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博客为何轰然倒下

时间:2022-03-08 07:11:29

前不久,看到一条微博说环球博客因为公司运营战略上的考虑要停止服务了。其实,与环球博客的交往只是最近半年的事情,对于它的轰然倒下我也有自己的一点看法。

首先谈谈博客,据网络历史告诉我们,博客的出现造就了一大批草根的,也出了一批新兴的作家群,而每一个从博客走出的作家都有自己的阵地,如韩寒在新浪,马鼎盛在凤凰。有的博客有自己的特色与主张,但是又不缺乏自己的一批草根的拥护者,这样才会不断地涌现自己博客特有的博客作者。就算韩寒到其他网站开博客,可大家还会第一时间去他原来的阵地看文章。但是如果没有自己培养的草根作者怎么办呢?有些网站的成功经验也值得我们借鉴,如网易博客最近一直请赵楚、章骞写文章,这样有观点有内容,也是吸引了很大一批读者。

其次,写博客为了什么?有的人说写博客是写日记,但是仅仅是日记的话,现在有便携式的电子媒体,写个人隐私就可以在那里,没有必要放到网上让别人浏览。想写出来就是想让别人看,让别人留言,在点击率中获得一种成就感。虽然很多网站的点击率都有水分,可是有点击说明你的网站有人气,所以有些网站为了让博客写主多多写文章,提出了广告分成的计划,这种计划的背后就是一种共赢的模式,获得了点击率,也获得一些广告的补偿,精神与物质双丰收。

最后,博客的发展也与中国的媒体发展有很大的关系。很多媒体现在几乎不约稿,就在网络上抄抄写写,一个版面也没有花费多少经费,你如果要求他们支付稿费时就推三阻四,结果是博客最初迅猛发展,大家都会成作家与,之后自己的利益或者内容被无端地抄袭,也挫伤了这些作者的写作积极性,因此很多人懒得更新自己博客。于是所谓的专栏就应运而生,很多原来战斗在博客的作家都被各大网站招安为御用作家,这样不但文章有保证,而且还有收入。于是博客的质量不断下降,而专栏的质量不断上升。

在日本最近很多博客网站也在慢慢地消失,除了一部分专门的政党,政客或者名人以外(专门有人维护),纯粹的博客网站正在慢慢改变。相反个人的脸谱,或者推特的出现也加快了这样的趋势,很多人与其去看博客,还是喜欢当事人脸谱。就算没有博客网站,也可有自己的网页,两者都能够相辅相成,这样的话不会因为很多网站博客取消而没有了自己的写作阵地。就算博客的网站也是精英形式,独家形式比较多,包括有名的政治人物的推特也会以一篇博客形式刊登出来,这样内容比较少也可以把事情最快速度给读者。当然博客网站自己也有独家的活动,如日本最近的修宪问题就可以搞一个专题,连续推文章,博客反而成为一种民间的监督阵地。

那么环球博客到底问题在哪里呢?我认为是定位不准确,如果是精英博客要有自己的特色,换句话说要有几个是专门为环球博客写文章的作者,可以请有环球特色的作者,如戴旭、罗援等,旗帜鲜明写出自己的思想,或者军事博客的话就请宋晓军等专门写稿件。也可以特约稿件,环球时报或者环球网在海外有很多特约记者,可以向他们约稿,可以支付一些稿费,作为专门推荐。很多博客作者都是几个网站更新的情况,与其做成与其他网站一样的内容,不如做成有特色的博客,中间偏左也可以,成为一种特色,一种思想。否则这个博客网站没有存在的必要。现在的文化资源争夺日趋白热化,资源的整合也是迫在眉睫,博客因为没有视频、微信这种短平快手段,所以变得“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但是不要忘了,博客还有博客的阅读群体,如何改变是关键。

(木齐摘自作者博客)

上一篇:创业宝典:农村创业励志9细节 下一篇:大黄鸭的创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