成为若干距离甚远的点组成的峰值变化甚大的曲线,造成各组成意象之间的“突然对照和反差”。全诗包含三重突转:雨夜的光线中救火车上鲜红的数字更感突现;极速飞驰的救火车更见生命之匆忙;呼啸而过的漆黑的夜更裹挟着绝望。三重突转又包含着三组意象的跨跳:雨水的灰色光线——鲜红的数字;飞速地疾驰——恍惚的路人;轰鸣的笛声——漆黑的夜。这三组跨跳性关联正构成一种强烈对照的反差效果。值得注意领悟的是跨跳的两点之间的过程往往是一种空间的隐蔽性错置,或是一种音乐的休止性断裂,它有错而未错,断而未断的魅力,是暴雨前的沉寂,通向富丽的真空层。跨跳时由断裂,错置建立起一种结构的张力,通过意象的集中或概括性的简化,使诗在上下连贯的结构整体中显示出一种向内的意识层聚力。

在该诗中,威廉斯所表达的意象群不是一个独立的建筑体,而是一个有机的建筑群,它打破单向性意象的连贯与平衡,可拆入,可补给,可错落,可累加。而这些拆入,补给,错落,累加部分既可独立为体,且又与其他部分构成或辅助,或对应,或映衬,或说明的关系。这首诗中有三层意象结构关系:①诗人与诗中人与物的关系,用“我看见”维系;②雨中人和物的关系,“车子驶过/那么匆忙/无人留意”;③诗人与诗歌中人与物共同存在空间的关系。三层关系显示出时间和空间的多维关系交融。多层次的展开,使一个空间有了不同地域方位的同时性表现,域界打破了,世界压缩在一个主体模型中。由于我们对其“尽收眼底”,有了感知觉的同时性,也就产生一种事物交错影射的幻化效应,这种幻化效应也使诗歌的题旨表达有所增值。

从时间结构上看,空间处在时间流变支配下,且诗歌意象来自诗人主体的意识流程之中,所以诗歌在空间与时间性上应是同时并存的。我们来看这首诗歌,时间:雨夜朦胧的夜晚;地点:街道旁;事件:“我看见一辆消防车通过”。诗人做了这三个方面交待及其归纳后并不止步,他把这“看见”的瞬间做了空间的延伸。也许是金色和红色的色彩使得雨夜中的人们有了新生的体验,也使他们在那数字突现的瞬间凝定成了一幅画面。诗人让这幅画面不只是存在于一个雨夜的街道边,还存在于街道旁边的城市,还存在于城市所处的地球上,存在于生命长河的永恒隧道中。“车轮隆隆/驶过漆黑的夜”到此,空间的延伸获得了时间的意义,瞬间获得了无限存在——“点”的流传回环。这样一个“四维空间”由此产生,既可由明显空间延伸获得时间永恒意义,也可由诗歌描写的自身隐含这时间的延伸。这样,威廉斯这首诗歌由语言领域展开,但由此心灵牵发的震荡绝不仅仅限于语言领域,更拓展为思想、艺术和审美的领域。德格尔将人的“诗意栖居”解释为“创造”地生存,已包含了对这一现象的了解与预见。

① linda welshimer wagner, the poems of william carlos williams, wesleyan university press, 1963,3,17.

②张跃军.威廉·卡洛斯·威廉斯的实用主义诗学观[j]. 当代外国文学,2002,(2):73-81.

③ 范岳.英美意象派抒情短诗集锦[m]. 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86,33.

④范岳.英美意象派抒情短诗集锦[m]. 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86,33.

⑤⑧⑨ 李广元.《色彩艺术学》[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

版社,2000,47,68,69.

⑥ 拜塞尔,f.c.. 黑格尔. 三联书店,2006,206.

⑦ halter, peter. the revolution in the visual arts and the poetry of william carlos williams [m].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4.

⑩ 康定斯基.康定斯基:文论与作品[m].查里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165.

{11} 李广元.绘画色彩系统:绘画色彩个性的时代选择[m]. 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0,265.

{12} 何锐,翟大炳.现代诗技巧与传达[m].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174.

{13} 郝澎.《威廉斯自由诗体形式与内容的契合》.

{14} 达尔迪约(jean tardieu, 1903- ),早期写格律诗

学习马拉美情调,追求事物背后的神秘感和形而上的哲学思考,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调子转向激越。战后则追求语言的神秘感和幽默感。

{15} 阿伯拉姆.简明外国文学词典[m].曾忠禄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345.

上一篇:英语翻译学习策略 下一篇:《红楼梦》章回目录的衔接及其英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