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比诗招亲

时间:2022-03-09 07:42:44

1832年的春天,20岁的“大龄青年”左宗棠,因家境贫寒,尚未婚配。一天,罗泽南、张声等一帮好友找到他,告诉他一个大好消息,湖南湘潭县有家周姓大户,比诗招亲,公开为大小姐招赘女婿。好友们说:“季高兄,你才高八斗,实力雄厚,你去应擂,必能高中,这也算为兄弟们长脸面。”没料到,左宗棠连连摇头,断然拒绝:“此非君子所为。”

左宗棠少负大志。曾写下“身无半文,心忧天下;手释万卷,神交古人”之联以铭心志。在左宗棠看来,大丈夫应该先立业再娶妻,加上男尊女卑思想作祟,入赘为婿、寄人篱下为男儿所不齿。

好友们深知左宗棠才学根底,个个极力鼓劝,促其应擂。请将不成,还激将,说,周小姐才高貌美,择偶门坎高,你自恃才高,却未必能入其法眼!左宗棠拗不过他们,又年轻气盛,便抱着权当一试诗词功底之心,在一帮好友的陪同下,启程前往湘潭比诗招亲。

周家是湘潭名门望族,世宦人家,为明朝“湘潭六周”之一的周之命后裔。周家在湘潭的大院子名叫“桂在堂”,占地一万平方米。大门口竖块大青石,皇帝御笔亲书碑文曰:“皇清荣禄大夫、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周公千岩之神道”。凡来“桂在堂”文官武将,都落轿下马,叩首而拜。周家更是书香门第,诗书之家,男女同辉,满门文采。周家的女人们个个工诗,周诒端的母亲王慈云更是有名的才女,她与周诒端的姊妹、堂姊妹等人,是继名冠湖湘排头郭家瓦屋“郭氏女诗人群”后的第二大女诗人群体。

周家大小姐周诒端,知书达理,容貌姣好,求婚者络绎不绝,但她欲择才俊而嫁之,是以芳龄二十,尚待字闺中,在当时算是“剩女”。她父母十分开明,便以比诗为她公开挑选佳婿。

左宗棠来到了周府“桂在堂”,一见果然豪门大族,气派不凡。全院48口天井,按八卦图形排列,院内曲折逶迤,迷宫一般。前来应聘的富家才子接踵而至,个个“羽扇纶巾”,谈笑风生,甚为热闹。周家择婿标准主要考核外貌体形、处世应对、才学根底,主考官是周夫人王慈云,周大小姐则躲在屏风后暗中观察,一旦相中意中人,让丫鬟添茶为号。轮到左宗棠出场,已经是比诗招亲第三天上午了,之前尚无一人中意,周家母女已有些疲惫和失望。左宗棠本是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而来,神态轻松,举止潇洒,应对自如。周母对左宗棠才情学识早有耳闻,见他虽不高大挺拔,但五官端正,鼻坚梁挺,气宇轩昂,卓尔不群,谈吐不俗,尚未比诗出题已心存好感。

到考诗对联环节,周母暗地里加大了难度,想全面仔细考察一番。周母出上联:凤凰遍体文章;左宗棠不急不慢道:螃蟹一身甲胄。周母出上联:解解解元之渴;左宗棠略微思量道:卜卜卜士之命。周母道:胸藏万卷圣贤书,希圣也,希贤也;左宗棠沉思片刻道:手执两杯文武酒,饮文乎,饮武乎。此时,在屏风后窥观的周诒端大小姐,已芳心暗许,忙命丫鬟出庭添茶。一时间,周家上下为觅得佳婿喜悦无比,张灯结彩,大宴宾朋。左宗棠也被周家女人们的才气和诚意所打动,无心插柳柳成荫。第二年,正式入赘周家。

婚后,左氏夫妇蛰居“桂在堂”吟诗唱和,谈经论史,伉俪情深,夫妇又一道深钻经世之学――方舆学(地理学)和农学。左宗棠在此度过了三试不第、人生坎坷的十三年,这十三年,也是他夯实基础、蓄势待发的十三年。周诒端不仅给了左宗棠极大的资助,也给他莫大的精神慰藉。

(摘自《羊城晚报》2010.4.3)

上一篇:他们这样折腾吃喝 下一篇:揭秘食品包装上的“潜台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