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的.NET软件开发课程体系

时间:2022-03-11 01:35:55

校企合作的.NET软件开发课程体系

摘要:阐述我院以“基础知识―应用能力―综合素质”为主线,设计了.NET软件开发方向培养方案;以.NET软件开发与设计为主线,按照“上手快、重实战;多应用、不间断”的思想全新设计该方向的专业课程体系,给出具体的课程体系并进行相应的分析。该课程体系经过初步的实践,效果良好,我院通过大学4年对学生实施连续、一致、多应用、不间断的专业能力培养,加强了学生的专业素养,把学生培养成了适应学生自身特点、适应市场、适应发展的“三适应”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NET软件开发;培养方案;课程体系

1合作模式

.NET软件开发方向校企合作模式核心内容是以课程置换和融合的方式,将微软最新的.NET课程加入专业教学之中。由微软提供最新的与.NET相关课程的资源,授课采用“基础+专题”的形式,即各门课的大部分基础知识由通过培训的校内教师完成,每门课再开设若干专题,以微软培训讲师为主校内教师为辅共同完成。在实践教学方面,在校内建立微软实训室并由微软提供丰富的实训机会。学生通过对微软相关课程的学习,可以考取微软的相关证书,如微软认证技术专家(MCTS,分Web、Windows、分布式、SQL Server、BizTalk等方向),微软认证专业开发人员(MCPD),微软认证IT专家(MCITP),微软认证架构师(MCA)。目前侧重于MCTS的Web应用、Windows应用和数据库应用。从实践的情况来看,效果良好。计划扩展系统管理、信息管理、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等方向。

2培养方案

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首先培养高素质专

业技术分析、设计、开发、维护、应用、服务和管理人才,着重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其次才是创新人才。

所谓工程素养,就是学生不仅要具备相应的技术,即专业知识,还要具备相应工程(行业、领域)的知识与经验,更重要的是要在理论等方面具备敏捷学习的能力。

本专业方向是与微软合作的.NET软件开发方向,目标是培养应用型工程科技人才,特别注重学生软件开发实践能力的培养。该专业的学生在学习阶段通过参加微软的认证考试还可获得相关的微软国际认证。其特色在于培养与国际接轨的多层次、实用型、复合型的软件领域专门人才。

2.1设计思想与原则

以“基础知识―应用能力―综合素质”为主线,即适度的基础知识+较强的实践/动手/应用能力+较好的综合素质,以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以学以致用为原则,设计.NET软件开发方向培养方案。目标是要建立面向岗位技能的课程体系,引入来自于软件生产企业的项目作为案例教学和实训的内容,实施立体化的实践训练模式,构筑企业化的软件开发流程。

2.2知识结构分布

在整个培养方案中,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专业选修课和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共104个学分,占所有学分的60.5%,通识课程(主要集中在数学、英语和政治)50个学分,占29.1%;素质教育课程(注重文理渗透)18个学分,占10.4%。专业教育、通识教育与素质教育基本呈6∶3∶1的关系,如图1(a)所示。三者之间的学分能否按7∶2∶1的关系分布,是值得

进一步探讨的问题。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和专业选修课共88个学分,专业教育分布如图1(b)所示。这三者之间的学分可否按5∶3∶2的关系分布,也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另外,在专业教育中,专业实验/实践占44.2%,与专业理论教育基本呈5∶4的关系,如图1(c)所示。这样既突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又突出综合素质的培养,且有良好的发展后劲,不至于只培养学生成为技能型的人才。

2.3各学期学分数统计

新培养方案各个学期的学分数统计如表1所示。该统计不包含各类实践教学与素质教育选修课,它们分散在各个学期,尤其是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主要分布在第7、8个学期。

为让休息近3个月的“高中毕业生”尽快熟悉大学生活,继续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尽早树立专业意识和接触专业知识,我们在第1个学期分别加大了普通教育课程(如英语和数学)的学时和专业基础课程的学时。第2个学期学分的减少,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有更充分的时间去准备CET-4考试。让学生尽早通过CET-4,从而有利于学生减轻思想负担,有更多的时间投入专业知识学习。专业基础课集中在第3个学期,目的是让学生打好专业基础,提早从第4个学期开始进入专业方向课程的学习。在专业课程方面,大二、大三尤其注重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在专业课的88个学分中,占到了68个学分,比例高达77.3%。

2.4理论、实验、实践课时统计与对比

新培养方案与以前的软件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在理论、实验、实践等方面的对比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改革后,所有专业课程的实验课时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尤其是专业选修课的实验课时提高最多,达13%。主要原因是微软的课程重实训,理论与实验基本是1∶1的关系。

3专业课程体系

微软设计了一套以.NET平台软件开发作为技术主线、面向岗位技能的完整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针对岗位技能要求将课程组织成模块,并规划出最佳学习路线,对学生的专业学习形成一个连续、一致的培养过程,引导学生系统地学习从而达到企业需要的岗位应用技能。

如何将微软的课程体系有机地融入到适合我们学院和学生特点的培养方案之中,是在设计新的微软软件开发方向的专业课程体系时所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可以根据文献[1-2]提出的独立学院培养大学生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参考课程体系模型和在文献[3]的基础上来设计新的专业课程体系。

3.1设计思想

以培养专业素养为核心,构建以“基础性、先进性、应用性”为特征的专业课程体系。新的课程体系要达到通过对学生实施连续、一致、多应用、不间断的专业能力培养,从而加强学生的专业素养,培养他们成为应用型工程科技人才的目的。新的课程体系要形成一条主线,防止单纯追求局部体系的完善。

整个课程体系按照“上手快、重实战;多应用、不间断”的思想,保证每个学期至少都有微软的课程,着重逐步提高学生的软件开发与设计能力和工程素养。具体做法是:

1) 以软件开发与设计为主线,全新设计该专业方向的课程体系。显著的特点是在原来的软件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基础上,删除所有与硬件相关的课程和其他与.NET软件开发关系不大的课程,并将重新调整后的微软课程体系有机地融入其中,同时增设与之配套的课程。

2) 引入微软.NET软件开发技能课程,培养学生软件开发的专业技术技能。这些课程突出相关开发工具环境的熟练应用,注重技能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3) 引入微软的软件开发实践实训案例教学思想和课程,培养学生的专业工程技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这些实践实训课程面向应用,强调软件开发过程的规范、协作、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和经验积累。

4) 对于微软的相关课程,同步配以案例项目的综合实践。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技术知识的理解,把握.NET应用软件的程序框架,掌握软件开发过程中涉及的分析、设计、编码能力,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

3.2第1~4学期内容

新的专业课程体系第1~4学期只包含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具体课程分布如表3所示。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由原来的周8学时减为周5学时。语言类课程的教学,要轻语法,重设计与应用,即教学内容适当淡化语法细节,强调程序的总体结构、程序的构建、编译和运行调式过程、程序基本控制结构、程序模块思想(函数)、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然后在此基础上开设C#程序设计和

.NET Framework程序设计,一则强化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思想,同时引导学生逐步进入.NET程序设计课程。

有了语言的功底,尤其是有了运用语言进行程序设计的能力,学习数据结构就会事半功倍,加上算法设计与分析,就会相得益彰,为程序设计或者是软件开发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计算机组成原理之后上计算机操作系统,数据库基础之后上SQL Server数据库开发与实现,通过.NET Framework程序设计的承前启后作用,逐步引入数据访问技术-、Web应用开发-、基于.NET Framework的Windows应用开发,分成3个学期完成,见表4。这样课程之间既有很好的衔接,又能保证每门课程都有明确的专业技能培养目标。

3.3第5~7学期内容

新的专业课程体系第5~7学期包含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和专业选修课。具体课程分布如表4所示。专业方向课程既包含软件架构设计,同时包含对算法的设计与分析,在方向上分为Web、Windows应用、网络和测试,同时涵盖多媒体技术与图像处理。在第6个学期引入微软实训,第7个学期开设案例教学。

在新的课程体系中,有10门课程是属于微软的课程,同时新增了6门与整个课程体系配套的专业课程和1门新的实践课程(微软实训)。这17门专业课程占该专业方向所有专业课程的50%。

随着技术的更新换代,可以通过修改专业选修课的方法来保持专业方向的持续发展和与时俱进,而其他方面的课程则相对稳定。

要着力培养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灵活运用,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对于这些知识的考核,应当要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轻笔试,重上机、实验、程序设计或者课程设计等。要他们参与到高年级同学的实践或者虚拟/实际的项目中,解决特定而具体的问题。

3.4实践教学

构建以“一体化、分阶段、多层次”为特征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有多种形式,主要包括上机、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践、微软实训、毕业设计等环节。在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和专业选修课共88个学分中,实验课时占30个学分,比例为34.1%。加上实践教学环节与专业相关的16个学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共46个学分,占整个培养方案172个学分的26.7%,达到了25%的要求。

鼓励对主干课程不仅要进行课内的上机或实验,还着重要学生进行课外的课程设计并占总成绩的较大比例。要抓好专业实践和微软实训两个关键的实践教学环节。

毕业设计(论文)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加强工程素养、增强创新意识、提高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为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工程素养,实现把学生培养成应用型工程科技人才的目标,我们改革了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和组织形式,时间可贯穿大学4年,集中在大三、大四。该环节的学分可由专业课题小论文、课程设计、作品、教研教改、社会调查、学科竞赛、科技发明(专利)及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等组成。对选做毕业设计(论文)的学生实行准入制。在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要加强它的过程监督、提高它的水平与质量。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发现、培养优秀学生,把他们吸纳到教学、教研教改、科研和项目中来,形成以点带面辐射式的良好影响。

4结语

任何高校,其本质就是培育高等人才的摇篮。独立学院不要一味去强调与其他类型的学校(如高职院,一、二本公办学校等)的区别,也不要陷于自己是“另类”学校的泥潭。笔者认为独立学院要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指导思想,即以教学研究为中心,以课堂、实验两个为基本点。

市场需求实践能力强的人才,应用型人才培养定

位不仅需要上手快,而且还需要能实战、后劲足的人才。提高就业竞争力,提高就业率和提高就业质量需要能用、好用的人才。目前学生就业是一个非常严峻的现实问题,但可以肯定,只要学生有过硬的技术水平,良好的工程素养和人文素养,那么就业肯定是不成问题的。所以我们要想方设法在整个大学4年中,对学生实施连续、一致、多应用、不间断的专业能力培养,从而加强学生的专业素养,培养他们成为应用型人才。

学校要深刻掌握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结合独立学院的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需要,尤其要与所服务区域的改革发展紧密结合。对于中山学院来讲,就是要紧密围绕“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在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动手能力两个方面找到适合独立学院发展的平衡点。核心就是培养的学生要满足“三适应”的特点,即把学生培养成适应学生自身特点、适应市场、适应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周艳明. 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参考课程体系[J]. 计算机教育,2008(20):66-69.

[2] 周艳明,傅瑜. 浅谈大学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C]∥全国高校软件工程专业教育年会组委会. 全国高校软件工程专业教育年会论文集(2007).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05-208.

[3]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 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试行)[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48-270.

A Course System of .NET Software Development Through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ZHOU Yanming, FU Yu, LI Wensheng

(Zhongshan Institute,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Zhongshan 528402, China)

Abstract: The .NET software development cultivate program was designed based on the basic knowledge- application ability - synthesis quality main line. According to the quick-hand, focus-practice; multi-application, non-stop, the new professional course system was designed. Design main line and a specific curriculum system was given at the same time. Good results were got after practice. The three-adaptation (adapt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adapt the market and adapt the development) talents were cultivated by training the student’s professional ability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ntinuous, consistent, multi-application, non-stop throughout the full 4-years university career.

Key words: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applied talents; .NET software development; cultivate program; course system

上一篇:非计算机专业数据结构教学的实践及创新 下一篇:以需求为导向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