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众创新”风口 孵化器前景广阔

时间:2022-03-11 08:33:26

“万众创新”风口 孵化器前景广阔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中国现阶段有其迫切性和必然性:①经过三十年的高速增长,土地、人口、自然这三大红利均已衰减且相当程度被透支,生态环境也日益恶化,未来发展需辟新路;②能否通过改革提升存量资源效率,特别是通过激发大众的创新精神及创业动力以提升存量人口资源效率,对中国经济能否从高速增长过度到有质量的中速增长,将是关键变量。借鉴发达国家走过的历程:美国当代经济史上两次重大的扭危为机有赖于技术革命之功,本质上均与其国民极富创业激情和创新精神有关;德国在欧债危机中能傲然屹立有赖于其在高端制造业具备全球独树一帜的核心竞争力,本质上也是与其国民极富创业激情和创新精神有关!

“创新”唱响,自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制定和推出了一系列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方针、政策,包括:2014年6月主席强调“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要“坚定不移创新创新再创新“,8月强调”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11月在APEC峰会上提出“创新是中国发展新引擎,改革是点火器”;李总理主持召开的39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中18次提到鼓励创新、创业,9月在达沃斯论坛上首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12月部署在更大范围推广中关村试点政策,2015年1月设立总规模400亿元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创客”一词正式出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被提升到中国经济转型和保增长的“双引擎”之一的高度;3月12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全面部署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简政放权”等市场化改革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造了必要条件。

传统地产以拿地、开发、销售赚取开发过程中的土地增值收益及开发过程中对各种资源进行整合带来的溢价,这种业态的前景,站在当前时点放眼未来,大趋势是向下的。而孵化器,作为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分支业态,从商业模式上看,由于具备服务“创业“和“创新“的功能、具备拥抱新经济的便利条件,因此在时代呼唤“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环境下,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

时代呼唤“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时代呼唤“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中国现阶段有其迫切性和必然性:在经历了三十年的高速发展后,土地、人口、自然这三大红利均已衰减且相当程度被透支,生态环境也日益恶化。

能否通过改革提升存量资源效率,特别是通过激发大众的创新精神及创业动力以提升存量人口资源效率,对中国经济能否从高速增长过度到有质量的中速增长,将是关键变量。美德的发展历史或许可以给出一些启示。

美国当代经济史上两次重大的扭危为机有赖于技术革命之功,本质上均与其国民极富创业激情和创新精神有关――1995-2000年:微软推出Windows 95,个人电脑普及度进一步提升;互联网的出现,尤其是互联网所开启的电子商务这一新兴商业模式激起了投资者的遐想,亚马逊、EBAY以及雅虎公司在这一时期在纳斯达克上市并受到热烈追捧;后来的互联网巨头Google开发出互联网搜索引擎;硅谷大规模进入网络时代,网络时代又带动了软件业的昌盛……高科技成为了第一位的生产力,纳斯达克指数剧烈上涨、经济增速有所回升。2008-现在:经济危机之后,美国的科技创新力再次释放,带动经济走出谷底。这一时期,Facebook、Google、苹果、亚马逊等公司表现出强大的创新能力,智能技术使得美国逐渐变成成彼得?德鲁(Peter Drucker)所说的一个浮现中的“创业型社会”。

德国在欧债危机中能傲然屹立有赖于其在高端制造业具备全球独树一帜的核心竞争力,本质上也是与其国民极富创业激情和创新精神有关――企业处于中心地位。根据熊彼得的创新理论,技术进步作为市场创新的基础具有无止境的活力,具有发现精神的企业家正是这种活力的体现者。德国制造业就曾经涌现出像西门子、戴姆勒、本茨、保时捷等一批优秀的企业家。

对于研发的持续高投入。德国企业对于研发的投入常年维持再2.5%以上,且逐年增长。调查显示,2012年,德国科研投入财795亿欧元,其中企业投资538亿欧元,同比增长5.3%。从企业规模看,千人以上的大企业在研发领域投资占到企业总投资的四分之三。从行业划分看,制造业企业的研发投入最高,占所有企业创新支出的86%。

政府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首先,德国社会市场经济体制为制造业的创新创造了很好的法律和制度框架条件;其次,各级政府制定和执行国家的研究与技术政策,在技术进步的各个环节对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支持。

从美、德的发展历史来看,创新是经济得以健康、持续发展的动力;为了突破“中等收入陷阱”、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需要转变发展方式、寻求改革创新新突破,当下的中国需要创新、时代呼唤创新!

自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制定和推出了一系列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方针、政策:主席多次强调,“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创新是中国发展新引擎,改革是点火器”,要“坚定不移创新创新再创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犹如燎原之火迅猛发展,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掀起新的“创业潮”。最重要的是“反腐”为“简政放权”等市场化改革铺平了道路,而“简政放权”等市场化改革又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造了必要条件。

服务“创业”、拥抱新经济,“孵化器”前景广阔

传统地产以拿地、开发、销售赚取开发过程中的土地增值收益及开发过程中对各种资源进行整合带来的溢价,这种业态的前景,站在当前时点放眼未来,大趋势是向下的。而孵化器,作为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分支业态,从商业模式上看,由于具备服务“创业”和“创新”的功能、具备拥抱新经济的便利条件,因此在时代呼唤“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环境下,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

根据科技部定义,科技企业孵化器(以下简称“孵化器“)是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养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家为宗旨的科技创业服务载体。一般来说,孵化器应具备四个基本特征:一是有孵化场地,二是有公共设施,三是能提供孵化服务,四是面向特定的服务对象――新创办的科技型中小企业。

在政策的推动下,中国的“孵化器“已经成为推动创新的重要力量:从全国来看,目前科技企业孵化器超雷1600家,大学科技园115家,在孵的企业8万多家,就业人数170多万;全国活跃的创业投资机构有1000多家,资本总量超过3500亿。

随着“全民创业潮“的掀起,未来孵化器的数量还会不断增多。

“孵化器”的商业模式和“创客经济”产业链

“孵化器”通过为新成立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物理空间和基础设施,以及提供一系列的包括技术、财务、HR、市场等资源支持,可以降低创业者的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提高企业成功率、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目前中国孵化器盈利模式主要有民营、高校、政府三种模式,相应的盈利途径和难易度也不同――

民营模式:卖服务+搞活动+投资。以中关村的Binggo咖啡为例:卖咖啡是一个基本收入的窗口;第二在于工位费;第三是靠投资挣钱。创业家亦循此思路,出售课程以获得收入。

高校模式:建科技新城+孵化器+服务。以清华科技园为例,利用大学资源获取便宜土地建造孵化器,同时依靠其校友资源和学校资源对创业者进行服务。所有清华的学生创业,注册手续是全免的,只有在这办公的时候才收工位的钱,免费参加所有创新创业的活动。一般来说,高校模式也较难盈利。

政府模式:政策+财政+土地扶持。政府在创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企业创业初期,地方政府提供的税收、财政等优惠政策、低廉的土地或厂房资源至关重要。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以租金或是土地换股权,一方面吸引优质项目以提升单位土地产出、同时还可分享税收受益和投资收益,一方面使创业者在初期能以低廉的成本获得生产要素。这样的模式在中国日渐成熟。

各种“孵化器”的存在,使得众多创新的思维有了实现的可能;而创新思维的成功实现,往往伴随丰厚的回报,反哺“孵化器“并推动其寻找、培育下一个案例。在“创客经济”产业链中,“孵化器”是重要一环。

上一篇:中国联通开启企业通讯应用新时代 下一篇:“互联网+金融”崛起冲击传统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