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鸡肠毒综合征防治应注意的问题

时间:2022-03-09 07:13:38

肉鸡肠毒综合征防治应注意的问题

肠毒综合征是夏秋季节肉鸡常发的一种多病因综合征,多发生于30日龄前后,可引起肠黏膜炎症、肠壁脱落出血甚至坏死,饲料报酬低,严重影响生长。

一、发病的主要原因与症状

肠毒综合征发病的罪魁祸首是小肠球虫;其次,饲料原料特别是玉米被霉菌污染;肉鸡患有大肠杆菌病、梭菌性肠炎等,也是本病重要的发病原因。临床上较常见的肠毒综合症是一种或多种病因共同导致的,其症状共同点是病鸡表现兴奋,在鸡舍内疯跑,蹦跳、尖叫;排出脓样鱼肠子,或排泄黑芝麻糊样或带血丝西红柿样料粪(粪便中含有未消化的饲料渣)。不同的致病原因,其临床症状也不尽相同。

长期使用被霉菌污染的玉米配制饲料,一旦感染大肠杆菌,肉鸡即表现肠毒综合征症状。出现呼吸困难、消瘦、精神沉郁、排黄绿色稀便,感染严重的鸡群死亡率很高,尤以雏鸡表现最明显。剖检可见肠道水肿,气囊、肺等处可见不同程度的霉斑。

当肉鸡同时患有大肠杆菌和球虫时,病鸡表现呼噜、甩头,羽毛蓬乱,便中带血或呈酱红色,鸡冠苍白,鸡体消瘦;剖检见肠道浆膜面上有坏死斑点,黏膜呈麸皮样,粪便发黄,带有较多的血丝。

如果肉鸡同时患有大肠杆菌和病毒(非典型新城疫、轮状病毒)感染,肉鸡大群虽精神基本无异常,但采食量提高较为缓慢,粪便稀薄,严重病鸡粪便颜色发绿,拉料粪。剖检可见气囊充血、有粘液,肝肿大,肠壁变薄,腺胃有零星出血点,肠道淋巴滤泡肿胀,盲肠扁桃体肿胀、出血,直肠有点状及条状出血,胸腺充血等。

如果肉鸡患有梭菌性肠炎,并同时感染大肠杆菌和小肠球虫,则病鸡表现头部震颤、兴奋、尖叫、疯跑,粪便为烂鱼肠子样及西红柿样稀粪。剖检可见肠道水肿,黏膜表面麸皮样变化,内有西红柿汁样宿便,有的含有淡黄色泡沫样物质,个别鸡出现心包炎、肝周炎,表现为轻微的呼吸道症状。如果再有病毒(非典型新城疫、轮状病毒)感染,大多情况下会表现出病鸡大群精神沉郁,乍毛,冠色苍白,采食量急剧下降,死亡率高;有呼吸道症状;病鸡体温升高,有神经症状,头震颤、尖叫、四处乱窜、疯跑,之后瘫软死亡;肠内容物不仅有红色西红柿样物,还有黄绿色消化不良的内容物,肠壁水肿增厚(剪开后自然外翻),个别有黄白色气泡,盲肠扁桃体肿胀、出血,十二指肠淋巴滤泡肿胀、突起,直肠有点状出血。

生产实践中发现,日粮中营养越丰富,发病率越高,症状也越严重。

二、防治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不可立即止泻 肠毒综合征发病后会导致病鸡腹泻,有时可能还会出现严重腹泻。这是因为肉鸡感染了有害菌所产生的毒素等被机体吸收后发生自身中毒的结果。这种腹泻对于鸡本身,其实是一种保护性引导排毒的反应,通过腹泻可以排出大量死亡的肠上皮细胞,以及虫体死亡、崩解等产生大量的有毒物质,减轻自体中毒反应。如果立即止泻,反而会加剧病鸡自体中毒,死亡率会不降反升。

2.治疗时不要用多种维生素 肠毒综合征可造成肉鸡肠道功能紊乱,营养吸收障碍,同时也吸收有害物质。治疗过程中,如果使用维生素,不但维生素本身吸收不了,还因增加了肠道营养扩大了有害菌群繁殖,增加治疗难度,拉长病害时间。

3.拌料给药的方式不可行 肠毒综合征会导致肉鸡不断挑食而出现勾料现象(即把料槽内的饲料用鸡的喙勾到槽外地面上),再加上鸡只发病后采食量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如果此时采用拌料给药,发病的肉鸡因为食欲低而吃不到药物,而症状轻微或健康的肉鸡则因为食量大,却吃进了大量药物,因而达不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不能产生应有的疗效。

4.重视小肠球虫防治 既然小肠球虫是肉鸡肠毒综合症的“导火索”和罪魁祸首,因此治疗小肠球虫是治疗本病的关键所在。加强饲养管理和环境卫生,及时清扫鸡粪,避免密度过大和通风不良,防止鸡粪污染饲料和饮水,保持鸡舍干燥清洁,减少细菌污染,可有效预防本病发生。

治疗小肠球虫,可使用磺胺类药物,但因本病多发生在肉鸡生长后期,要注意停药期。治疗时注意与肠炎药物联合用药,同时配合口服葡萄糖饮水。另外,可定期使用一些微生态制剂来保护肠道。鱼肝油可保护肠道上皮组织,也可起到修复肠粘膜的作用,可以考虑使用。

上一篇:后备种猪精细饲养操作规程 下一篇:站在自然之巅 俯瞰生活之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