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价值评价

时间:2022-03-08 10:06:26

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价值评价

【摘要】 目的 对比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10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 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与辛伐他汀组, 各50例;两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 分别服用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绞痛临床治疗情况及血脂监测指标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疼痛程度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脂监测指标与治疗前相比, 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显著下降, 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升高(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均可显著改善血脂表达水平, 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好及安全性高。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冠心病;心绞痛

DOI:10.14163/ki.11-5547/r.2015.22.094

冠心病是指患者体内脂类物质代谢紊乱造成的高血脂, 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顺应性下降及管腔狭窄或闭塞, 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等心血管循环障碍性心脏病[1]。有关报道, 终末期冠心病常伴发心绞痛, 患者心肌收缩无力或舒张功能障碍, 导致心脏负荷过重及心积瘀血性心功能衰竭性心绞痛[2]。患者体内的代偿机制对脂类物质代谢紊乱造成的高血脂、血流动力学改变及血管内壁平滑肌的功能失调作出代偿性及持续性病症。本研究将对比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安全性及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某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0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 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和辛伐他汀组, 各50例;阿托伐他汀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52.6~73.5岁、平均年龄(54.9±4.5)岁;病程1.5~12.6年、平均病程(7.8±3.5)年;心绞痛分型中Ⅱ型12例、Ⅲ型28例、Ⅳ型10例;辛伐他汀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53.5~74.0岁、平均年龄(55.7±4.0)岁;病程1.6~13.2年、平均病程(7.9±3.4)年;心绞痛分型中Ⅱ型13例、Ⅲ型26例、Ⅳ型11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研究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 阿托伐他汀组服用阿托伐他汀(10~20 mg/次, 1次/d, 7周/疗程), 而辛伐他汀组服用辛伐他汀(10~20 mg/次, 1次/d, 7周/疗程)。

1. 3 观察指标 ①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疼痛程度;②治疗前后血脂监测指标为TG、HDL-C、LDL-C、TC。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的心绞痛临床治疗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疼痛程度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监测指标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脂监测指标与治疗前相比, TG、TC 和LDL-C 显著下降, 而HDL-C显著升高(P0.05)。见表2。

3 小结

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均属于HMG-CoA 还原酶抑制剂, 通过抑制HMG-CoA 还原酶合成内源性LDL-C、TC、TG的活性, 达到降低血总胆固醇表达水平, 促进肝脏摄取及代谢LDL-C、TC、TG, 提高血HDL-C表达水平的临床效果。有关报道, 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均可稳定动脉粥样硬化、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且患者具有较好的耐受性[3]。HMG-CoA 还原酶抑制剂还能优化血流动力学及抑制血浆C反应蛋白的合成及促进其分解, 缓解动脉粥样炎症反应, 改善微循环, 降低冠心病患者并发心绞痛及缓解心绞痛的病发严重性。本研究, 阿托伐他汀组与辛伐他汀组患者的心绞痛临床治疗情况及血脂监测指标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均可显著改善血脂表达水平, 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好及安全性高。

参考文献

[1] 孙宇光, 刘辉霞.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与安全性比较.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2014(3):315-317.

[2] 魏贵红, 林邹琼.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比较.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3, 17(16): 70-72.

[3] 何文娟.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治疗中的比较.临床医学, 2013, 33(2):19-20.

[收稿日期:2015-01-14]

上一篇:超声在判断冠心病患者动脉血管功能异常中的意... 下一篇:BiPAP联合rhBNP在重症急性心力衰竭抢救治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