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丁香及其栽培技术

时间:2022-03-09 03:52:16

紫丁香及其栽培技术

紫丁香(Syringa oblata Lindl)又称丁香、华北丁香、百结、情客,为木犀科丁香属植物。其枝叶茂密,花美且香,是我国北方各省区园林中应用最普遍的花木之一。广泛栽植于庭园、机关、厂矿、居民区等地。常丛植于建筑物前、凉亭周围,散植于园路两旁,草坪之中,与其他种类丁香配植成专类园,形成美丽、清雅、芳香,青枝绿叶,花开不绝的景区,效果极佳,还可盆栽观赏或做切花等用。

1 植物学特征

落叶灌木或小乔,高达4m,枝条粗壮无毛。叶广卵形,常宽度大于长度,宽 5~1cm,叶端锐尖,基心形或截形,全缘,两面无毛。圆锥花序长6~15cm,花萼钟状,有4齿,花冠堇紫色,端4裂开展,花药生于花冠筒中部或中上部。蒴果长圆形,顶端尖,平滑。花期4~5月,果期9月。

2 分布

原产于海拔300~2600m山地或山沟,现分布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内蒙及四川等地。朝鲜也有分布。

3 习性

阳性树种,喜光,稍耐阴,阴地能生长,但花量少且花序短小而松散或无花;耐寒;耐旱,忌低洼积水,适生于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至微碱性土壤,对有毒气体抗性强。

4 繁殖

4.1 播种繁殖 秋季9~10月种子成熟及时采收,采取沙藏法越冬。于第2年4月末至5月初播种,播种前进行催芽处理,待30%种子裂嘴露白,即可播种;一般采取开沟条播,沟距6~8cm,沟深3cm左右,播种量5g/m2,覆土不要太厚,盖住种子即可。为保持湿度在上面撒一层沙或锯末,同时注意适时浇水。

4.2 扦插繁殖 多在7月初用嫩枝扦插方法,选当年生木质化健壮枝条作插穗,长15cm左右,带2~3个芽,用2%的吲哚丁酸处理10s或50~100mg/kg的吲哚乙酸处理15~18h,插后用塑料薄膜覆盖,1月后即可生根,生根率可达90%以上。硬枝扦插一般在秋、冬季取木质化枝条作插穗,一般于露地埋藏,来年春季扦插。

4.3 嫁接繁殖 是紫丁香最常用的繁殖方法,东北地区以小叶女贞或水蜡作砧木,芽接、枝接均可。芽接一般采取“T”字形芽接,在7月初进行,要选用当年生健壮枝条上的饱满芽,接穗最好随用随剪,剪下后除去所有叶片,只留叶柄,注意保持接穗的水分含量。芽接后 2~3 周进行成活检查,接穗上的叶柄自然脱落,表明芽已成活,可解除塑料条。枝接一般采取切接或靠接,在早春萌动前进行。嫁接繁殖简单易行,繁殖率高,嫁接苗发育快开花多,且便于整形修剪。

4.4 分株繁殖 一般在前一年秋季或早春萌芽前进行,将母株根部附近萌生幼树连根挖出,另行栽植,秋季分株需假植于苗圃中,第2年4月中下旬移栽并灌足水,当年可开花。

4.5 压条繁殖 多在4月份进行,到6~7月份可生根,10月份可与母株分离移栽。压条时枝条太粗可刻伤,压后2~3年即可开花。

5 栽培管理

北方一般在春季萌芽前栽植,多选2~3年生苗,栽植穴径70~80cm,深50~60cm。每穴施100g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料或适量磷酸二铵与土壤充分混合作基肥。栽植后浇透水,之后每10天浇1次水,每次浇水后松土保墒。栽植3~4年生大苗,应带土球移栽,对地上枝干进行强修剪,一般从离地面30cm初截干,第2年就可以开花。

成活后一般不施肥或施少量肥,但为了使其枝繁叶茂,可在每年花后施些N、P、K肥。丁香生长旺盛并开花的季节,每月浇2~3次透水,7月以后进入雨季,则要注意排水防涝。到11月中旬入冬前灌足封冻水。

一般在春季萌动前修剪,主要剪除枯枝、细弱枝、过密枝、病虫枝,并合理保留好更新枝。花谢后,不采种时将残留的花穗及时剪去,以减少树体内养分消耗,使第2年花繁叶茂。对一些栽植多年且长势不旺的植株可采取分次更新法。第1年疏剪去1/2的老枝,另一半仍可观花,还可为枝条萌蘖提供养料,2年后再把另一半老枝疏去,整个株丛便完成更新。

6 病虫害防治

紫丁香树势强健,病虫害较少。危害紫丁香的病虫害主要有叶枯病、凋萎病、萎蔫病、刺蛾、毛虫、介壳虫等。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注意加强田间管理,及时剪除病虫枝和清除落叶并烧毁。发生时可根据情况进行防治。可用50%代森铵200~400倍液进行病害的防治,喷洒时每7天1 次,连续喷3~4 次,可有效控制住病情;用40%氧化乐果1500倍液防治虫害。但应注意不要发生药害。(收稿:2013-05-16)

上一篇:铁皮石斛栽培管理关键技术 下一篇:快速恢复森林植被的主要技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