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的结尾与开头相映生辉

时间:2022-03-11 08:11:15

让语文课的结尾与开头相映生辉

【摘 要】要让语文课鲜活起来,除了关注课堂的开头与过程,更应该让语文课的结尾鲜活起来,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本文从备课时不仅需要备如何导入,更要思考如何结束;找寻对教材的陌生感,力求让结尾与学生产生共鸣;讲究教学策略,使学生感到语文课堂结尾给力;坚持教学反思,不断改进完善结尾的教学设计四个方面提出策略,让语文课的结尾与开头相映生辉。

【关键词】语文课;开头;结尾;相映生辉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12-0070-02

近期,笔者有幸仔细阅读了特级教师林惠生关于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一篇文章――《让语文课结尾也结出“味”来》,感触良多:是的,语文课应该也有一个与开头同样精彩的结尾,让语文课的结尾与开头遥相呼应。林老师说:任何一件事物,有头便有尾。课堂教学也是如此。它不仅应该有很漂亮的“头”,也应该有很绚丽的“尾”……但又有多少人像讲究开头那样去很投入地研究结尾教学呢?我们必须从思想上、方法上重视语文课的“结尾”教学,使它像“开头”一样发挥重要作用。

我们的语文教师由于种种原因,习惯了既定的上课方式,重复着一成不变的课堂教学模式,渐渐失去了创新的灵感,使课堂变得像一潭死水,学生也失去了对语文课堂的兴趣。现在所见的一些语文课,往往开头还精彩,学生注意力还算集中,可是到了快结束的时候,学生昏昏欲睡,讲课老师黔驴技穷、无可奈何。笔者认为:要让语文课鲜活起来,应该从语文课结尾下手,为课堂结尾注入新的元素,让语文课结尾鲜活起来,让整个语文课充满活力。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在备课时不仅只备如何导入,更要思考如何结束

林老师认为,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好课堂结尾必须有4个要素:

1. 在思想上有一个结意(结尾意识)

2. 在时空上有一个结点(结尾形式)

3. 在内容上有一段结语(结尾的话)

4. 在形式上有一个结法(结尾方法)

笔者认为,要落实这4个要素,首先需要在备课的过程之中充分渗透。如今很多优秀的教案唾手可得,精彩的教学开头很多,所以不妨也在课堂结尾的创新设计上下点功夫。

例如,教学《桂林山水》(“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时,以前只在“导入”上备了许多方法,如以提问对课题进行解读:人们为什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个诗句是什么意思?解读之后播放影片,以此创设情境,然后以教师的深情范读引入等,吸引学生的注意,效果确实不错。但是,由于没有充分而认真地准备全过程特别是如何结尾的教学,这节课到后来越上越吃力,越上越“抓”不住学生,于是便有草草收场的感觉。在结尾处,除了朗读“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起伏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就再也没有说出更能增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热爱之情的话语了。没有一个完美的结尾,学生意犹未尽,也不能让自己满意。

二、找寻对教材的陌生感,力求让结尾与学生产生共鸣

教师对于所教的教材往往会比学生熟悉得多,从而失去了对所教内容的新鲜感,产生了“审美疲劳”。所以教师需要找寻对教材的陌生感,使自己常教常新,让学生常学常新。即常常把自己当作一个学生,当作初次接触所教课文内容的人,找寻到对课堂内容的初次接触感,这样便容易找到自然鲜活的结尾教学思路与教学方法。教师应该蹲下来跟学生交朋友,与孩子们打成一片,对于孩子们不断变化的思想动态要有所了解。只有充分了解学生,才能够找到最受学生欢迎、最能让学生可以接受的教W方法,从而找到最佳的语文课堂结尾设计。

例如,笔者在教学《花儿的勇气》(“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略读课文)时,假设自己对课文是陌生的,和孩子们一起预习,了解孩子们粗读之后有什么想法和疑问。然后采用长课短教的方式,把课堂留给学生去思考、去研究学习。在课堂开头的时候开门见山地提问学生:作者对四月的维也纳很失望。这是为什么呢?一石激起千层浪,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在经过了一番小组讨论研究合作学习之后,笔者再提问:“我”在离开维也纳的时候,满以为这次维也纳之行真有点遗憾。可是后来"我"看到了什么?还遗憾吗?为什么会“心头怦然一震”?

孩子们热烈地讨论着生命的意味。笔者原以为四年级孩子对于生命的理解是有限的,但是他们的表现令人惊喜,他们联想到了盲童安静,联想到了《生命生命》一课中的飞蛾,联想到了自己的心跳,联系到自己是否在珍惜生命,是否没有糟蹋生命……如此的结尾,与开头相得益彰!笔者也受益匪浅!

三、讲究教学策略,使学生感到语文课堂结尾给力

林惠生老师说:不管一篇课文要用几课时进行教学,都要认真注意到处在不同位置、发生不同作用的每一堂课都要有其不同形式的、特殊的结尾教学。事实的确如此,凡一篇课文、一个单元、一个知识点、一类课文的教学,都有一个完整的过程,即便不同课型也有不同的结尾,如起始课、讲读课、练习课、复习课、讲评课等,它们由于课型不同,其结尾也就应该不同,那么其结尾的教学方式、方法也就不能相同。因此,我们要讲究教学策略,设计不同风格的结尾。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1. 牢牢树立语文课的结尾意识

凡事有头也要有尾,鲜活的结尾可以与精彩的开头互相辉映、相得益彰,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

2. 想方设法寻找最佳的结尾点

课堂是有限的,学习是无限的。所以,找准一个恰当的结尾点,能激发学生课后更深层的思考和感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努力设计一段精彩的结语

一段精彩的课堂结语犹如一个演讲者精彩的谢幕,让人欲罢不能,意犹未尽。结语不一定长,但是一定要恰到好处,击中要点。有时候一句话胜过千言万语。例如,字词教学的结尾方式,原则上需要达到从根本上激励学生对于字词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孩子们积极、自发性掌握字词学习的目的。因此,讲读课文课的结尾,就应该激发孩子们对于领悟课文后自发朗读课文的极大兴趣,激发孩子们更深入地学习和领会课文,了解课文,拓展课文内容的主观能动性。

4. 积极讲求富有特色的结尾方法

每一节课都是不一样的。我们需要根据课堂的特殊性,设计自然灵活的结尾,设计最适合的结尾。关于结尾方法,林教授介绍了几种,如打圆场法、存疑留问法、通感法和扬新法等,但结尾方法不可简单模仿。上节课的精彩结尾,不一定就适合这节课。好的结尾,应该是“尾而不‘尾’,‘尾’而有‘味’”,不一定要运用到华丽的字眼,而真正融入学生内心的、朴实的、亲切的、合适的,就是最好的。

例如,笔者在教学《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时,课文后的作业练习并没有要求给联合国秘书长写信。但是在结尾处,笔者结合当前的国际战争形势,跟孩子们说到了当前利比亚战争,孩子们想到了在战争中的同龄人,于是告诉孩子们,课文中说的“世界并不太平”,现在也是。接着,笔者介绍了现在的联合国秘书长是谁,孩子们说出了想给现在的联合国秘书长写信的愿望,笔者鼓励大家,这是个好主意,于是,一份作业就自然布置了,这是愉快的作业,同时还复习了上学期的写信基本格式。

5. 激励全体学生的小结

要让学生带着一种满足感来结束一堂课的学习。过去,我们在结尾小结时总会表扬一些学生,但总是赞赏那些听话的、能够及时跟上教师引导的学生,极少表扬那些不能及时跟着教师思维走,甚至与教师引导背道而驰的学生。这样难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动力,不能激发不同性格、不同层次、不同特长孩子的语文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坚持教学反思,不断改进完善结尾的教学设计

俗话说:好文章是改出淼模好的教学设计也是需要不断修改完善的。在这个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年代,语文课堂的结尾尤其需要鲜活起来。而使语文课堂结尾鲜活起来的源泉,来自于一个教育理念不断更新,具有不断反思的良好习惯的教师,善于学习的人才会进步快。

笔者近来将过去的教案全部找出来,温故而知“不足”, 发现其关于“结尾” 的部分和开头的“导语”有明显的差别。经过反思,更加坚定了笔者对于语文课结尾教学必须精心设计的想法。现在,笔者越来越感觉到设计一个鲜活的结尾给我们带来的教学效果的提升,感受到一个合理的结尾,会让语文课有效延续,实在是良性循环,乐趣无穷。

由此可见,林惠生老师对语文课结尾的关注,不仅表现了关于“结尾”方法与技巧的研究,对语文教学艺术有更深入的追求,更是体现了其关于“整体过程推进”与“系统发展”的教学思想。如果语文教师能做到这样,那么,语文课堂的结尾一定能鲜活起来,语文课也就会受到学生欢迎,语文教学效果也会得到进一步提高。让我们都来关注语文课结尾的教学吧!

上一篇:情感教学融入初中历史课堂的思考 下一篇:立足当下培养学生的议论文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