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的常见原因及防治

时间:2022-03-11 10:28:12

腹泻是夏秋季的常见病症,多由食物中毒和肠道感染引起。一旦发生了腹泻,许多人喜欢选择自行服用黄连素或吡哌酸的方法进行治疗,而对导致腹泻的具体原因多不深究。对是否需要控制饮食也莫衷一是。本期《专题开讲》将针对腹泻的防治问题进行探讨,以期读者能从中受益。

――编者

急性腹泻的病因

食物中毒:由于食用了被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胞杆菌、产气夹膜梭状芽孢杆菌、肉毒杆菌等的毒素污染的食物所致,多表现为非炎症性水泻。

肠道感染:①病毒感染:轮状病毒、Norwalk病毒、肠腺病毒感染时,可引起小肠非炎症性腹泻。②细菌感染:霍乱弧菌和产毒性大肠杆菌可致小肠非炎症性水泻;沙门菌属、志贺菌属、弯曲杆菌属、耶尔森氏菌、侵入性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难辨性梭状芽孢菌可致结肠炎,引起脓血腹泻。③寄生虫感染:梨形鞭毛虫、隐孢子虫感染可致小肠非炎症性水泻,溶组织肠阿米巴侵犯结肠时可引起炎症、溃疡和脓血腹泻。④旅行者腹泻:是旅途中或旅行后发生的腹泻,多数为感染所致,病原体常为产毒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梨形鞭毛虫、溶组织阿米巴等。⑤药物引起的腹泻:泻药、高渗性药、拟胆碱能药、抗菌药、某些降压或抗心律失常药在服药期内可导致腹泻。

“口不择食”也可引发腹泻

冷热同饮刺激胃肠造成腹泻。许多人喜欢将热咖啡和冰淇淋“冷热同吃”,殊不知这些最常见的两种冷热甜食组合却在威胁你的胃肠道。温度的骤然变化会对胃肠黏膜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导致胃肠道吸收食物障碍,形成水样便。

海鲜、水果同食造成腹泻。海鲜中的鱼、虾、藻类等都含有比较丰富的蛋白质和钙等营养物质,如果把它们与合有鞣酸的水果(如葡萄、石榴、山楂、柿子等)同食,不仅会降低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而且容易使海味中的钙质与鞣酸结合成一种新的不易消化的物质。这种物质刺激肠胃。便会引起人体不适,重者胃肠出血,轻者出现呕吐、头晕、恶心和腹痛、腹泻等症状。为此专家提醒,同一般食物相比,水果在进入胃肠道后会先消化,造成海鲜类食物的消化不良,很多人因此而腹泻。所以,食海鲜之后不宜马上吃水果。

腹泻发病多 症状各不同

不同病原菌引起的腹泻其临床表现不同。认清各种腹泻的不同特征,有利于隔离不同的病人,避免交叉感染。

大便的性状不同

脓血相兼的腹泻主要见于痢疾。痢疾杆菌有侵入结肠黏膜上皮细胞的能力,并能破坏细胞的屏障,吸引白细胞向炎症部位聚集、渗出,继而使更多的痢疾杆菌在黏膜上皮细胞内定居,引起肠黏膜更严重的病变,使结肠黏膜发生溃疡、脱落、出血。这些脱落的脓血与肠道内的粪质一起排出,形成典型的黏液脓血相兼的痢疾样大便。

水样腹泻多见于各种食物中毒。引起食物中毒的病原菌可产生肠毒素,这类毒素可刺激肠黏膜上皮细胞膜的酶系统,引起一系列酶反应,不但可抑制肠黏膜细胞对肠腔内水和钠的吸收,还能促进肠液与氯离子的分泌,导致大量水分从肠道内排出。

最典型的肠毒素性腹泻是霍乱。霍乱弧菌喜欢小肠中的碱性环境,它们进入小肠后会在小肠黏膜上迅速大量繁殖,并产生大量肠毒素,抑制肠道的再吸收,促进肠液的过度分泌及胃肠道的排空蠕动。由于霍乱的腹泻量大,致使胆汁分泌减少或停止,加上肠液的稀释,使原来被胆色素染成黄色的大便变成清水样或淘米水样。所以,人们形容典型的霍乱大便是米泔样大便。

一些细菌引起的腹泻表现为血水样。如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其产生的毒素可直接引起肠黏膜上皮细胞坏死以及肠黏膜充血、水肿和出血。还有些细菌(如副溶血性弧菌)兼有侵入肠黏膜和产生肠毒素的两种致病能力。

腹泻的量次不同

霍乱的腹泻是最严重的。如上所述,霍乱弧菌会黏附于小肠黏膜上,并迅速大量繁殖。人的小肠总长度约有6米,这么长的肠腔同时分泌肠液,可有大量液体从肠道倾泻而出。病人每天大便排出量为4000~6000毫升,重型病人每天大便排出量可达18000毫升。

比起霍乱,其他细菌肠毒素引起的腹泻可就轻多了。因为其他细菌多是在食物上生长繁殖,同时产生毒素,人进食了含有细菌及其毒素的食物后发病。但这些细菌很少像霍乱弧菌那样在肠道内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

痢疾杆菌主要侵犯结肠,且以乙状结肠和直肠为主,其病变的总长度不超过50~70厘米。人的直肠壁内有胀满感觉感受器,该部位的炎症病变可对该感受器产生刺激,使人总有便意。有人形容痢疾的腹泻情况是:“十分钟一次,一次十分钟。”意思是痢疾腹泻的次数频繁,每次总有便不净、排不完的感觉,但每次排出的大便量并不多。医学上称这种感觉为“里急后重”。

伴随的症状不同

上吐下泻是感染性腹泻的特征。无论是痢疾、食物中毒,还是霍乱,都有呕吐的表现,但呕吐出现的时间和程度并不完全一样。食物中毒导致的呕吐比较明显,多在腹泻之前先有恶心、呕吐,继而出现腹部绞痛和腹泻,吐泻过后可有症状好转的感觉。霍乱导致的呕吐多因肠道内的大量液体来不及排出体外所致,因此一般先发生剧烈腹泻,继之出现呕吐,呕吐为喷射性的,恶心的症状不突出。因此,人们常说食物中毒是“先吐后泻”,霍乱是“先泻后吐”。由于痢疾的肠道病变部位较低,所以痢疾的呕吐症状较轻。

腹痛是腹泻最常见的伴随症状。别看霍乱的腹泻严重,但由于霍乱弧菌并不引起肠道病变,所以很少有腹痛的感觉,而痢疾和食物中毒都可伴有明显的腹痛。

感染性腹泻是否伴有发热,要看致病菌及其毒素是否侵入血液。痢疾杆菌的内毒素、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均可侵入血流,因此感染后有发热的表现。霍乱菌及霍乱毒素均不侵入血流,因此霍乱早期不发热,只有一些严重病例可在恢复期出现发热。

腹泻时不一定吃黄连素

无论居家还是旅游,黄连素也许是人们最常提到的必备药物了。它的学名叫作“盐酸小檗碱”,是从黄连、黄檗中提炼出来的一种生物碱。黄连素对多种细菌(如痢疾杆菌、结核杆菌、肺炎球菌、伤寒杆菌及白喉杆菌等)都有抑制作用,其中对痢疾杆菌的作用最强,常用来治疗细菌性胃肠炎、痢疾等消化道疾病。通常每次口服0.1~0.5克,每日3次。2003年6月,国家药监局公布了一批停用的药品,其中包括复方黄连素片和复方黄连素注射液,有媒体报道说“黄连素已停用”,引起了很大误会。所谓的“复方黄连素”是按照地方标准生产的药物,此次停用是因为“质量不可控”,该药与我们常说的黄连素是完全不同的药物。黄连素仍被收录于国家基本药品目录,使用非常安全。

黄连素口服后,几乎不被胃肠道吸收,只是停留在肠道,对抗致病的细菌。这一特性虽然使黄连素对胃肠道以外的

感染没有效果,但由于黄连素不被吸收入血液,所以副作用很小。科学家曾给小鼠按每千克体重8克的用量服用黄连素,24小时后尚有半数小鼠存活。如果换作是体重60千克的人,相当于每天吃上接近250克。黄连素最常见的副作用是便秘,大量应用后偶有恶心、呕吐、皮疹及发热,停药后即可消失。

需要指出的是,腹泻后如果口服两三粒黄连素即可见效,大多属于非感染性腹泻或胃肠功能紊乱等疾病。对于这些与细菌无关的腹泻,黄连素毫无作用。虽然服药后常常症状缓解,但一般与用药无关。虽然黄连素很安全,但有不少人一腹泻就吃黄连素,确实很不必要。

腹泻急救3招

一旦出现腹泻、呕吐,首先要及时到医院的肠道门诊就诊,以便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和处理。其次,如果不能及时到医院就诊,就要在住处及时口服补液盐。发生腹泻后人体损失最多的主要是身体里的液体和电解质。人体一旦脱水,很可能引发肾功能衰竭,这就是腹泻死亡的主要原因。所以如果腹泻后想喝水,就要喝点补液盐。补液盐在医院和药店里都可找到。腹泻急救的第三招是发生腹泻也要继续进食。有人觉得既然已经拉肚子,就要再减轻些肠道负担,所以腹泻后采用饥饿疗法。最新的研究证明,这种方法并不科学,原因是腹泻导致身体营养损失,所以即使腹泻也要进行营养补充,可以吃一些稀、软、易消化、有营养的食物(如鸡蛋羹、麦片粥、米粥、面条等)。

此外,发生腹泻时最好不要滥用抗生素。抗生素不但可以杀灭病原微生物,也会影响人体的正常菌群,急性腹泻有可能因此转为慢性腹泻,治疗起来得不偿失。还有些腹泻是由病毒或寄生虫引起的,抗生素对这些腹泻也毫无效力。腹泻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也就是说1周左右就能自愈,所以为了避免出现耐药性,发生腹泻时没有必要使用抗生素。如果病情严重,也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谨慎使用。

注意保护消化道

适当多饮水夏季气候炎热、出汗多,人体内各种消化液分泌相对减少,胃肠消化功能因之也相对减弱,不少人会有食欲不振等表现。为增加消化液的分泌。应适当多喝些水或其他饮料。每天清晨、早午饭或午晚饭之间、晚饭后2个小时左右至少各饮一次水;从事高温作业、参加体育活动、重体力劳动者以及少年儿童,更应注意补充水分,这是保护消化道的一项重要措施。适当多饮水,但不能暴饮。有的人为了消暑和解渴,只图一时痛快,常常快速饮用大量冷饮或吃大量瓜果,或狼吞虎咽地吃冷食及其他食物。这种做法,对胃肠道危害甚大。

多吃新鲜蔬果 摄入新鲜蔬菜和水果,不仅可使胃肠道多摄入水分和维生素C等营养素,而且由于蔬菜和水果中含维生素丰富,还可增强胃肠道功能,能防治由于消化液分泌减少引起的便秘。油腻的食物(特别是各种油炸食品)不宜消化,在夏季以少吃为宜。

严防腹部着凉 盛夏,人们为了防暑,常喜欢赤着上身睡觉,容易使腹部着凉受寒,诱发消化道疾病,因此在睡眠时要注意保护腹部,盖上毛巾被,更不可在风大的地方或潮湿处赤身纳凉。

讲究饮食卫生 夏季必须把好病从口入关,不干净或来历不明的食品不可随便入口,生吃蔬菜和瓜果前一定要用水将其冲洗干净。

另外,每餐饭都要吃些食用醋和大蒜,这样做既能增加胃肠道酸度,有助消化,又能增强胃肠道的防御能力。

急性腹泻的饮食治疗

急性期禁食:急性水泻期需暂时禁食,以使肠道完全休息。必要时由静脉输液,以防失水过多而脱水。

清淡流质饮食:不需禁食者,发病初宜食用清淡流质饮食,如蛋白水、果汁、米汤、薄面汤等,以成为主。早期禁牛奶、蔗糖等易产气的流质饮食。有些患者对牛奶不适应,服牛奶后常加重腹泻。

根据病情调整饮食:排便次数减少、症状缓解后改为低脂流质饮食或低脂少渣、细软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如大米粥、藕粉、烂面条、面片等。

饮食选择:腹泻基本停止后,可食用低脂、少渣、半流质饮食或软食;少量多餐,以利于消化(如面条、粥、馒头、烂米饭、瘦肉泥等),但仍应适当限制含粗纤维多的蔬菜、水果等,以后逐渐过渡到普食。

补充维生素:注意复合维生素B和维生素C的补充,如饮用鲜桔汁、果汁、番茄汁、菜汤等。

饮食禁忌:禁酒、肥肉、坚硬及含粗纤维多的蔬菜、生冷瓜果、油脂多的点心及冷饮等。

上一篇:情感更需“活在当下” 下一篇:手术后病人的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