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外包,孩子成长遇挫

时间:2022-03-12 02:46:05

教育外包,孩子成长遇挫

随着教育产业化的发展,社会上出现了各种五花八门的幼儿教育机构。教育外包这个家教新名词也随之诞生。所谓教育外包,就是家长把教育孩子的事外包给相关机构或个人去做,由他们全权负责孩子的教育学习问题。有的把孩子送进老师全程监督辅导的寄宿制私立学校;把撒谎成性、好动调皮的问题孩子送进儿童行为研究者创办的专业托管机构;还有些父母,每月支付一定的额外费用给孩子学校的老师,由他们在课余时间负责孩子的教育。

在上个世纪70年代,欧美国家也经历过一段“家庭教育外包风”,结果,专家跟踪这些“外包孩子”的成长轨迹,发现这群孩子长大后患抑郁症的比例是普通人的4.8倍,而且有相当一部分到了中年仍然独身,这些都可以追溯到昔日教育“外包”的经历上,因为感觉曾经被父母“抛弃”,这些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对情感和家庭总表现出疏离感和不信任。

教育能“外包”吗?教育学家认为,孩子的不良品性和生活习惯,与父母对其关注度不够、教育不得法有密切的关系。学校和专家取代不了家长的教育。家长盲目地将教育责任“外包”, 是一种简单而不负责任的做法,会给孩子造成了一系列的心理困扰:

教育被“外包”,孩子产生“被抛弃感”

孩子长期生活在特殊的寄宿学校和托管机构,割裂了他与父母的亲情联络,使其变为某种意义上的“特殊孤儿”。孩子不是可以随意寄放的“小件物品”,一旦孩子稍谙世事,感觉到父母对管教自己束手无策,或不愿承担教育的责任,才把自己寄送到这里。孩子心理上会有极度的伤感和无助,进而会产生自暴自弃的心态。

教育被“外包”,孩子产生“被监管感”

几乎在所有的寄宿制幼儿园和托管机构中,纪律都被视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高度安全和责任方面的压力,使学校和托管机构把孩子彻底圈养起来,让孩子们的行动整齐划一,服从命令,听从指挥,这无形中约束了孩子的生活空间,限制了其眼界,不利于其创造性人格的形成。

孩子只有对教育环境感到满意,在被教育过程中拥有无比的愉悦时,教育才是有效的。压抑、孤独与充满限制的环境中,暂时取得的教育成果不会有很好的延续性,不能养成伴随其一生的好性格、好习惯。

教育被“外包”,孩子有被“划为异类”的感觉

教育“外包”使孩子的生长环境过早“圈子化”。寄宿制幼儿园收费昂贵,大多成为富家子弟的聚散地;心理医生负责的托管机构是问题孩子、心理病儿的聚散地。送孩子到这些地方,等于变相为孩子贴上“我是哪一类人”的标签,于是,富家子弟4、5岁就开始攀比、追逐名牌;问题儿童则认为自己不同于正常儿童。与此同时,交往的特殊化和圈子化,使孩子丧失了更广泛、更多元的交往资源。美国幼儿专家认为,从小交往面狭窄的孩子,长大后思维的广阔度会受到影响,人格魅力也会欠缺。

教育启迪:

一部分家长将孩子的教育“外包”给社会上各种幼教机构,盲目期待老师与专家充当自家孩子教育的主角时,并没有完全考虑到给孩子一生造成的影响。父母是教育孩子的关键力量,他们或许没有经验,或许走过弯路,或许会遭遇”爬坡上坎”的压力,但他们只要能永不放弃对孩子的教育,不断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家庭教育水平,就能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上一篇:舞动精灵,当之无愧的第一“魅力宝宝” 下一篇:打开孩子心锁的三把“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