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四则 第9期

时间:2022-03-10 03:12:27

李扬:调控可能更倾向于阻止经济下滑

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近日表示,全球经济旧患未除,新忧又至,后危机时代可能延续较长时间。国内经济下滑趋势已经形成,宏观调控的方向可能更倾向于阻止经济下滑。加息的可能性较小;准备金率上调的可能性也较低,反而存在下调的可能。

李扬表示,国内经济下滑趋势已经出现,进出口指标尤其值得关注。目前进口增长慢于出口,进口与国内投资相关,而投资与经济发展相关,进口下降或意味着经济下滑。

他认为,CPI上涨趋势将放缓。主要原因是,在一个储蓄高于投资的国家,不可能出现长期持续的物价上涨势头。而且目前还有诸多行业产能过剩,输入型通胀出现的概率也不高。

PMI指数已连续三月回落,M1也一进一步下滑,经济下滑可能延续到明年,引发二次探底的忧虑。当前宏观调控的方向和节奏可能要回到阻止经济放缓上来。此外,贷款需求不旺盛,加息的可能性较小,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的可能性也较低,反而存在下调的可能。另一方面,随着外汇储备增加,货币供应也将增加,为加大对冲力度,央票发行可能会增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可能会保持。

李稻葵:未来十年还是黄金发展期

我国经济的未来10年仍然处于黄金发展期,我心目中是年增9%以上。这里面包括四个因素:

第一个因素是城市化。我们正处于城市化加速阶段。目前官方公布的我国城市化率是46.6%,这个数据远远低于相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其他国家,大致要低11个百分点。这是一个有潜力的数字。只要到处走走,你肯定会发现城市化在加速,由此带来新一轮的消费和建设。

第二个因素是内地在快速发展。有人讲中国会进入一个低速发展阶段。你看韩国、日本那个时候出现了停顿。我说中国有一大批的内地城市,落后城市,太规模的内地市场还有待开发。

第三个因素是产能更新。这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更是发展的机遇。低碳发展绕不过去。怎么搞?根本上讲就是我们的生产能力要更新,就是一些高耗能转变它的增长方式,让一些落后的产能淘汰出来。如果我们的五大耗能行业能把产能基本更新到国际上比较先进的水平,我们每年可以省下来10%的能源,二氧化碳减排至少在10%以上。这将刺激新一轮的投资,如果每年产能更新5%,至少可以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5%。

第四个因素就是我国的公共财政健康,有非常巨大的空间来实施一些政府主导的转型政策。我估算,我国政府的资产大概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20%,政府的负债大概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80%,所以资产负债表没有问题,现金流更没有问题,财政空间很大,稍微放一点,对我们经济的推动就非常大。

阎岳:房价不得不降的五个信号

信号一:中央决策层重申,房地产调控政策措施不会松动。

信号二:国土部等相关部委整治房地产乱象态度明确,措施得力。

国土部晒地并限定查处完成时间,表明在部委这个层面落实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措施已经指向了问题的核心。闲置土地如果被彻底清查,屯地开发商或退出或加速开发,对于整个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是非常有利的。据了解,其他相关部委也在抓紧制定落实国务院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得力措施。

信号三:预售资金专户管理,直击开发商软协迫其就范。

业界专家认为,这个办法如果能够在各地顺利实施,就打在了开发商的“七寸”上房地产项目公司就不能随意动用预收资金,开发商的资金链面临严峻考验。该政策实施后,房地产开发商将加快销售流程,以期快速回流资金,避免资金链出现问题。加快销售的方法之一就是降价促销。

信号四:银行可承受的房贷压力从年初的30%提高到50%,房地产调控不会引发金融风险。

银行可承受房贷压力的提升,将极大的促进房地产调控政策的落实,而且这种落实是在能够完全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进行的。

信号五开发商逐步认识到了房地产问题的关键,不再寄望于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放松。

王勇:把货币政策视野从CPI扩至价格总水平

央行近日的《2010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强调,要为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创造良好的货币环境,切实管理好通胀预期。各方都注意到了,稳定价格总水平,是今年以来央行在稳定物价方面的全新提法。笔者认为,这是央行扩大货币政策视野,不再只是紧盯CPI的一种政策理念的创新努力。

从经济学原理看,在狭义货币M1(包括现金和银行活期存款)主要用于商品和服务的即期购买,执行的是交易媒介职能的条件下,采用消费价格指数、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或批发价格指数等各种商品和劳务价格指标来判断货币供求是否均衡、价格水平是否合理等是比较适宜的,但是,定期存款、储蓄存款等属于广义货币M2的准货币,其流动性相对较低,难以直接用于交易媒介,主要执行的是价值储藏职能,也即资产职能,其流通范围主要是资产市场。这部分货币主要用于保值增值,货币总量的变动通过各种金融和投资活动,反映在证券价格、黄金价格、房地产价格等各种资产价格中,以及利率汇率、银行流动性、货币流通速度等金融指标的变动上,而且,随着经济发展,其交易规模会迅猛增长。因此,价格总水平体现的是消费价格、商品零售价格。批发价格还有资产价格等综合平衡后的水平,与CPI有着很大区别。进而,价格总水平的变动对经济的稳定增长影响,也要比CPI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更深、更大。

因此,央行货币政策视野就不能像以往那样紧盯CPI。可以说,今年以来央行在稳定物价方面的全新提法,可以视作央行货币政策理念的一种创新努力。

上一篇:农村就代表落后吗? 下一篇:新兴市场经济发展还未脱胎换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