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体育学论文

时间:2022-03-11 09:21:24

城市体育学论文

一建立城市体育学的基础

1快速发展的和谐

城市与城市体育和谐城市,是未来城市化发展的主要目标,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构建和谐社会和和谐世界发展理念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完整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2005年雅加达亚非峰会,主席作了“共同构建一个和谐世界”的重要讲话,“和谐世界”理念也首次在世界范围内提出。建设“和谐城市”的概念是在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基础上所提出,既是构建我国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和谐世界理念的重要延伸。城市体育既是社会体育的组成部分,也是建设和谐城市的重要基础,城市体育的发展既能加快“和谐社会”的构建,也能丰富“和谐城市”的内容,同时还能增添“和谐世界”的元素。国家主席在接见新中国体育发展60年先进集体和先进代表时曾作了“努力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的重要讲话,进一步明确了体育在构建社会和谐方面的重要作用。《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也对城市体育的发展目标作了明确指示:“将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80%以上的城市街道应建有体育组织,城市社区应普遍建有体育健身站(点),形成遍布城乡、规范有序、富有活力的社会化全民健身组织网络。”与此同时,各省市也针对地区特点制定了详细的城市体育发展规划。《上海市市民体育健身条例》指出:“上海市公共体育场馆应全年开放,每周开放时间不得少于56小时,节假日应适当延长开放时间。”城市居民健康问题与老龄化问题凸显,将是影响城市未来可持续发展与“和谐城市”构建的重要因素,通过体育丰富城市文化生活,增强居民身心健康,促进城市和谐发展,完善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都为城市体育学的建立提供了新的选题。

2迅速崛起的城市经济与体育产业

改革开放30年使得中国社会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代化背景推动着我国城市从初级建设阶段逐渐向快速发展阶段转型。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战略转变的体育事业与城市发展轨迹不谋而合,伴随着2008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以体育赛事为主的体育产业对于中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根据国家体育总局统计,自2005年以来,我国体育产值年均增幅已达16%以上,全国体育及相关产业从业人员达317.09万人(截至2008年)。2008年体育产值1554.97亿元,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0.52%。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2010]22号文件,也明确指出应“根据不同地区的比较优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合理规划,促进形成体育产业发展的城市发展功能区。”城市转型期各项基础服务设施的不断完善为城市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可能,以城市为主题的体育产业链也已经开始形成。为了充分发挥体育对于城市的促进效应,广东省深圳市以举办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为契机,紧扣“办赛事、办城市,新大运、新深圳”为主题,投入超过3000亿元用于城市基础设施、环境保护与场馆建设等方面。广州亚运会筹备期间,广州市政府投入重点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达1090亿元,而北京奥运会这一投入则高达2800亿元。为了迎接2013年亚青赛与2014年青奥会,南京市政府计划于“十二五”期间投资万亿打造360个重大项目。另据巴西政府预计,2016年里约奥运会也将投入144亿美元用于城建、场馆、治安、环境等方面。在申办或承办大型体育赛事时,政府不惜举债投入大量财力,不管是为了城市发展,还是为了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在一定程度上都将推动城市与体育的共同发展。为能向伦敦东部区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自赢得2012年夏季奥运会主办权之时,伦敦就强调对伦敦最穷的东部区域进行再造,借助于奥运会来改变伦敦发展的不平衡现象,奥运会的主场馆在伦敦东区就地而起,先进的交通系统将东西区域有效连接,全部投入的75%均用于东部区域的改造和再生,奥运让伦敦东区的建设呈现出了跨越式发展,英国媒体指出,伦敦奥运会的举办使得伦敦东部区域改建规划至少缩短了20年。在我国,南京市以第十届全运会主场馆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为核心,形成了河西新区;济南市则围绕第十一届全运会场馆中心形成了济南新城区;深圳大运会的成功举办也使得深圳龙岗、盐田等郊区成为“大运会”的直接受益者。而北京奥运会与广州亚运会对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也都有目共睹,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也使得城市与体育的关系变得更为密切。

3逐渐兴盛的城市品牌与体育特色

随着经济全球化、城市国际化的不断深入,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逐渐转变成为城市与城市之间综合实力的竞争。城市之间的竞争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规模竞争和90年代的综合实力竞争之后,至21世纪以来,俨然成为了城市个性品牌的竞争。根据2010年8月揭晓的中国国家形象调查结果,我国有655个城市正计划“走向世界”,而在200多个地级市中有183个正在规划建设“国际大都市”。在建设国际化城市与城市国际化进程中,越来越多的城市也正积极地通过体育来打造城市的文化名片,通过发展体育来实现城市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从而带动城市旅游业和服务业的快速增长,进而改善城市居民的宜居环境和生活质量,形成了一条循序渐进的可持续发展路径。上海曾于“十五”期间明确提出要建成亚洲一流体育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北京市则通过借助于举办奥运会的契机,提出了建设国际体育中心城市的计划;南京则于“十二五”期间提出打造“亚洲体育中心城市”和“国际体育名城”的目标,同时还审议通过了《南京市建设亚洲体育中心城市和世界体育名城实施计划》,进一步推动了我国新一轮城市体育品牌建设的发展步伐。在城市体育品牌竞争过程中,目前国外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城市体育品牌塑造计划。曾经被誉为英国“最肮脏丑陋”的钢铁城市———谢菲尔德市,在城市转型期依托一系列大型体育赛事成功完成了城市的战略转型,不仅拥有了英国第一个“体育之都”的美誉,同时还被授予英国“国家体育产业城”的称号。澳大利亚墨尔本也正是凭借着网球公开赛、一级方程式赛车等众多国际大型体育赛事而一举超越巴黎、悉尼等城市,荣膺“世界顶级体育赛事之都”的称号。与国外相比,近年来国内也涌现出了一大批“特色体育之城”。以青岛为例,因成功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帆船比赛而被誉为“世界帆船之都”,青岛更是以“帆船之都魅力青岛”为主题展开了全球城市品牌推介活动。20世纪初我国马场数量最多的武汉,随着第八届中国武汉国际赛马节的举办,再次成功塑造了“中国赛马之都”的城市名片,同时也为武汉提供了一条新的投资渠道。目前我国很多中小城市也开始意识到发展城市体育的重要性,纷纷依托城市特色体育运动来打造城市的新形象与新品牌。其中,以“水上运动之都”为主打品牌的有山东日照、广西柳州,以“运动休闲之都”为主题的有浙江海宁、安徽六安、湖北京山等,以特色运动项目为主的河南安阳“航空运动之都”、四川都江堰“山地运动之都”、重庆万盛“定向运动之都”、广东深圳“现代武术之都”等等,以城市体育的发展促进城市品牌的建设已经成为了众多城市发展的一条新路径。

二城市体育学的研究内容

1城市体育学基本理论研究

纵观城市体育研究现状,城市体育的理论、方法研究还十分欠缺,研究较为片面。进入新世纪以来,相关学者开始积极探索城市体育的本质问题,陈东岗等人较早以“城市体育”作为一个整体,对城市体育发展趋势和发展模式进行了研究,上海体育学院则设置了“城市体育”方向面向全国招收博士研究生,中文体育核心期刊《体育与科学》则设置了“城乡体育研究”专栏用于刊发与城市体育研究相关的前沿学术动态。伴随着“首届城市体育发展论坛”的如期而至,第七届全国城市运动会上“两地十城”共同达成的城市体育发展“南昌共识”也正式开启了我国城市体育发展的序幕。城市是一个较为完整的大系统,虽然体育社会学、体育管理学、体育经济学等学科对城市体育研究都有所涉及,城市体育竞赛、城市体育服务、城市场馆管理、城市社区体育等相关研究也已非常丰富,但这些研究并不足以构成城市体育的全部,城市体育的基本理论和本质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要加强和加快体育对于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就应该有一套系统的理论,用来指导实际的工作。因此,城市体育学是一门应用性的理论科学,而不是基础科学和基础理论。城市体育学横跨城市学和体育学两个学科,以体育学为基础学科,也可以被看成是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传播学、教育学的边缘学科。城市体育学的建立与体育学其他子学科即是对立的也是统一的,城市体育学研究以城市范围内的体育为研究对象,有别于体育学其他子学科,但研究内容与体育社会学、体育管理学、体育经济学等子学科有所交叉。根据建立学科必须具备完整的知识体系、专门的研究领域、专门的研究队伍和机构设施等要求,城市体育学应针对城市体育学基本概念、研究范围、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等基本理论内容展开研究。城市体育学作为城市学与体育学的分支学科,城市体育学基本概念的界定应从城市学与体育学的概念着手。1985年,时任天津市市长李瑞环在天津市城市科学研究会成立大会上指出,城市学是“对城市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并把城市作为一个对象,作为一个系统,运用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城市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从而使我们能够掌握城市这个事物的规律。”《大英百科全书》将“城市学”解释为研究城市问题的科学。对于城市体育学的概念,研究认为可以作以下界定:“城市体育学,以城市体育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针对城市转型与发展过程中的体育理论、实践等问题展开研究的综合学科。”城市体育学的建立将主要针对城市化进程中所产生的城市问题从体育学的视角进行阐释,并就体育如何促进城市发展,促进城市人口健康,促进城市和谐等问题展开讨论。

2城市与体育本质关系研究

城市与体育之间的内在关系和外在联系是城市体育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城市与体育本质关系的研究主要在于促进城市与体育的和谐发展,通过城市建设促进体育发展,通过发展体育促进城市建设,使两者内在与外在都能得到协调发展。众所周知,由于加拿大经济萧条与管理不善,1976年加拿大蒙特利尔奥运会的举办使得整个蒙特利尔市陷入了巨额亏空,致使蒙特利尔纳税人直到2006年才还清“奥运特别税”,严重影响了蒙特利尔市的建设与发展。而在蒙特利尔之后的第22届莫斯科奥运会上,前苏联政府投入90多亿美元用于场馆建设和设施完善,但该届奥运会未能获得丝毫商业回报,对莫斯科城市的发展也产生了不利的影响。而在此后的历届奥运会上,各国政府则开始重视城市与体育的共同发展。在我国,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让世界目光聚焦在了有着“中国四大古都”之一美称的北京城,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举办也将具有“第三世界首都”之称的广州再次推向了世界的舞台,2013年南京亚青会与2014年南京青奥会的举办也必将进一步加快南京国际大都市的建设步伐。城市体育学研究即是针对单个城市的体育研究,也是针对整个国家的城市体育研究。城市体育学的建立旨在通过对城市与体育关系的研究探析城市体育的发展规律与发展理论、城市与体育共同发展的路径与方法;通过对城市体育内部关系的研究探析如何借助于城市的快速发展有效地促进城市体育的发展,进而通过体育的发展再次促进城市的发展;通过对各城市体育外部关系的研究探析不同城市类型、不同城市规模、不同城市布局、不同城市定位的城市体育发展对策。研究不同城市类型发展的不同模式,不同体育形式对城市的不同影响和作用,针对不同城市类型形成不同的体育发展定位与模式,为不同类型与特征的城市找到异同点和新颖点,以体育形成风格迥异的城市特色文化,用于指导城市与体育事业发展,加强城市与城市、体育与体育以及城市与体育之间的共融性和互动性,充分发挥城市效应与体育效应。

3城市体育系统内部关系研究

城市群作为城市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最高空间组织形式,城市群的建设影响着城市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在城市集群的积极影响下,体育集群效应也开始显现,以长三角体育圈、珠三角体育圈、京津冀体育圈等为主的体育集群也正逐渐形成。城市体育作为城市体育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体育内部系统的建设情况影响着城市体育集群的发展,加强城市体育系统内部关系研究有利于促进城市体育集群的建设。城市体育系统内部关系研究有别于城市与体育本质关系研究,城市与体育本质关系研究是将城市与体育看成两个整体进行研究,城市与体育是平行关系;城市体育系统内部关系研究则是将城市体育看成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将城市体育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研究,城市体育系统内部关系研究从属于城市研究范围。城市体育系统内部关系研究是以城市范围内的体育活动和体育作用为主要研究内容,主要围绕城市体育各子系统的发展战略与实施路径、城市体育内部管理体制与城市体育作用的发挥、城市体育的内部结构以及城市体育结构与外界的关系等问题展开。城市体育系统主要由城市体育管理、城市体育组织、城市体育设施、城市体育服务等诸多城市体育子系统构成,城市体育系统内部关系研究以实现城市体育各子系统的相互促进与共同发展为目标,围绕城市体育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针对城市体育发展战略、管理体制、内部结构、基本特征、政策法规等主要研究内容,就如何通过大型城市体育赛事促进体育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体育服务促进城市体育产业发展,通过体育组织完善城市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问题展开,不断促进城市转型与体育发展

三结语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集聚地,体育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城市体育的建设与发展已成为我国当下亟需探讨的重要议题之一,城市体育学的建立从某种程度上可以加强城市与体育之间的共同发展,为我国城市转型时期的城市化建设奠定基础。据统计,按照市区常住人口少于100万的标准划分,目前我国仅中小城市数目就已达2160个,体育作为人类得以维持体质健康的主要方式,城市化进程中的体育发展问题,必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主要议题。城市体育学的建立也必将成为城市体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城市体育学也必将成为体育科学研究的前沿和热点。

作者:范铜钢单位:上海体育学院

上一篇:创新型陶艺论文 下一篇:民间艺人舞蹈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