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粤东地区的陶瓷产地

时间:2022-03-11 05:06:05

漫话粤东地区的陶瓷产地

粤东地区山岭起伏,树木茂盛,蕴藏着丰富的瓷土和燃料。在唐、宋、元时期,当地陶瓷产品都大量对外出口。藏界比较熟悉的是潮州笔架山窑、梅县水车窑等,实际远不止这些窑口。本文主要介绍粤东明清瓷器的几个主要产地。

潮安县枫溪窑:继宋代潮州笔架山百窑村的大规模生产后,潮州的瓷器生产转移到城西5公里处的潮安县枫溪,这里瓷业发达,不仅在粤东地区首屈一指,在省内也与佛山石湾并驾齐驱,发展至今已成为国内主要陶瓷产地之一。明清时期,当地陶瓷生产有史载,但至今尚未找到窑址。

饶平窑:饶平县现属潮州辖区,1983年前饶平隶属汕头市管辖。陈德富《中国古陶瓷鉴定基础》增订本记载,饶平窑在饶平县新丰乡的九村窑,明清时期以生产青花瓷为主,生产青花器的时间是明代至清末,以嘉靖以后的产品为主。产品有碗、盘、碟、杯、匙、瓶等。胎体以粗糙厚重的灰白胎为主,有少量洁白轻薄的。青花瓷釉多为白中泛青者,较为光润,除器底为砂底外,余满釉。青花色泽多浓重鲜艳,色泽蓝。纹饰较多,主要有朵云、山石、灵芝、兰花、花叶、仙鹤、山水、蜂蝶、狮、梅花、牡丹、菊、人物(仕女天官、童子)、荷花、鸳鸯、鱼藻等,大都笔法草率,不甚精工。青花器以诗文入装饰,也很具特色,如“蓬莱松柏枝枝秀,方丈芙蓉朵朵开;寿山不老年年茂,福海无穷岁岁坚”,“寿无穷界禄如海”,“阁中童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以及明清流行的吉祥文字如“福”等。

同福建德化窑一样,饶平窑青花瓷多窑场商号款,这同该窑地处沿海、明清时商品经济意识浓厚、产品多数运销海外有密切关系。有“永玉”“仁玉”“正玉”“玩玉”“美玉”“文玉”“珍玉”“玉”“仁利”“生利”“玉利”“三利”“文利”“引利”“顺兴”“永兴”“三合”“恰合”“双合”等,这些商号款本身就有吉祥寓意,具有双重功用。饶平青花瓷同广东东部其他窑场的明清青花瓷一样,主要供出口用,因此国内遗留较少,虽是民窑青花,也具有一定收藏价值。

大埔高陂窑:古属潮州的大埔高陂窑瓷业也颇发达,由于人文地域风情基本一致,其规模和风格与饶平九村窑场大体相同,以致出现把大埔高陂窑与饶平窑产品误认为同一窑口的情况。

明清时期粤东窑口还有平远县的仁居区碗窑下窑址与揭西县河婆镇岭下山窑址,以及丰顺的横居山、惠来梅林、牛拖窑等地。

惠来县东溪窑:惠来县濒临海边,据《潮州府志・卷十六》山川载:“东溪窑山,距县西北四十里,两峰旁峙,中有小涧,刺竹埔居民以水碓舂泥陶碗。”东溪窑在惠来县河林乡泗竹埔村(原称刺竹埔)对面双溪嘴口,周边已辟为石榴潭水库,为明至清代窑址。原有18座窑,现遗存10座,皆馒头窑,分布在小涧两边。曾出土碗、碟、杯、盘等,瓷胎薄而洁白,火候很高。涧里的石头上现留有水碓春泥用石孔两个,水浅时可见。窑场附近就有瓷土,因地处偏僻,匣钵瓷片等散落遍地,从笔者现场采集的标本看,釉色、胎质都不逊于德化窑,以青花瓷为主,仿龙泉与哥釉瓷器的釉色更为诱人,以致刚上手此类窑标本时,很多人都误为德化产。仔细观察惠来县东溪窑一般产品的釉色、胎质,与德化等福建窑口釉面、胎土发灰等特征有差异,而更接近于九村、大埔等窑口的白中稍带绿色的特点。青花发色和绘画与同时期其他窑口品种的风格基本一致。香炉残片极少见,其表面没有德化窑常见的蚯蚓走泥纹现象,从一个侧面显示出香炉生产数量不大或成品率较高。曾见到一套基本完整的盖盒,纹饰、胎釉接近福建窑口,窑址现场仅采集到一件压扁且烧坏的废瓷。在潮汕本地很少有人见过此类产品,从遗址看,其生产规模、品种、产量不小,估计为家族式生产,产品专供外销。此地水路运输方便,距神泉港口很近。

从惠来东溪窑的烧制方法看,底足粘沙的部分标本上可看到同时采用了器内涩底叠烧、匣钵叠烧。圈足露胎直接上叠等多种方法,只有在最底下的瓷器底足粘沙。

对于陶瓷贸易中(如“汕头器”)的沙足现象与粗器,估计与民窑产品价格低廉或大批量生产有关,从几个窑口的品种看,大多是日常用器。笔者怀疑是否因潮汕出口的大部分是重量较轻的产品,如红糖、靛蓝、抽纱、工艺、渔网等,船上还要留出空间载人,陶瓷量大物重,是否被当成压船石使用,靠薄利多销求得利润。在一些人眼中,外销瓷与“克拉克瓷”画上等号,这是完全错误的。“克拉克瓷”是专指深受欧洲王公贵族喜爱的外销瓷,其特点是宽边,在盘、碗的口沿绘分格及圆形开光的山水、人物、花卉、果实等典型的欧洲风格纹饰。它只是外销瓷中较有代表性的一个品种。

本文以陈德富对“汕头器”的解释作为结语:上世纪西方一些研究中国的学者,将一批在东南亚出土的(或出海的)非景德镇产明清瓷器,主要是青花瓷,凭主观推测断为广东汕头一带所产,故称为“汕头瓷”或“汕头器”,著书立说,影响巨大。中国学者早已指出,“汕头器”这个概念是不科学的。现在研究证明,所谓“汕头器”主要是福建漳州窑产品,也有一些广东产品,甚至还有一些日本、越南等地的产品。因此近来有人著文《名为“汕头器”实乃“漳州窑”》恐怕也值得商榷。

责编 耕生

上一篇:神奇的太阳石、月亮石 下一篇:从自然之物到美学精神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