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

时间:2022-03-08 09:50:56

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

摘 要:中国的高中英语教学往往旨在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应付高考。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句意及语法分析,而忽视了文化背景知识教学。笔者认为,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教学,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不仅十分重要,也十分必要。

关键词:新课程 英语 文化 教学方法

在英语教学中,应树立文化意识,应在传授语言的同时同步传授文化知识。这样做的好处是:文化知识加深了学生对语言的了解,语言则因赋予了文化内涵而更易于理解和掌握。英语专家胡文仲教授曾说过,“语言和文化有密切关系,学习外语不仅仅是掌握语言的过程,也是接触和认识另一种文化的过程。”中国的英语教学尤其是高中英语教学往往目标更为直接,旨在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应付高考。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句意及语法分析,而忽视了文化背景知识教学。《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一步拓宽其国际视野,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使命感,形成健全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教学,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不仅十分重要,也十分必要。

一、新课程标准中英语教学文化性的体现

《新课标》中,首次明确地将“文化意识”作为高中阶段英语课程目标之一,指出高中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合发展的基础上。这五个方面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其中,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障,包括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三个方面。

“文化知识”是对中外文化知识的掌握,如历史、地理、风俗习惯等;“文化理

解”是对中外文化及其差异的理解过程和理解能力;“跨文化交际意识”是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度以及根据交际语境调整自己的语言理解和语言产出的自觉性;“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根据所处文化环境和和交际各方的文化背景,在理解并尊重交际各方文化身份的前提下,恰当、得体地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二、教育导向是造成师生跨文化意识薄弱的重要原因

实际上,通过对部分教师及高中学生的走访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高中教师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理解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由于高中教育依旧是围绕着高考在进行,评价英语教学方式依然是以学生学业成绩为主。此外,虽然文化意识被列入了英语课程总目标,但在考查中并没有得到较多的体现。相反,学生英语语言知识的掌握程度仍是教学考查的主要内容。这样的现状导致教师教学的过程免不了过分强调和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课堂上教师依然采取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全力以赴地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进行教学,忽视对相关文化的介绍和引入。在另一方面,调查也表明,课堂正是学生获取文化知识的主要途径。但学生接触文化的机会少,怎能谈得上让他们理解文化内涵,增强文化意识呢?

三、借助经典影片鲜活文化背景知识。

现行高中英语教材分11个模块,内容丰富,涉及领域宽泛,其中蕴含了很多文化信息。我们可根据课文的内容选择对应的影片中的经典片段将文化教学渗透其中。例如,必修1Unit 1 Friendship中的主阅读“Anne’s best friend” 就含有丰富的文化信息。课文讲述的是安妮为了逃避纳粹追捕与家人隐藏小阁楼的日子里与日记为友,记下自己当时那种孤单无助惶恐的真实感受。在教授本课时,我首先让学生了解作品发生的时代背景。通过观看影片“安妮日记”中的经典片段,很直观的认识纳粹对待安妮那样的犹太人的残酷,以及安妮当时的孤单无助惶恐的心情。这样学生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既理解了文章的内容又很容易总结和归纳出人物的个性特征。比起逐句翻译然后让学生分析想象剧中人物的形象当然就显得高明和科学了很多。

四、在中西文化对比中进行文化渗透。

英汉两种语言都体现了不同的文化特征。学习英语语言的过程就是认识英语国家文化的过程。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将中西方文化对比讲解,会使学生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例如,人教版高中教材必修三unit 1 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中就蕴含了丰富的跨文化信息。文中介绍了不同国家的不同节日,比如庆祝春天来临的节日,有中国的春节,英美国家的圣诞节以及日本的樱花节等等。我在讲解本单元的时候就将中国的春节和西方国家的圣诞节,中国的清明节和墨西哥的亡灵节,中国的乞巧节和和西方的情人节进行了对比学习,让学生找出这几组节日的异同点,通过比较学习理解文化的共性及差异。又如,必修四Unit 4 Body language中也含有丰富的跨文化交际的信息。课文中讲到,日本人初次见面时以鞠躬来互相问候;英国人通常与别人保持一定距离,不会用身体接触陌生人;西班牙、意大利或南美国家的人则会站在离别人很近的地方,而且很可能用身体接触对方。

同时我会给学生补充很多其他方面的文化差异。例如称呼差异,“comrade”是社会主义国家所特有的称呼,在英语国家称呼不知其名的陌生人常用Si r和Madam;招呼差异,我们中国人见面打招呼时习惯说:您吃过了吗?(又称,eating culture);而英美人见面打招呼通常问“How do you do!” (又称doingculture) 。回答差异,当别人问是否要吃点或喝点什么时(Would you like somethingto eat or drink?) ,我们通常习惯于客气一番,回答:”不用了”、”别麻烦了”等。按照英语国家的习惯,你若想要,就不必推辞,说声”Yes, please.”若不想要,只要说”No,thanks.”就行了。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含蓄和英语国家人坦荡直率的不同风格。

类似上述的中西日常交际礼仪的文化差别还有很多,如在告别、祝贺和赞扬等方面,中西文化差异非常大。英语教师应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文化渗透,帮助学生了解文化差异,逐步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伴随着文化教学在高中进一步的深入和落实,教学中必将出现更多的问题,但是只要广大师生都能转变对文化教与学的态度,都以宽容、热情之心不断实践,集思广益,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英语文化教学之路定会呈现越走越宽阔的新景象。

上一篇:小学数学教学要慢些 下一篇: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方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