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孤儿大学生资助体系优化研究

时间:2022-03-11 08:11:50

辽宁省孤儿大学生资助体系优化研究

摘要 辽宁省经过多方努力,以“奖、勤、助、贷、补、减”为主体的资助体系,大大减轻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压力,但是相对于孤儿大学生来说,现有的资助体系还是不足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本文尝试探讨优化孤儿大学生资助体系的必要性和具体途径,为加强和改进孤儿大学生资助工作提出建议。

关键词 孤儿大学生 资助体系 优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本文中研究的“孤儿大学生”是指在幼年或成年时期,丧失父母的大学生。这些孤儿大学生丧失父母后,收入来源不定,高校孤儿中大部分学生的生活比较困难,目前较为成熟的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虽然解决很大部分贫困学生的生活困难,但由于贫困学生群体庞大,加之操作规程和方法缺乏科学性,往往在实际资助资过程中,会造成一部分学生重复受助,却仍有部分未得到及时资助的现象。而这部分没有得到及时资助的群体中往往都含有孤儿大学生,因此,研究孤儿大学生资助体系问题,便迫切的提到我们学生资助工作队伍的面前,并且成为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者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

1 辽宁省孤儿大学生生存情况调查

2012年5月~6月,辽宁省教育厅组织开展了全省孤儿大学生情况调查工作。结合学生教育工作,采取调查问卷的方式开展了家庭经济情况、接受资助情况及在校表现情况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1.1 总体情况

我省高校有孤儿大学生的院校为88所,孤儿大学生总数1044人。从性别角度来说,男生共488人,占孤儿大学生总数46.74%,女生556人,占孤儿大学生总数53.26%;从学历层次角度来说,研究生26人,占孤儿大学生总数2.49%,本科生683人,占孤儿大学生总数65.42%,专科生335人,占孤儿大学生32.09%。

1.2 生存情况分析

(1)收入来源。从调查结果来看,辽宁省各个高校孤儿的收入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亲人资助、政府低保及社会兼职。以亲人资助为主要来源的人数共有803人,占总人数的76.92%;仅靠政府低保来维系生活的同学人数次之;而仅靠社会兼职来维持生活的同学人数虽仅为50人,但仍是有这一部分同学的存在,他们的收入充满不确定性。可以看到,高校孤儿中大部分学生的生活比较困难。

除此之外,勤工俭学也是个孤儿大学生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根据孤儿自身的情况不同,在业余时间勤工俭学的孤儿人数为834人,占到总人数的79.89%,由次可以看出,孤儿大学生在行动上较为积极,懂得通过自身的努力充实自己的生活。

(2)支出情况。本调查将全年费用的支出分为食费、住宿费、学费和其他费用四个部分。从全年总支出来看,支出金额在10000元以下的学生人数为465人,占到总人数的44.54%;支出金额在10001-15000元的学生人数为431人,占到总人数的41.28%;支出金额在15001-25000元的学生人数为148人,占总人数的14.18%。支出总金额在10000元以下的学生人数最多,将这项数据与上面的收入来源相联系,可以看到,各高校孤儿在生活学习中相对比较节俭。从各项支出情况看,伙食费和学费是学生主要的支出部分,伙食费和学费的总额分别为434.51万元和460.86万元,两者之和占到总支出的76.28%。那么,如果各高校能在学费部分给予照顾和减免,将会很大程度上减轻孤儿在生活上的负担和压力,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3)政府低保。调查显示,拥有最低生活保障的孤儿大学生人数为645人,占总人数的61.78%。在拥有最低保障的孤儿大学生中,每年低保金额在1200-3600元之间的人数为273人,占到所有拥有低保孤儿大学生人数的42.33%。相比之前统计的孤儿大学生的支出情况,数额1200-3600元的低保金额数虽然对孤儿大学生的生活情况有所帮助,但与其必要支出的差额还比较大。

(4)在校受奖、受助情况。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孤儿大学生都曾在校获得过荣誉,占到总人数的58.81%,这其中有少部分学生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总体来讲,辽宁省高校的孤儿大学生普遍比较积极进取。

(5)高校资助情况。辽宁省有孤儿大学生的高校中,其中62所学校在某个或某些费用方面对孤儿大学生费用有减免或补助金政策,占到总量的70.45%。高校资助的情况形式多样,如设立园丁助学金、孤儿奖学金、特困奖学金、减免医保费用、发放补助金等等,但多数高校也是力不从心,金额较小。

综上所述,孤儿大学生在整个辽宁省大学生群体中处于非常特殊的地位,他们普遍具有积极进取、拼搏向上的精神,在困境中寻找前进的方向,这是我们非常愿意看到的。但是,孤儿大学生的现实生活状况并不容乐观,居无定所、经济困难仍是孤儿大学生面临的生活问题。统计结果同时还显示了12所高校(占孤儿所在高校13.6%)反映孤儿大学生思想较为偏激,在性格上偏内向、自卑,少言寡语、自信心不足。少部分学生不愿与人交往,游离于集体之外,不易融于集体生活,易产生自卑、焦虑、心理上自我封闭等不良现象。

为此,在当今形势下,我们非常有必要开展孤儿大学生资助体系的优化研究工作。

2 当前辽宁省孤儿大学生资助体系存在的问题和成因分析

孤儿大学生在各高校均被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他们有权利,并且已经受到当前的辽宁省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的援助,故在本文中将该体系定义为“辽宁省孤儿大学生资助体系”。辽宁省省内高校根据各自学校的实际情况,贯彻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资助经济困难学生工作的通知》精神,均已建立了“奖、勤、助、贷、补、减”联动资助体系。

(1)奖学金偏重学习成绩,约束助困功能。目前,国家及政府奖学金的评选执行的是学习成绩优秀和家庭经济困难的双重标准,但奖学金的主要功能侧重于奖励优秀,实际上,优秀学生和孤儿大学生两个群体之间只有发生很小的交叉,孤儿大学生经济来源少,且不稳定,缺乏亲情的呵护,从而对学习造成不融洽的气氛,成绩往往不理想。虽然国家励志奖学金用于资助学习优异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比较侧重学习成绩,在这一点上,孤儿大学生毫无优势而言,调查发现,极少部分孤儿大学生能够获此殊荣。在此情况下,获得国家奖学金的家庭经济困难猛然间财富剧增,容易与未得到资助的贫困生造成更大的差距。

(2)勤工助学岗位不足以满足需求,学习无法全身心投入。勤工助学这项政策的推行得到了孤儿大学生普遍认可,调查结果也显示了79.89%的孤儿大学生参与其中。但矛盾仍然:第一,高校内部无法提供足量的岗位,而其主要面向的是占学生总数25%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与此同时,孤儿大学生整体的综合素质不高与岗位自身的实际要求之间存在的矛盾,制约了孤儿大学生的上岗问题。第二,社会勤工助学所涉及的安全性及待遇保障等各种问题,各个高校又不敢涉猎社会勤工助学岗位。最后,勤工助学岗位本身所要求的时间与孤儿大学生课程安排之间存在冲突,学生的课余时间往往会用在工作岗位上,冲击了他们学习的时间,使得这些学生无法全身心投入学习。

(3)助学金评定存在局限性。自从去年以来,国家助学金的比例有所下降,已经降至16%的覆盖率。受助学生每年将获得国家2500元、4000元不等的资助,为困难学生减轻本人和家庭的经济压力起到较大的资助作用,因而受到广大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关注。目前的国家助学金评定工作中却存在着不少的局限性,诸如,评价标准模糊,实际操作易受人为因素影响,学生诚信意识淡薄,虚报家庭经济困难,同学间的不良竞争等等。对于一些孤儿大学生来说,可能会由于自卑不愿意承认自己贫困,而得不到国家的资助。从调查结果来看,国家助学金远没有成为孤儿大学生的重要收入来源。

(4)大学生助学贷款工作面临诸多困难。在国有商业银行与高校的实际合作过程中,遇到了诸多亟待解决的实际困难。首先,我国的个人征信系统不够完善。学生贷款,其本人和家人无需承担任何风险,而省教育厅和高校却要承担风险补偿。贷款学生毕业后,往往会产生有钱不还的情况,银行担负的坏账数量上升,银行主导的经济利益与国家主导的社会效益之间存在本质的矛盾,因此,国有银行承接助学贷款业务也仅仅是为了完成主管部门的任务或是为了某种社会效益的目的,主动性不强,没有延续性。

其次,大学生助学贷款本身就决定了其具有手续繁、年限短、额度低的特点,学生申请贷款的信息均由人工核对输入,任务重,会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于此同时,却没有给银行带来相应的利润,贷款银行积极性不高,所以出现贷款审批手续复杂,周期长,放款缓慢等种种问题。

第三,辽宁省也于2011年全面启动了生源地助学贷款。我省目前绝大部分地区是由国家开发银行承办,只有辽西部分偏远地区由农村信用社负责办理,生源地贷款同校园地助学贷款享受同等的待遇。我国大多数省区均逐步停止了校园地助学贷款,转向生源地贷款。但生源地贷款需要生源地资助管理中心、国家开发银行、信用社与各高校的紧密配合,这样的工作流程往往会因为缺乏协调而产生不少问题,从而影响孤儿获得有效的资助。

(5)高校自筹资金的资助作用有限。根据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的要求,加之高校自身建设的需要,大多数高校都正在或者已经完成了校园置换,也都背负着沉重的债务。因此,大规模地学费减免对高校来说是行不同的。按照我省高校25%的贫困生来估算,倘若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平均每人减免一半学费,学校就会减少1/10的事业收入,减免25%的学费,学校就会少收入1/16,势必会对学校的开销造成很大影响,学校对学费减免的标准要求非常严格。与学费减免一样,学校对困难补助经费的投入也是非常谨慎。目前,高校都没有把学费减免和困难补助作为重要的资助手段,仅仅是一种应急措施,故其发挥的资助作用也是非常有限的。

经过上述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现有的高校学生资助体系在很大程度上难以满足孤儿大学生的需求,他们的经济弱势地位必然导致各种基本生活需求与发展需求受到极大地限制,严重影响着他们的生活学习质量和身心健康。

3 辽宁省孤儿大学生资助体系优化的建议

现存的大学生资助体系的缺陷,尤其是对于孤儿大学生来说,亟待我们优化孤儿大学生资助体系。优化辽宁省孤儿大学生资助体系,建设辽宁学生资助工作的特色,让资助孤儿大学生工作真正做到多位一体联动资助。通过对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对资助工作的探讨和研究,结合辽宁省高校的实际,坚持科学的指导思想,对孤儿大学生资助体系提出以下的优化建议。

3.1 国家提高教育经费投入

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政府投入的严重不足仍旧是造成教育经费短缺的根本原因。世界上发展中国家的教育经费投入占GDP的比例保持在平均4%左右,而我国最高则是在2009年达到了3.48%。因此,我国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是严重不足的。况且,各高校都在大幅扩招,会使二者的矛盾更加激化,从而高校无法及时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问题。2004年,陈至立曾指出,将尽快使全国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达到4%,2010年力争达到5%。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得到提升,国家对教育的不断重视,我们有理由相信高等教育事业必将迎来新的生机和发展。

3.2 政府设立孤儿大学生奖助学金

国家(政府)奖助学金对于孤儿大学生来说,在助困功能上显的相对较小,如何加大孤儿大学生奖助学金的力度,成为目前辽宁省政府主管部门与高校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从两个方面提出设想:①增设孤儿大学生单项奖助学金,增加孤儿大学生的获奖、受助的机会。从国内各省来看,湖北省和江苏省已经率先试水设立孤儿大学生奖助学金,其中,湖北省自2008年设立了孤儿大学生孤儿助学金、孤儿大学生励志奖学金,用于资助在读和新入学的孤儿大学生,每人每年5000元;②奖励其中品学兼优的学生,金额由1000至3000不等。江苏省靖江市自2007年设立“政协孤儿奖学金”以来,当地245名政协委员已捐款20多万元,并领养了103名孤儿,改善了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情况。2008年,30名品学兼优的孤儿得到了首批“政协孤儿奖学金”的奖励。我们辽宁省政府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我们省财政及高校的实际情况,相应设立辽宁省孤儿大学生助学金、孤儿大学生励志奖学金。

3.3 完善个人征信系统

从现有数据来看,大学生助学贷款的坏账率已经达到了30%左右,因此,国有商业银行对大学生助学贷款积极性不高,并且从2012年起,自中国银行与辽宁省教育厅签订的助学贷款合同到期后,暂时还没有商业银行有意向愿意参与大学生助学贷款业务,故辽宁省内暂停了大学生校园地助学贷款。建立网络化的学生个人信用查询系统和完备的个人征信法律体系,让银行及时完整地掌握学生真实信息,可有效地防范信用风险,降低助学贷款风险,才能有效的吸引更多的商业银行把精力投入到资助孤儿大学生工作中。

3.4 挖掘社会助学力量

调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拓宽经费来源渠道。多年来,捐资助学一直是我国优良传统。国内许多高校,尤其是国家重点学府,每年能都得到数百个企事业团体的资助和奖励。可见,我国社会力量捐资助学已经形成一种风尚,大家竞相投入大量财力,以期得到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完美融合。鉴于此,国家和政府已经对这些企事业单位给予了相应的税收优惠,但这还远远不够,应制订法律政策来规范和激励社会力量参与捐资助学,使这种优良传统得到更好的弘扬与传承。

参考文献

[1] 陈文兵.福彩公益金资助孤儿大学生.湖北日报,2011-07-15.

[2] 朱旭东.江苏靖江设立"政协孤儿奖学金"关爱百余名孤儿.新华网,2008-03-12.

[3] 任学锋.构建高校贫困大学生教育援助整体化方案.天府新论,2004(1).

[4] 任纬兵.建立和完善我国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0.

[5] 付新超.贫困生资助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

[6] 张峰,贾平.辽宁省资助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工作综述[J].辽宁教育研究,2007(6).

[7] 丁志卫.我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优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

[8] 李华明.新形势下完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探讨[J].法制与社会,2008(1).

上一篇:浅谈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 下一篇:设计方法学课程实践性教学改革理念及思路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