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连南:稻米飘香鱼儿肥

时间:2022-03-10 10:05:40

稻田养鱼,我国流传了千百年的颇具民族特色的耕作方式。在生态农业、渔业政策指导下,传统的稻田养鱼正慢慢蝶变,向着低碳、高效和可持续发展方向迈进。

“捉鱼咯!”伴随着这一声号令,河边早已按捺不住的上千游客和村民扑向稻田,开始“渔王杯”捉鱼大赛,场面甚是壮观。不久前,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首届“稻田鱼节”精彩上演,瑶族传统的稻田鱼(也称“禾花鱼”)被融入了大量现代元素,成为当地一个响亮的品牌。

传统稻田养鱼遭遇瓶颈

稻田养鱼,在连南“八排瑶”地区已有千百年历史,是颇具民族特色的耕作方式。

稻田鱼以本地鲤鱼为主要品种,鱼苗于春耕时放养于稻田中,秋季稻田收割后收获。稻田养鱼模式中,鱼与稻谷是一种相互依存的生长模式,稻田提供杂草、虫和稻花作为鱼的饲料;而鱼又能为稻田清除杂草和病虫,达到相互促进生产的效果。

传统的种植,稻田里不施用任何化学合成的农药和肥料,鱼和水稻都是纯正的有机无公害健康绿色食品。稻田鱼集鱼肉本身的美味及稻花的清香、草虫的自然气息,味香肉甜,营养丰富。然而现代以来,为追求稻谷产量,人们开始在稻田里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破坏了稻田的生态环境。生态环境失衡,稻谷病虫害更加严重,农药化肥的使用量逐年增加,在这种恶性循环下,稻田鱼难以生存,稻田养鱼在很多地方逐渐被放弃。

与经济的快速发展相比,传统的稻田养鱼无论从规模还是效益来看,都很难引发人们的兴趣。跟连南地区相同,我国稻田养鱼多见于一些偏僻山区,多是农户自发进行,是小农生产方式下的低效生产,资金及技术投入很低。鱼种放养以后,大多数群众疏于田间管理,抱着让鱼儿自生自灭的态度,靠天吃饭,收成时能抓多少是多少。

目前,大部分用于养鱼的稻田基础条件满足不了产业化发展需要,例如排灌设施未配套,一场暴雨过后,稻田鱼往往就被冲走了。稻田鱼品种主要为鲤、鲫和草鱼等低值鱼类,品种较为单一,经济价值难以凸显。而且稻田鱼近亲繁殖现象普遍存在,养殖品种种质退化严重,生长慢、个体小、性成熟年龄提早、抗病力下降。这一系列问题的存在,使得稻田鱼养殖面积日渐萎缩。

600万建稻鱼生态渔业示范园区

受资源环境制约,不仅是稻田养鱼,我国传统渔业增长方式都面临困境。为解决这一瓶颈,2012年,广东启动节地节水高质高效渔业示范园区建设项目,稻田养鱼作为国家确定的农业重点推广技术之一,也成为该项目重点扶持对象。

项目提出,要充分利用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大力发展生态养殖,结合当地基本农田改造和水利建设,扶持适合山区渔民的“稻田养鱼”生态养殖模式。在连南农业部门的积极争取下,2012年,广东省下达资金600万元,扶持连南地区稻田养鱼项目的提升改造,项目初期目标为建成50亩鱼苗繁育基地,建设近3000亩示范园区的3万多米田埂硬化,修建鱼沟和500多个鱼凼、进排水口及相关水利设施等。

项目实施后,连南县积极组织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指导农户如何利用现有有利条件,因地制宜做好田间鱼沟开挖、鱼凼修葺、拦鱼设施编织、鱼种放养密度、田水水位深浅控制等等的技术指导。同时举办稻田养鱼专项培训班,使农户转变养殖观念,从传统自给自足的简单养殖观念转变为利用现有水产新技术提高养殖产量、养殖质量的观念,使农户从被动的简单生产转变为主动的田间管理,使产量和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经过两年多的紧张建设,目前连南稻鱼生态渔业示范园区已经基本建成。建成的50亩稻田鱼苗繁育基地,可以培育出适合当地养殖的优质稻田鱼苗种,以解决稻田养鱼优质苗种来源的瓶颈问题。项目还建成田埂硬化工程34150米,修建鱼凼工程510个,建设水利设施排灌渠1611米,小陂坝共10座。

据了解,为了推广和带动连南地区的稻田养鱼,当地有关部门已经先后向各示范园区稻田鱼养殖户发放鱼种2000多公斤,价值13万元,普及面积约1000亩,惠及农户1000多户。

“稻田鱼”的连锁效益

“加高加固田埂及建设水利陂头的成效明显,在2013年‘尤特’和‘谭美’的强台风灾害中,田埂未实施加高加固工程的稻田鱼基本全部失收,示范园区加高加固后的稻田鱼基本没有损失。”当地农户介绍说。

据连南水产技术推广站统计,示范园区建成后,稻田亩产稻田鱼达到30~40公斤,比以往亩产增收15~20公斤。连南大古坳村村委书记说,稻田鱼是健康优质水产品,年年供不应求,如今,村民一亩田一年就能靠稻田鱼增收2000元左右。

稻田鱼增产的同时,稻谷亩产也随着提升,据当地农技人员介绍,示范园区稻谷亩产可以增收30~40公斤。连南大坪镇一位农民就提到,她家的田在示范园区内,去年6月份在修葺好的两分田里放了几十条鲤鱼种,收成时发现稻谷竟产多了一包。“以前只能收割到两包稻谷,养鱼后农药和化肥用量都少了很多,没想到稻谷反而增收了。”

稻田养鱼产业的发展,不仅给连南地区农民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收益,而且还产生了连锁效益。随着休闲旅游业的兴起,休闲农业方兴未艾,有鉴于此,连南当地政府把稻田鱼变成了休闲农业的一项合理载体,连南稻鱼生态渔业示范园区内举办的首届“稻田鱼节”正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稻田鱼节”一开锣,游客蜂涌而至,在示范园区的田间地头抓鱼、捕鱼、烤鱼、品鱼。稻田鱼以特色生态农业的形式带动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八方游客,带来了良好的旅游效益。

连南县委书记雷玉春表示,希望通过举办“稻田鱼节”,建立瑶山稻田养鱼产业标准示范区,打造及培育生态、休闲、观光、品牌营销等一体的瑶山生态渔业旅游产业项目,辐射和带动当地农民致富奔康。

链接

“南岭无山不有瑶”,南岭一脉沿线区域,分布着广东乳源、连南、连山,湖南江华,广西富川、金秀等多个瑶族自治县,瑶族乡更是星罗棋布、密密麻麻,广西金秀和广东乐昌各有一条南岭余脉,同叫“大瑶山”。

根据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所提出的民族走廊理论,长期以来南岭山脉及周边地区正是我国苗瑶语族和壮侗语族等民族聚居的地方,尤其是瑶族,千百年来生活聚居在南岭山脉的崇山峻岭之间,因此瑶族也有“高山民族”的称号。

瑶族支系庞杂,大致分四大支系16个分支,广东省内主要包括以乳源为中心的“过山瑶”和分布在连南、连山一带的“排瑶”,二者同为瑶族主要支系“盘瑶”的一支。与旧社会里被迫在各个山头不断迁徙、游耕游居的“过山瑶”不同,“排瑶”在山巅筑屋定居有千余年历史。他们习惯聚族而居、依山建房,房屋排排相叠,“排瑶”也由此得名。

在连南瑶族自治县,分布有油岭排、南岗排、横坑排、军寮排等八个瑶寨,因此这里的排瑶也称“八排瑶”,其中位于三排镇的南岗瑶寨始建于隋唐时期,距今已有一千四百余年历史,明代时便已具有相当规模,人口曾达到七千多人,因实力出众被诸瑶寨尊为“首领排”。

上一篇:对提升飞行前资料公告质量的思考 下一篇:探析我国商业建筑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