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生技能训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3-11 05:29:44

职校生技能训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现代职业教育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要求学生掌握一门专业技能是职业学校学生就业的基本前提。为此,中职学校高度重视对学生的技能训练,加强对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师资的培养,但是,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存在职校生技能训练效率低下、训练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为了提高学生的技能训练效率,我们针对学生在技能训练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调研分析。

一、职校生技能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1 教师业务不精,训练设备数量不足

目前,中职学校的教师大多是大学毕业后直接进入中职学校从事职业教育工作的,他们的技能水平不高,对企业生产过程缺乏了解,更没有企业实际工作的经验,因而训练方法不科学。研究发现,52.5%的学生认为,教师的训练方法是影响他们训练效率的重要因素。实践证明,教师如果不能科学地选择和使用训练方法,会导致师生精力消耗大、学生负担重、训练效果差、训练效率低等问题。有的专业训练设备数量不足,不能满足所有在校生实训课的需求。这两个因素严重影响着技能训练的效率。

2 学生技能训练品质不良

学生训练品质不良主要表现在训练目标不明确、态度不端正,没有良好的训练习惯,对专业训练的内容不感兴趣,自我控制能力差四个方面。

(1)训练目标不明确,训练态度不端正。通过问卷调查发现,67.8%的学生上职业学校的目标是学到一门技能,毕业后能上岗工作,14.8%的学生的目标是继续深造;17.4%的学生的目标并不清楚。调查还发现,89.8%左右的学生表示,愿意为了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而努力训练,10.2%左右的人表示不愿意训练。

(2)学生没有良好的训练习惯。通过问卷调查发现,27.2%的学生上实训课不认真训练,26.3%的学生上课有聊天习惯,69.6%的学生不爱写实训报告,这说明职校学生的训练习惯存在较严重的不足。而有以上行为的学生在进入职校前,已养成了这些不良的习惯,这些不良习惯制约了训练效率的提高。

(3)学生对训练的内容不感兴趣。研究发现,不管是成绩好的学生还是成绩差的学生,他们普遍认为,影响训练效率最重要的因素是兴趣,职高学生入校时表现为学习准备不足,基础较差,入校后,对新专业的技能训练内容没有浓厚的兴趣。缺少训练的积极性,达不到训练目标,原因在于学生对新专业技能训练的兴趣没有被激发起来。通过调查发现,影响训练效率的内在因素排在第一位的是兴趣。

(4)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差。调查发现,60.2%的学生认为,自控能力差是学习效率低的主要原因,42,5%的学生表示“想好好练,但管不住自己”。学生自控水平低下影响了学生技能训练效率的提高。

二、提高职校生技能训练效率的对策

1 建立人才交流机制,通过校企合作,实现双赢

(1)针对教师技能不精的问题,建议职业教育部门与企业建立人才交流机制,建设一流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有计划地组织职业学校的教师经常到生产一线参加顶岗技能工作,积累操作经验,或者招录生产一线的技能人才参加教法培训,学会培训学生,使职业学校的教师掌握新颖的操作技能和教学方法。

(2)针对训练设备不足的现象,建议应该由职业教育管理部门和企业共同协商来解决训练设备不足的问题,训练设备的品牌和型号应该和实际企业的设备一样,所不同的是企业利用设备生产产品,而学校利用设备培养操作设备的人员。一流的师资和充足的训练设备是提高职业学校技能训练效率的重要外部条件。

2 提高学生技能训练品质的有效途径

(1)明确训练目标,端正训练态度。针对学生技能训练目标不明确、技能训练态度不端正的问题,专业教师首先要根据国家专业岗位职业资格要求,结合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制订合理的专业岗位技能目标体系,使学生明确本门课程的技能训练目标及本课程在整个专业目标体系中的地位。同时,在每一次实训课上都要首先使学生明确本次课的具体实训目标及评估检查方法,

(2)培养学生高效工作的好习惯。针对学生没有良好的训练习惯的问题,教师可采用下述科学的训练方法和训练步骤,结合多种多样的实训方式,培养学生上好实训课的习惯。通过示范实训法的观察、模仿,反复训练,使学生养成仔细观察、真实模仿、熟练操作的好习惯,通过引导训练法,收集信息、制定计划、合理决策、实施计划、检验结果、综合评价,培养学生了解完成整体任务的流程、完成实际任务的好习惯;通过小组限时竞赛法的合作与竞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使他们养成高效工作的职业习惯。

(3)建立信心,激发兴趣。针对学生对技能训练的内容不感兴趣的问题。教师首先要认识到,学生的兴趣程度决定训练效率的高低。其次,教师要善于针对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方面激发学生的训练兴趣。例如,有的学生对技能训练有畏难情绪,造成对技能训练不感兴趣,教师要从简单的操作人手,耐心地给予指导和鼓励,让学生尝试到成功的喜悦,以排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建立信心,产生兴趣。

3 采用科学的阶段训练法

(1)认知阶段采用示范训练法。在认知阶段,学生要认知所要学习的技能。学生在学习某项实际操作技能前,教师先要让他们了解操作的全过程,了解操作要求、操作的工具、工作方法和方式,以及操作过程如何自检、如何防止出错、如何注意安全,等等。这一阶段是技能训练的初始阶段,学生还不知道如何操作,适合采用示范训练法,示范训练法指在技能训练过程中,教师向学生进行正确的示范,学生在观看教师示范的同时模仿教师而进行训练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要做到明确目的、正确示范、合理分解、及时反馈和训练适度。

第一,明确训练的目的和要求。学生只有明确了训练的目的,才能形成完成训练目标的内部动因,更加自觉地、认真地对待训练。研究表明,训练前的目标教育对于学生掌握特定的职业技能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教师在讲解训练目标时,一定要与职业培养目标相结合,促使学生结合自己的职业理想形成主动的进取意识,

第二,教师准确地讲解和示范。教师准确地讲解和示范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动作的视觉形象,它是学生正确掌握职业技能的重要基础,教师通过准确讲解,可以使学生理解正确的训练方法,同时,教师通过示范动作可以使学生获得关于训练方法和实际动作的清晰表象,形成可以模仿的样板。在此基础上,学生按照教师的讲解和示范进行训练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对职业技能动作进行合理的局部分解。对职业技能动作进行合理的局部分解是学生掌握复杂职业技能的重要前提。从技能形成的阶段来看,学生对技能的掌握是从局部动作开始的,最后通过联系形成完整的动作体系。在这个过程中,动作之间互相干扰的现象及多余的动作会逐渐减少甚至消失。

第四,获得及时有效的反馈,获得及时有效的反馈有利于学生对自己的动作技能进行正确的评价。在职业技能形成的过程中。如果能够获得及时有效的反馈,学生掌握技能的速度就会加快,及时有效的反馈,有利于学生正确评价自己的动作技能,知道自己的动作是否符合要求,从而使正确的动作得到强化,错误的动作得到纠正。心理学测试表明,正确动作的发生次数要三倍以上于错误动作的发生次数,才能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要使学生能够获得及时有效的反馈,教师的指导必须及时、有针对性,评价必须详细、到位。

第五,合理分配训练的次数和时间。合理分配训练的次数和时间有利于提高训练效果,增强技能掌握的保持性。学生职业技能的形成和保持,需要有足够的练习次数或练习时间。在技能形成的不同阶段,学生需要反复练习。研究结果表明,训练过程中有间歇的分散训练比没有间歇的集中训练效果要好,因此,要提高训练效果,必须合理分配训练的次数和时间,使训练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在制定技能训练计划时,必须考虑训练方式的多样化。训练的形式主要包括现场观摩、分组比赛、角色模拟、案例讨论、个别辅导等,指导教师可以根据职业技能的特点、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出有效的训练方式,以增加学生的兴趣,提高训练效率。

(2)联系阶段采用引导训练法。在联系阶段。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完整的操作技能,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大量练习,学生就可以把各个子技能连接起来形成大的技能连锁。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操作技能依赖视觉减弱,子技能之间干扰减少,多余操作减少,发现错误的能力增强。这一阶段,教师所要做的就是正确引导学习者将局部、分散的知识结构汇总成某一专业领域内连贯、程序化的工作任务。这一阶段适合采用引导训练法。引导训练法是一种能力本位的训练法,用以培养学生了解完成任务的全部流程,提高学生完成整体任务的能力。引导训练法的训练过程分为六个训练环节,也可称“六步法”。

第一,收集信息。学生通过广泛地收集信息,抓住由教师或书本材料提供的核心问题的本质,从而为下一步做好充分的准备,学生可以将收集到的信息以书面的形式简短概括,或以个人或以小组的形式准备对核心问题进行回答,在这一教学环节结束时,教师将每人准备的答案集中起来并以适当的方式加以展示,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和交流。明确问题的本质,即“做什么”。

第二,制订计划。在这一环节里,需要解决“怎么做’的问题,即制订工作计划,包括具体工作的日程安排。通常让学生以书面的形式拟订工作计划,教师以适当的方式给予指导。

第三,合理决策。这一环节中,教师通常采用与学生谈话的方式,就所拟订的计划是否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否可行,以及所选择的工具是否合适等问题交换意见,最终做出比较合理的决策。

第四,实施计划。这是关键环节,学生完成工件制作或其他委托任务。这个阶段也包括工作与检验的相互交替,不断反馈,调整进度和修订方案。

第五,检验结果。在实施阶段终了时,将产品(活动结果)同要求进行比较,检查其结果与计划相符合的程度,这时,学生可以自检、互检,也可以由教师检验。

第六,综合评价,包括对前五个步骤的评价,对活动结果的评价及对学生的行为、工作态度,责任心等方面的评价。可以先由学生自评或分组评价,然后再由教师对学生的活动结果及过程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让学生感受到成长的乐趣。

引导训练法实际上是一种由教师来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究的训练法。多采用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实际任务的训练方式。这种方法既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自动化阶段采用小组限时竞赛法。在自动化阶段,学生熟练地掌握了完整的操作技能,各子技能已经达到协调,并达到高度自动化,教师的角色不再是理论的传授者,讲解者。而是学生操作能力的观察者、协调者,这一阶段适合采用小组限时竞赛法,小组限时竞赛法是教师先精选训练项目并制订好评分标准、训练计划、评分表。在小组间展开的一种自动比赛、交叉评分的一种训练方法,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小组限时竞赛法的训练过程也分为六个环节,

第一,赛前准备。比赛前,教师要准备好比赛试题,制订好具体的评分标准、训练计划、评分表等,学生依照教师的训练计划划分成两个小组。

第二,明确目标。教师发放比赛题目,参赛小组的学生要明确比赛项目,准备训练器材。评分小组也要熟悉比赛,还要熟悉评分标准。

第三,制定计划。参赛小组的学生要根据比赛题目,协商完成比赛的具体计划,制订具体分工及操作方案。评价小组根据比赛题目及评分标准,协商评价计划,制订具体的评价方案。

第四,展开竞赛。比赛开始,各竞赛小组的学生开始落实操作方案,各评价小组开始实施评价方案。对参赛小组来说。比赛的过程是一个熟练操作的过程,对评价小组来说,它又是一个观摩学习的过程。

第五,检验结果。各竞赛小组的学生展示操作结果,各评价小组进行最终评价。

第六,角色互换。各竞赛小组转变成评价小组角色,各评价小组转变成竞赛小组角色,展开新一轮竞赛。循环往复,使学生的操作水平达到一种出神入化的境界。

小组限时竞赛法实际上是自动化的训练法,是学生自我竞赛、自我评价的一种好方法,它提高了学生技能训练的效率,解放了教师的劳动力,教师可以把更多的精力用于观察学生操作中出现的问题,针对操作中的问题,设计新颖的比赛项目,达到举一反三的训练效果。

上一篇:他年应如律,先发望春台 下一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体系构建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