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方法做好收尾教学

时间:2022-03-09 07:41:23

巧用方法做好收尾教学

摘要: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描龙画凤,难在点睛。”要想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给学生留下“铜钟一击,余音袅袅”的感觉,就必须收好尾。收尾虽然仅占几分钟,甚至是几句话,但良好的收尾就像曲终时流下袅袅不尽的余音,可以达到画龙点睛,启迪智慧,给人回味无穷。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 收尾教学

下面结合自己在实践中的经验以及其他优秀教师在各种级别优质课展示中运用的方法,谈谈信息技术课常用的几种收尾技巧,以期抛砖引玉,共同提高。

1、归纳升华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确立整体的教学观念,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的网络,以不断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课尾,我们运用这种方法加以收尾结课,用简明、扼要、有条理的语言,提纲挈领地把整节课的主要内容、知识结构、学习方法作一个概括归纳,使教材中复杂的知识简约化、零散的知识系统化,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课堂教学效果的深化,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和方法的理解和感悟,也可以让学生参与回顾总结,培养其综合概括能力。

2、脉络梳理法

一般情况下,信息技术课堂似乎很少板书,但具体的课需要具体对待,必要时,板书还是不可缺少的。我们可以利用直观形象的板书或者图示对整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收尾,帮助学生把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明确操作中的要领,进一步强化学习内容。

例如,电子工业出版社的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第8课《画画要有次序》一文,学习的主要操作技能是“复制”、“粘贴”,对我们成人而言似乎很简单,但对孩子来说具有一定难度,我们就需要板书加以梳理,帮助学生建构知识,并以这种方式加以收尾,会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豁然开朗”。

3、作品展评法

信息技术课堂的作业一般都以电子作品为主,特别是我们教材的第一册画图、第五册PowerPoint作品内容,都应该给学生有展示的平台,关键是教师在选择作品的“点”时,不应该盲无目的、扑朔迷离、乱点鸳鸯。我们要抓典型,归好类,是示范作品还是有待改进的作品。展示的优秀作品要体现个性化、多元化;展示的不足作品要凸现共性,能够让大部分学生明白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策略,要有的放矢,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体现不出层次感。

例如讲完第五册第1课《初识电子贺卡》,先展示修改了文字部分的作品,再展示修改了文字、颜色、图片等内容的作品数个,让学生自己体会作品之间的差异,并从设计的美观、内容的布局、颜色的搭配以及主题的切合等方面加以点评,让学生从同伴的作品中找到自己的差距,并加以归纳总结,预留思考余地。

4、设疑激思法

教学是一个不断设疑、释疑、再设疑的过程。为了设疑激趣,引导学生不断思维,教师可以在课堂尾声处紧扣教学内容和主题设置一些必要的悬念,让学生思考回味。同时,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起到“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效果,给学生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让学生对知识始终保持急切、渴求的心态。

例如,教学第五册第7课《设置动画效果》时,我故意在自己的作品中进行了自动循环播放,达到不用鼠标点击的效果。在课尾结束时,让大家感受欣赏作品时不用鼠标的悠闲之处,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下课了,很多同学都来询问是怎么设置的,我故意卖弄关子,给学生产生一种悬念,预留思考余地,也为下一堂课的学习埋下伏笔。

5、延伸拓展法

本法是指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完成之后,不能马上结束教学,而是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把视点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展,使之成为联系课外知识的纽带;或者可以布置一定的课外作业让学生进一步进行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让学生在课外施展自己的才华,督促他们把课堂内学到的知识应用与实践到实际生活中去,适当时进行反馈。这样,既能使学生对本堂课的内容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又能唤起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拓宽知识面,扩大视野。

6、幽默解颐法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各个环节都具有不确定性和各种“意外”的变化,这在收尾时也不例外,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较强的临时应变能力。幽默式结尾常能收到不错的艺术效果,它有时来自教师精心的设计,有时来自教师机智灵活的应变。

例如,在“非典”时期,有一位教师上一堂优质展示课,在接近课堂尾声时突然停电了。这位教师先是一怔,然后微笑着说,同学们,我们平时要多注意讲究卫生呀,你看,连我们的电脑房也感染了“非典”,下面我们下课进行洗手。虽寥寥数语,但能及时有效地调控课堂氛围,稳定学生的情绪,从而使一堂课有始善终。

7、同伴交流法

当两个人分别交换一个苹果时,各自得到的还是一个苹果;而两个人分别交换一种想法时,每个人都多了一种想法。在课的结尾处,我们不可能有大量的时间让每位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表达自己的见解,但我们可以让同伴之间相互交流,互相述说自己的学习经验,学会与人分享。实际上,学生获得的很多信息技术知识都是从同伴中学习而来的。在课堂的结尾处,我们可以适当的给孩子们1--2分钟时间进行交流、探讨与学习,这不仅能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善于思考的能力,还能促进同伴之间的互助。通过这种形式,学生可以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和方法,比教师单纯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关键是要掌握时间、交流方式的“度”。

实现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不仅要有动人心弦的“引子”、引人入胜的“主旋律”,而且须有意味无穷的“终曲”,从而使得课堂教学达到前后浑然一体的妙境。课堂收尾的技巧是丰富多彩的,本文阐述的仅仅是笔者在实践中所得的一孔之见。收尾的技巧也不是唯一的,既能单独运用,又可融会贯通,总的原则是不落窠臼,收放自如,总而使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达到“尾已收而思未止,铃虽响而意犹存”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河北省邯郸市经济开发区南屯头小学)

上一篇:多法并举促教学 下一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