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253例临床分析

时间:2022-03-12 01:28:03

早产253例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早产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12月在我院分娩的3 126例孕妇,其中早产者253例,对早产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住院分娩无产科并发症与合并症、年龄相仿、足月分娩的孕产妇250例作为对照。结果:①年龄和孕产史对早产无显著影响(P>0.05),产前检查次数少或未行产前检查者早产率较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新生儿窒息率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

[关键词] 早产;分娩;新生儿

[中图分类号] R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6(b)-060-02

早产是产科围生医学中一个重要、复杂而常见的妊娠并发症,也是围生儿发病和死亡的首要原因。降低围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必须降低早产的发病率。为更好的预防早产,现将我院2006年1月~12月早产病例253例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共分娩3 126例,其中早产253例,发生率为8.09%。年龄20~43岁,平均27.56岁。初孕妇109例,占43.1%。经产妇43例,占17.0%。孕周28~32+6周51例,占20.2%;孕周33~36+6周202例,占79.8%。

1.2 诊断标准

早产是指妊娠满28周~不满37足周分娩者。先兆早产:妊娠满28周后出现至少10 min 1次的规则宫缩,伴有宫颈管缩短者。早产临产:妊娠满28周至不满37足周,出现有规律宫缩(20 min≥4次),伴宫颈缩短≥75%,宫颈口扩张2 cm以上者。

1.3 方法

对253例早产孕妇的早产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另外随机选取本院同期住院分娩无产科并发症与合并症、年龄相仿、足月分娩的孕产妇250例作为对照组。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数据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早产与年龄、孕产史和产前检查次数关系

由表1可见,早产与年龄和孕产史差异无显著性(P>0.05)。另外产前检查次数少或未行产前检查者早产率较高,差异有显著性 (P

2.3 分娩方式及早产儿结局比较

2006年我院分娩的早产儿无一例死亡。早产儿的剖宫产率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新生儿窒息率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

3 讨论

文献报道早产发生率为分娩总数的5%~15%[1],本文发生率为8.09%,与文献基本相符。由于产前诊断及产科技术的发展,现28周后发生胎儿畸形的几率已明显减少。本文报道的病例28周后无畸形儿出生。另外本文资料显示,早产、年龄及孕产史无明显差异,与产前检查次数差异有显著性(P

根据有明确病因的早产儿病例分析,其中妊娠高血压居首位。并且妊娠高血压患者年龄偏大,产前检查多不系统,没有建立三级孕产保健网,在孕33周左右发展为重度子痫前期。现早产儿治疗的进步,以及减少对产妇多器官受累,治疗24~48h则终止妊娠[2]。如果有完善的产前检查,做好预测、预防,及早发现,早治疗则可以减少早产的发生。其次由于生殖医学的发展,双胞在产科中越来越多,由于宫腔压力过大,双胎早产的发生率也有所提高。

剖宫产是否能降低早产儿的死亡率,有的文献报道,剖宫产与阴道分娩早产儿的患病率和死亡率有显著性差别[3]。但本资料显示,253例早产儿阴道分娩与剖宫产两种分娩方式的死亡率无显著差别。因此,如果临床上无剖宫产指征,应尽量阴道分娩,行会阴侧切术,以减少产道对胎头的挤压,防止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发生。若早产儿有一定成活能力,为减少新生儿颅内出血及窒息的发生率,多采取剖宫产终止妊娠。但由于孕周小,早产儿的窒息率明显增加,早产儿对缺氧耐受性差,故产程中应给孕妇间断吸氧,定期胎心监护,发现异常尽早作相应处理。本文资料新生儿窒息率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故减少早产的发生对降低新生儿窒息率有一定好处。

[参考文献]

[1]张惜阴,主编.实用妇产科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181-184.

[2]李力,易萍.早产治疗的进展.实用妇产科杂志,2003,19(2):77.

[3]王伟,余镇,毛键,等.早产主要因素及对早产儿的影响[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19(2):93.

(收稿日期:2008-02-29)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不同的临产方式对孕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 下一篇:790例剖宫产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