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从人类学的角度观察视觉传达设计

时间:2022-03-11 02:02:23

试从人类学的角度观察视觉传达设计

摘 要:文章对设计分析将从人类学的文化创造力研究角度出发,从全新角度分析视觉传达设计。

关键词:人类学;设计;视觉传达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08-0253-02

一、人类学概念简述

关于人类学,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斯基给出了一个比较明确的定义:“人类学是研究人类及其在各种发展程度的文化的科学,包括人类的躯体、种族差异、文明、社会结构,以及对于环境之心灵的反应等问题的研究。”他认为,解释人类学事实的唯一途径是说明它在一定文化中正在发挥的功能,因此人类学研究的目标是把握文化整体与各个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历史的比较方法意义不大。人类学研究的目的就是以全面的方式理解人这个个体。更深层而言,这种研究不仅仅在于人的躯体构造之理解,而是人类所有思维与想法的可能性。换句话说,人类如何行动、如何认知自己的行动、行动的结果又如何影响人的思考以及人与其他群体、象征的互动即是人类学最根本想解答的问题。

在刘佳老师所著的《工业产品设计与人类学》中,将人类学的研究方向大致划分为两大类:(1)对人的生物面、自然面的研究,如人类体质学;(2)对人类文化创造力方面的研究,如考古人类学、社会文化人类学、语言人类学等等。

人类学对于人的生物面自然面的研究,研究人类身体的体表特征及其形成发展,研究人的种族的分类、体征差异的意义,让人类对自身物种有了更具体的认知,扫除了一些人们对其他种族的歧视,为人类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做出了不少贡献。同时,体质人类学对人的各种自然属性的研究,给与设计相关的人机工程学提供了数据和理论基础。

设计也属于人类文化创造力的范畴,考古人类学、文化人类学等的学科研究都涉及了对于设计相关范围的研究,或者说,是对设计物的历史的研究。

二、视觉传达设计中的人类学观测点

设计,“是针对一定目标的求解和决策过程”,“它是人类创造活动的基本范畴”。这里所指的设计范围比较广,将设计描述为一种与人类的思维有关的、将人类与动物区分开的独特能力,人类凭借这种能力改变着自身与外界的关系,人类的全部创造活动都被纳入设计范畴。

艺术设计是设计活动的一部分,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其目的是从审美的角度出发,改善人们的生活。艺术设计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它的研究内容和服务对象有别于传统的艺术门类。同时艺术设计也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涉及到社会、文化、经济、市场、科技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其审美标准也随着这诸多因素的变化而改变。所以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反过来又作用于生活。与人类学的出发点不谋而合,它们研究的中心都是人和人的生活,大到空间环境,小到衣食住行,都是以人为本、为人服务的,只不过人类学更侧重对案例的分析思考某个事件产生的影响、总结它的意义,而艺术设计则是以具体的创造活动来关注人的生活。平面设计作为艺术设计的一个分支,同其他设计一样,是科技与艺术的结合,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在现今的商业社会中需要艺术设计与创作理想的平衡,需要客观与克制,需要借助设计作品,传达委托人想要表达的信息。平面设计的关键之处在于发现,只有不断通过深入的感受和体验才能做到,打动别人对于设计师来说是一种挑战。设计要让人感动,足够的细节本身就能感动人,图形创意本身能打动人,色彩品位能打动人,材料质地能打动人,把设计的多种元素进行有机艺术化组合,让设计品直接或间接的发挥改善人们生活的作用。当然,平面设计的定义是泛指具有艺术性和专业性,以“视觉”作为沟通和表现的方式。一般透过多种方式来创造和结合符号、图片和文字,借此做出用来传达想法或信息的视觉表现。平面设计师可能会利用字体排印、视觉艺术、版面等方面的专业技巧,来达成创作计划的目的。平面设计重视的是视觉刺激带给人们的感受,又被称为视觉传达。

三、平面设计因素在人类学研究中所起到的作用

不是二十世纪后期快速发展起来的商业广告艺术才算平面设计,从远古的拉斯考克山洞岩画开始,平面设计就逐渐登上了人类的历史舞台。最初的平面设计只是通过图画的形式来表达人们的需要或愿望,成为记载重大事件的手段。后来各个部族之间为了区别彼此和显示自己的势力范围,人们开始制作专属于自己部落的图腾,用特殊的纹样装饰自己的身体,在陶土器具上绘制抽象的图形,通过纹样来区别器皿的用途和使用者的身份,这应该就是最早的CI设计了。平面设计是与人的生产创造最早开始的艺术形式,和与巫术相关的音乐舞蹈不同,平面设计这种艺术形式更具有实用性,并是基于某种人类最初的生存本能需要而衍生出来的,即人类不再像动物一样用气味区别敌我,而是自行创造了一种新的途径――平面设计,只是后来人们的生产生活分类层次复杂化了,将之上升为艺术,但平面设计的基本功能性并未由此发生变化。

人类学的研究也包含了对艺术定义的讨论,罗伯特莱顿也曾在《艺术人类学》中有所提及:“艺术是一种难以定义的现象。”莱顿一直在通过对各原始文化的艺术形式研究探寻这个问题,他也从中总结出了艺术应该可以满足“实用的、令人愉快的意图”或“美好的形式”这两种检验艺术是否只为艺术的标准。鉴于人类学对于艺术的定义,视觉传达这门学科的理论甚至视觉传达的被定义本身就成为了人类学对于艺术的研究的一个更具体的参考。

这用一个视觉传达过程中最基本的问题就可以解释清楚,即视觉认知是人类智能的关键与中心问题,“人类的想象世界一部分脱离了真是世界,而这一部分形式与现实世界形式的作用恰恰相反,它使我们看到了艺术的神奇力量”。创造性思维是在抽象性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过来的,假如不存在人类的抽象活动就没有人类的创造活动,抽象活动是人类取之不尽的创造源泉。可以说,人类的现代文明的大部分成就都是在抽象形式中产生的,比如各门科学的理论体系构造,比如最初的艺术,包括理解和认识,都是人类的抽象思维形式。这类形式的产生,进发出另一种形式的产生,这就是人类的创造活动。从唯物的观点出发,人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材料也不是凭空臆想出来的,思维不可能是空泛的思维,而是对外界事物逻辑的组织构想,即便是抽象思维也是如此。所谓的创作,也就是源于外部的刺激,是人类作为思维的主体对外部世界做出的反应之一。视觉是人类认识外部世界的最简单最有说服力的窗口,所以不难理解人们最初的艺术创作也大多是为从视觉上获得心理满足和传达视觉信息所做。

比如古埃及的壁画艺术,以恒定感为特征,人们通过这种对恒定感的表现,寄托对于永恒的神秘力量大的追求。壁画同时也担负着记录历史的作用,同时表达对自然的膜拜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当时的文明成果的骄傲。的这样的艺术并不完全是为现实的人所创造的艺术,它具备普遍的社会功能,是一种当时人们生活状态的书面记载,用以维系信仰和整个社会的精神。壁画的内容包括法老日常生活的记录、重要仪式的记载、各种神灵的故事、亡灵和生命的故事、甚至还有类似于木乃伊的制作工艺过程这样的记录,这种壁画艺术不应该单纯作为美术被认识,每个象形文字和图画背后都具有丰富内容的意义。这种壁画从直接的视觉感受上带给人庄严肃穆的气氛,体现着古埃及的社会精神体系和稳定的社会等级结构,并且体现着古埃及文明的宏大而细致、庄严而温和、肃穆而明朗的艺术气质。通过对这些直观的视觉信号进行分析研究可以窥探一个国家甚至一个时代的缩影,人类的每个创作品都蕴含着其本身对事物的理解和愿望,特别是那些专门被创作出来只为了吸引关注的东西,部分的代表了一个时期的价值取向,是研究该时期人类文化的便利途径之一。

19世纪晚期开始有了平面设计与美术的划分,不同于通过模仿自然抒发作者主观情感的绘画艺术,平面设计的重心开始向迎合大众内心愿望的方向发展,这种迎合产生于平面设计自身的作用立场,所以优秀的平面设计作品中出现的意象一般都能代表当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这种作用,与早期人类在巫术图腾中表现出的愿望没有本质差异,只是随着类人的进步变得更复杂精细、没有那么直白罢了。举个例子,时代愿景的发展方向可以从不同时期海报内容和表现形式的对比中可见一斑。较早前的海报设计元素一般比较固定,画面一般使用有魅力的人物或自然景物装饰为衬托,需要推销的东西作为主体,根据内容风格的不同装饰物和文字字体做些调整,有比较固定的模式,构思和表现手法依旧是艺术型为主,比较讲求绘画的技法,通过形式美感,给人一种比较单纯的吸引。然而海报艺术发展至今,已经跟最初的形式线条美感相去甚远,随着经济的繁荣,文化生活也得到丰富。经历了立体派、野兽派、未来派、表现主义等大批现代主义的艺术派的洗礼,加上商业文化的不断渗透,海报的表现手法和侧重点都起了不少变化。再也没有人去刻意欣赏无意义的繁复花纹和美女了,如果不是有特殊要求,很少再有大段的介绍文字出现了,人们在海报上停留的注意力最多几秒,有时就连“人”这个形象的出现也被工具化了,海报的重点变成了强调视觉冲击力,旨在让受众在第一时间记住内容,不顾一切的凸出重点,商业海报尤其如此,暗示着紧蹙的生活节奏,充当着都市丛林的图腾。

四、从人类学角度出发对当代设计现状的反思

人类学家在田野考察的时候想必也见证过了各种传统文化的凋敝,这些文化是否应该受到保护?人类学给出的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文化的多样性可以激发人们的创造力,无论生产力发达与否,文化的价值是同等的,要改变现状就不能忽视文化流失的风险,那么生产水平落后的文化是否就应该甘心成为生产水平先进文化的灵感激发物而守旧成为“为他者的文化”?均衡的发展几乎是不可能的,扩张是人类发展初期的必然规律。看似无懈可击的存在方式未必就是正确的。那么怎么才能保护那些独特而珍贵的文化不受侵蚀?怎么才能在混乱的前行中留给人类一个反思自身的空间?很多人持不同的观点,人类学目前所做的努力好像也不能面面俱到的解决问题。

设计的存在就是为了解决问题,将人类的生存哲学通过对于理念的展示给人们,提供正确的引导思想,至于文化的多样性保存等的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可能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和讨论。

参考文献:

[1]林惠祥.文化人类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2]朱铭.设计学与设计史论纲[A].张道一.艺术学研究[C].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5.

[3]刘佳.工业产品设计与人类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4]钱家渝.视觉心理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6.

[5]罗伯特莱顿(英).艺术人类学[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2.

上一篇:的细雨 下一篇:艺术类大学生就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