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随想

时间:2022-03-08 07:18:47

“教室”随想

1.突然想到一个有点钻牛角尖的问题:教室是“学校里进行教学活动的房间”,教与学,两种行为都发生着,但它为什么不叫“学室”呢?毕竟常常有一堆的学生在学,却只有一位教师在教。

2.这年冬天的一个早上,寒风刺骨,大雪纷飞。天蒙蒙亮,路上,偶尔有小摊小贩匆匆忙忙去赶集,与他们一起在路上匆匆的只有学生们――他们冒着风雪去上早读。我准时到了班上,有意识地扫视全班,学生只到了一半。我先向同学们问寒问暖,然后一边带着他们读书,一边等着未到的学生。几分钟后,开始有学生陆陆续续站在教室门口。我奇怪,他们为什么既不喊“报告”,也不进教室呢?我关切地问:“下这么大的雪,你们不冷吗?怎么不进来呢?”他们像做了错事似的,一个个低着头,不回答。我只得“动粗”,拉他们进来。他们说:“班主任规定了,迟到了必须站在门口。”我无言了。此刻,我好为难!孩子们不畏寒冷,起早来到学校已属不易,可来了之后,还要站在门口,任凭风吹雪打!难道迟到了几分钟就要接受这样不人道的惩罚吗?

或许班主任在制定班规时,没有想到有这般严酷的天气吧,我当然要让孩子们进来!我对他们讲:“你们进来吧!班主任批评你们,就说我叫你们进来的!”那些孩子勉勉强强地进来了。可令我想不到的是,进来后,他们并没有回到自己的座位,而是一字排开,站在了教室后边!

孩子们被训练成这样,有着这般异常的、成人都难有的“自觉”,我真是无语了。

3.全校的教室都挂满了名人名言和一些励志语,读书是很常见的主题,比如“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山有路勤为径”,等等。可是,稍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很少有老师看书,阅览室里没有,操场上没有,办公室里没有,甚至早读课上,老师宁愿什么也不做地坐着也不看书,老师只是天天不厌其烦地督促学生好好读书,认真学习,而自己却不读。所以,教室中的标语实际上都是写给学生的,老师不必在意。比如:“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在于接受,也不在于索取”,一定是希望学生付出和给予,老师则不必。再比如,有的教室贴着很漂亮的一段话:“襟怀纳百川,志越万仞山。目极千年事,心地一平原。”这应该是教育人要宽容的,也是教育学生要宽容,而老师则不必,这样,也才有了学生在风雪天迟到也不能被宽容的做法,而学生则要宽容、理解老师的任何苛刻要求和惩罚。

4.此刻,您一定和我一样,终于想明白了,教学的房间为什么叫“教室”,而不叫“学室”。因为是“教室”,教师、班主任才是这里的主人,才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才有一言九鼎的权威,才可以不顾学生的寒冷与感受而体罚学生,才可以严令学生按时进班,而自己却在被窝里享受温暖。

5.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把“教室”还给学生。为什么有的地方推行得不好,是因为有些教师没有转换自己的身份,要从以前的绝对权威转变成平等的引导者,不再是教室唯一的主人。

为什么这些教师不愿转换自己的身份?因为这么做更难、更累。比起简单粗暴地让学生一味仰视,那种要以自己的丰富学识、人格魅力来博得学生信任的做法显然更难;而事事都要身体力行、身教重于言传的做法显然更累。当然,他们也需要付出一些,那就是要一直端着架子、保持一种神秘感,不停地向孩子们提要求,让孩子们总处于畏惧中。迈向新式教师的第一步,便是“自毁形象”地破除这种神秘感,让孩子们不再怕自己,让他们爱自己、亲近自己。

6.这天下午路过七年级教室,一学生“嬉皮笑脸”地过来:“老师,握个手。”我一愣,要按以前的做派,我应该提醒他正经些,但这天我极为高兴地握住了他的小手。不承想,旋即又有四五只小手争着伸了过来,孩子们是多么渴望我们的转变呀!我一边与他们握手,一边轻拍他们的肩膀。我想,从这一刻起,我正在开始我所憧憬的一种师生关系和教育生活。

作者单位系湖北省监利县福田中学

上一篇:浅谈初中数学阅读教育的教学重点与教学方法 下一篇:“阅读推广是种花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