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堂创新能力培养探究

时间:2022-03-11 12:49:55

化学课堂创新能力培养探究

新课程倡导的化学课堂教学是让学生在多元、动态、开放、探究、创新中主动地领悟知识,获得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因此,化学课堂创新教学应在传授知识、陶冶情操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时代的迫切需要。人类过去和现在都需要创新,人类的未来更离不开创新,而且时代在急切呼唤比以往任何时期更高的创新。创新教育就是要来培养人的创新能力,从而造就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以期待迎接世界的挑战。

(一)、教学方法——灵活性

面对新时代的学生,教师应首先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对学生的引导、教育要贴切、恰当,让学生心悦诚服。灵活性是创新性的前提,创新性是灵活性发展的结果。教师的教学方法应根据教学任务,在教学中开展一系列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活动,如开展生活化学,环保化学等专题讨论及小魔术等表演,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潜能和创新意识。利用初三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开始讲绪言课这样引入:在很早以前,人们就传说过“魔棒的故事”,据说有了它可能点石成金,化云为雨,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为了寻找“魔棒”,人们历尽千辛万苦……随着科学的发展,如今真的找到了自然科学的“魔棒”,用它就不仅可知道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而且还可以把一种物质变成另外一种物质。别说点石成金,就是把矿石变成比黄金还贵的金属也没有问题,更不用说化云为雨了。此时,已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教师因势利导导入我们将要学习的化学。因此,从故事或其他途径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好奇心,而学生的认知好奇心一旦被激发出来,就会产生学习的内部动机,这种动机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最持久、最稳定的动力。

(二)、教学内容——创新性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说过:“人的创造力主要依靠发散思维,它是创造思维的主要成分”。课堂教学从导入新课、讲解答疑、演示实验到巩固练习、检查评定,都应有创新性的处理。对教学内容的处理,既要依据课程标准,又要不局限于课本,要敢于突破。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做好实验设计,启发学生进行探究实验,激励学生在充满神奇与奥秘的化学知识宝库里不断追寻,启发学生的主动创新精神。在教学中,我们应当鼓励学生敢想敢说,允许学生对同一问题发表不同的看法和观点,允许学生犯合理性的错误,给他们一个宽松的思维空间,只有这样才能强化创新的意识,有效地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进行化学用语、化学计算教学时,化学用语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化学用语和化学计算是初中化学的难点,教材在编排上注重难点的分散。因此,对这些难点的教学适宜采用分散教学法,宜采用教师精讲、学生勤练的“讲练结合法”,这种教学法避免了教师“满堂灌”的注入式教学,强调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边教学活动。有教师的精讲,也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勤练,并强调教师要把化学用语、化学计算的内容分散到平时的教学中,对这些知识进行有计划地复习、巩固,不断强化记忆。

在化学用语教学中,教师精讲,提出练习任务,说明练习的目的和要求,并经常地让学生写每一个元素符号或化学方程式时要会联想相应的实物和化学反应现象。在化学计算教学中,教师要讲明练习的方法并做出必要的示范,由学生独立练习,教师进行分别辅导,练习之后学生相互交流或讨论,相互启发,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最后教师要在检查练习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纠正和讲解。另外,化学计算的练习还要目的明确,题目由浅入深,由单一到综合,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巩固,技能逐步得到完善。

(三)、教学方式——多变性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求语言清晰,准确规范,层次分明,简洁明了,生动形象,富有感染性和鼓动性,富有概括性和指导性;另一方面还要求讲授流畅,以眼传神,以手势助说话,富有表情和启发性,富有诱导性。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比较密切,所以设计与生活有关的实验,不仅可以巩固所学知识,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了酸和盐之后,布置了两个实验:一个是清洗热水瓶胆内的水垢;一个是把鸡蛋壳变软。大多数同学马上想到,醋是一种酸,具有酸的通性,可以与水垢及鸡蛋壳中的碳酸钙反应,很快就那拿出了设计方案。这是,我告诉学生,人的牙齿的成分之一也是碳酸钙,如果不及时刷牙,会产生什么后果。通过几个简单而又实用的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现象处处存在,激起他们学好化学的愿望。又如在学习了酸和金属后,对于层次较高,智力较好的学生,还可以布置这样一个问题:烧水用的铝壶使用一个时期后,壶底上会形成为碳酸钙的水垢,让学生思考如何除去水垢,加食醋行吗?学生通过回家实践,既解决了生活实际问题,又加深了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这样让学生在探究中创新,在创新中使知识进一步升华和巩固,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使化学教学体现出科学性,创新性,情感性,灵活性,魅力性的艺术特征。

(四)、师生关系——民主性

在创新思想的前提下,老师不是权威,而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老师应该成为学生的朋友、知己。教学中要坚持教学民主,坚持师生平等,尊重学生人格,鼓励学生敞开思想,畅所欲言。对于学生存在的学习误区,要耐心、细心地说服,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提供良好的氛围和人际关系环境。在学生中采纳大量的建设性意见,并运用到实际教学中,这样就无形地缩小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增强了民主气氛,使那些厌学的学生也端正了学习态度,在课堂上能够大胆提出问题,积极思考问题,有时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尖子生还快。通过对全班学生民主氛围的有意培养,既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使化学课成为受学生欢迎的课。必须对全班每个学生提供大致相等的思维训练时间,从某种意义上说更要偏爱学业不良的学生,给予必要的机会,以解脱这些学生思想上来自教师和成绩好的学生的压力而造成的心理上的抑制。并且在对他们的评价上,要充分肯定点滴的独特性或思维的火花,对错误要具体,讲清道理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聪明才智,增强自信心,不断获取创造的成功体验。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思维成果的显示要有足够的耐心,防止急躁情绪引起结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抑制。因为当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的思维活动往往出现一前一后两个高潮,第一高潮往往是一般的设想与解答,但仍有学生进行着第二高潮的思维,而第二高潮的思维往往具有不同程度的创造性成果。为此教师要控制好思维成果显示的时间,不要轻率中止学生的思维,更不要为了赶教学进度而过早地抛出结论。

(五)教学氛围——宽松性

课堂教学是一种群体活动,在这种活动过程中营造良好的氛围至关重要。在传统的教学中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地位,思维往往受到抑制,思想疆化。营造自然、和谐、平等、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一方面有利于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另一方面更有利于学生敢想、敢问、敢于探索问题,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使他们的创新意识得到培养和发挥。例如:我在讲乙醇与金属钠反应时,让学生先回忆水与钠反应的现象,并提示学生用比较法学习,然后演示乙醇与钠反应的实验,做完实验后用投影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乙醇与钠反应和水与钠反应的现象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时学生精神振奋,你一言、我一语,发言踊跃:“有气泡产生,但比较慢,且无响声”;“钠沉入试管底部,且没有熔成一银白色的小球”;结论是:乙醇与钠反应也能产生氢气,但没有水与钠反应那么剧烈。突然有一学生提问:“老师,加一点酚酞试液看看是否变红?”接着我将酚酞试液滴入试管中,哗!教室里沸腾了,但学生激动之余又有几分困惑:怎么乙醇钠也呈强碱性呢?如何对待学生的课堂提问呢?我深深感到,学生的提问表现了他们强烈的创新意识,是非常可贵的,教师要有现代的民主意识,努力营造一种宽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挥学生的创新潜能。

创新教育是时代的要求,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时代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重任。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创新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我们教师在教学中面临的实际课题。以上只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粗浅尝试,有待今后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完善。

上一篇:嫁给富二代还是富一代 下一篇:香港饭 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