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咸阳湖护岸设计的生态缺陷谈咸阳湖扩建工程以及其他河道治理工程应注意的生态问题

时间:2022-03-11 02:48:09

从咸阳湖护岸设计的生态缺陷谈咸阳湖扩建工程以及其他河道治理工程应注意的生态问题

关于生态化、生态文明的研究、论述、口号和宣传已盛行于教学、科研、政府和民间各个方面。但在现实中的生态实践与生态一词相去甚远。在当今的城市建设中,很难有一个小区、道路、学校、商业区和穿越城市的河流等的规划具有兼顾生态的榜样设计。下面以“咸阳湖”北护岸设计的生态缺陷谈一下河道治理工程应注意的生态问题。

1. 咸阳湖北护岸设计的生态缺陷

咸阳湖是在穿越陕西咸阳市市区的渭河北岸人工围建的人工水体,南岸是在渭河中央用混凝土建造的坝体,北岸是用以硬质的混凝土切面组成的护岸,如下图。

关于南岸是在渭河中央用混凝土建造的坝体是否合理暂且不谈,本文以咸阳湖北护岸的生态缺陷论述其生态缺陷及改进措施,以期为咸阳湖扩建工程以及其它河道治理工程提供借鉴。

由图1可以看出,这样的设计与兼具护岸功能又具有生态功能的生态护岸相去甚远。首先,完全采用水泥护岸,水生、半水生植物以及岸上乡土护岸植物群落丧失,并导致其它动物生物群落丧失。花最大的力气去抗衡自然,原有自然特征完全抹杀,全部抛弃河道及河岸的原来的熟土层及生长自然的乡土植被层,再造一个全新的人工“自然”,是一方宝贵而肥沃的生态立地空间就这样几乎丧失了!其次,这种设计会导致河流一定程度的生态恶化。研究表明,当不透水层的比例达到10%时,即可能造成河流生态恶化,而且随着不透水层面积的增加,河流恶化的程度也在不断加剧。由于城市河流的开发改造,使生态环境的异质性降低,水域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也随之发生变化,特别是生物群落多样性也会随之降低,进而引起淡水生态系统退化。如植被的吸收、转换和净化功能,地下水文状况变坏等。再次,生态环境功能大大降低,生态美学价值丧失。护岸本来应是一片由乡土水生、半水生植物以及岸上乡土护岸植物组成的茂密的自然植物群落,它既是乡土动物的栖息地和食物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是城市的天然氧吧,具有强大生态辐射功能,并具有生态美学价值。第四、生态教育功能丧失。的。通过科学的生态设计,使人们真正看到生态设计的合理性、讲科学性和带来的生态环境效益以及生态美学价值,本应是一个很好生态教育场所。而实际效果相反,一个良好的生态教育基地也许会变成反生态教育的榜样。因为这样的规划设计和结果,使许多人产生城市河道治理无非是全副水泥“武装到牙齿”的纯机械工程。

2. 应用生态护岸,发挥护岸地多重功效

河流和湖体护岸一旦用非生态的水泥硬化,再要改造就会付出巨大的代价。因此,除了必须运用水泥硬化的少数区域外,为了生态和生存环境,为了宝贵的生态资源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用生态学原理采用生态护岸。下边针对本例提出供咸阳湖扩建及其他河道治理工程借鉴的生态措施。

(1)岸边采用缓坡设计(缓坡可从十米到数十米,视不同区段的具体情况而定)――形成浅水区以芦苇、香蒲等为主的水生植物区,近岸以柳树类等耐湿植物为主的植物群落,岸边以乡土乔灌(如构树、杨柳类等)为主的植物群落的生态护岸,形成如图2和图3的效果。

(2)护岸植物一定要选择乡土适生植物,以保证生态性和良好的护岸效果。如图3是沣河岸边自然生长的构树群落

(3)要注重河道及河岸的原来的熟土层及生长自然的乡土植被层的利用。在修建前,可以把原先一定厚度的熟土层连同生长多年而良好的自然植被层回栽到新的护坡面上,会较快形成乡土生态护岸。

(4)如果原来的坡面在新的工程设计中不变,其原有自然生长的乡土植被应予以保留。

上面的基点归结为一点就是仿自然生态设计。生态化的设计让自然做功――增加了乡土之物多样性和丰富多样的动物栖息地,地下水文和河岸水文得到改善,充分发挥植物净化河天然氧吧的功能,发挥自然生态作为精神文化的源泉和生态教育场所的功能,发挥自然生态愉悦身心、陶冶情操的天然功能。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浅谈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关系 下一篇:浅析高层建筑火灾的扑救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