禄劝县核桃林下中药材栽培的可行性及对策

时间:2022-03-08 05:56:01

禄劝县核桃林下中药材栽培的可行性及对策

摘要 禄劝县海拔高差大,国土面积以山为主,是典型的立体气候,野生中药种类多、品质好,适宜中药材生长。随着全县核桃种植面积的扩大,其他作物种植面积不断被占用,农村群众家庭收入明显减少,广大群众现实生产生活受到影响,利用核桃林下土地资源,发展中药材产业,技术、经济都可行,找到切实可行的对策后,可实现以短养长,解决农民现实生活来源,实现核桃与中药材种植产业的协同发展。探讨了禄劝县核桃林下中药材栽培的可行性,并提出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 核桃林下;中药材;栽培;可行性;对策;云南禄劝

中图分类号 R2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5-0117-01

禄劝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有明显的立体气候特征,呈垂直变化,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特点,雨量适中,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无霜期234 d,多年平均降水量966.4 mm,生态条件好,土壤、空气和水源极为纯净,是中药材野生和栽培的适宜区,且适宜栽培的品种较多。根据2012年全国中草药普查调查结果显示,县域内生长着2 000余种野生动、植物中草药,历史和现实生产状况也证明了该县的自然条件是中药材生长的极佳地区之一。2011年末,禄劝全县耕地面积2.45万hm2,年末总人口47.6万人,人均耕地面积约513.33 m2,在联合国确定的人均耕地533.33 hm2的警戒线以下。然而,禄劝县规划用5年时间种植7.33万hm2核桃,核桃林下及林间约有6.67万hm2的土地在核桃未产生效益的5~6年时间之内空闲或种植其他作物,种植高秆作物将极大地影响主要种植品核桃的生长,为实现农民增收致富,对核桃林下及林间中药材栽培的可行性及对策进行探索就极为重要。

1 核桃林下中药材栽培技术可行性

1.1 产业环境条件

禄劝县是发展核桃产业,在规划种植的7.33万hm2核桃林下有约6.67万hm2的土地在核桃未产生效益的5~6年时间之内空闲或种植其他作物,种植高秆作物将极大地影响主要种植品种核桃的生长,生产效益差,种植一般粮食作物又受到核桃的影响,不利于耕作,而且生产成本增加,效益低。开展核桃林下中药材栽培技术推广及其产业发展,不仅有利于核桃生长,促进核桃产业发展,还有利于其林下土地的水土保持、培肥及药材的合理开发利用,推动核桃与中药材2个产业的协同发展,使其更好地产生经济效益,利用并保护好土地资源,为广大药商及消费者提供优质药材原料,促进广大种植户增收致富。随着药材栽培规模的扩大、品种的增多,加工和销售企业的增加,中药材产业将成为禄劝县新兴绿色的高原特色产业之一,成为富民强县的优势特色产业,将带动几万甚至十几万人的就近就业增收。

1.2 人才技术条件

首先,禄劝县是典型的农业大县,植物栽培和动物养殖是全县农业农村经济的主要来源,相关专业人才门类齐全,应有尽有,他们过去主要是以粮食作物、林果业、畜牧业技术指导工作为主,通过学习培训,使其实现向药用植物栽培和药用动物养殖等技术的无缝对接是完全可行的。近年来,因产业发展需要,通过学习培训后,开展药用植物栽培和药用动物养殖技术推广应用的专业技术人才也大有人在,如科技、农业和林业等部门至少几十人。其次,通过科技部门组织企业、农户在“云药之乡”建设的近5年时间里,实施省、市科技计划项目期间到各乡(镇)项目区乡、村组织开展了不少有关药材栽培的技术培训,企业自身实用型人才有近200人的贮备。再次是参与项目实施和通过培训培养掌握和部分掌握相关技术的乡土人才近2 000人,开展核桃林下中药材栽培技术推广应用的人才和技术已经具备和成熟。最后,近年来由科技部门开展与省市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技术合作,为高尖人才、技术的引进创造了有利条件。

当然,要实现产业化发展则需要以企业为主体地培养药材加工类人才的培养与贮备工作。同时,政府可以引进高层次专业人才和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企业来组织相关技术的攻关和研究,以提高禄劝县中药材产业向高、精、深方向发展。

2 经济可行性

2.1 推动禄劝县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禄劝县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县,种植业以玉米、小麦、土豆、大麦、杂豆、水稻等粮食作物为主,养殖业以猪、羊、牛和鸡等畜禽为主,长期形成了种植分散、品种多、单个生产主体产量小、技术水平低、布局不合理、产品质量不高等状况。通过在核桃林下开展中药材栽培技术示范推广,利用中药材的生产周期短、见效快、属矮杆作物、不会影响核桃的正常生长,又能保证农户短期效益的同时,提高单位土地的利用率、产出率,有效地使核桃、中药材产业发展相互促进、协同发展,从而推动全县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2.2 推动核桃产业与中药材产业协同发展,促进广大种植农户增收致富

在规划种植的7.33万hm2核桃林下有约6.67万hm2的土地在核桃未产生效益的5~6年时间之内空闲或种植其他作物,种植高秆作物将极大地影响主要种植品种核桃的生长,生产效益差,种植一般粮食作物又受到核桃的影响,不利耕作,而且生产成本增加,效益低。发展核桃林下中药材栽培产业不仅有利于核桃生长发育,还有利于其林下土地的水土保持、培肥及野生名优药材物种的保护与合理的开发利用,推动核桃与中药材2个产业的协同发展,使其更好地产生经济效益,促进广大种植户增收致富。

2.3 为县域经济发展开发新的财源,促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禄劝县是全市或全省为市场提供的中药材和核桃产品产量极大的县区之一,为此,已有多户企业进驻禄劝县建中药材饮片厂和核桃加工厂,中药材饮片厂正开展前期建设工作,而核桃加工厂已进入中期建设阶段。项目的实施可极大地提高县域供给企业加工的中药材及核桃的质量和数量,为企业生产提供源源不断的原料,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将现有的优势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打破长期以来以销售原料为主的局面,实现就地取材,就地加工,提高生产、销售的附加值,为县域财政提供税收,增加财源,以形成县域新的经济增长点。

3 对策

3.1 加强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对禄劝县林下中药材产业发展的领导,应成立以县委书记任政委,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常务副组长,各有关单位领导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林下中药材产业发展办公室在县科信局作为常设机构,负责抓紧、抓实、抓好全县的林下中药材产业的发展[1]。

3.2 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政策和科技措施

科学编制禄劝县核桃林下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制定禄劝县核桃林下中药材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制定推进核桃林下中药材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制定一套适合当地核桃林下中药材种植及管护的技术措施等具体而可操作性强的扶持政策及技术措施,为禄劝县的核桃林下中药材产业建设和开发提供有力保障[2-3]。

3.3 强化相关技术培训和科技示范力度

每个项目村委会有3~5名技术骨干,每个自然村有1名技术明白人,从而推动核桃林下中药材种植技术的全面推广和普及。

3.4 优化布局调整

选择海拔在1 600~2 400 m的核桃及其林下中药材种植适宜区,优先支持“三好一高”(交通条件好、水源条件好、气候条件好、群众积极性高)的乡镇(街道)、村委会、村小组规模连片种植,充分发挥样板的典型示范和带动作用,大面积推广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区域化种植,狠抓县、乡、村、组标准化示范样板建设,使全县核桃林下中药材集中连片种植达到70%以上[4-5]。

4 参考文献

[1] 黄瑞平.2011年我省中药材种植发展主要思路[J].福建农业,2011(3):1.

[2] 李琳,韩烈刚,王俊英.京郊中药材种植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北京农业,2010(36):53-55.

[3] 冉懋雄.我国中药材种植的发展现状与建议[J].中国现代中药,2008(3):3-6,12.

[4] 王志芬,刘喜民.山东中药材种植现状及其发展对策[J].山东农业科学,2010(1):114-116.

[5] 徐芳,卢雪香,欧坚莲.气候条件对梧州市中药材种植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0(36):20596-20599.

上一篇:左胸微创切口在老年食管癌患者手术治疗中的临... 下一篇:西瓜小拱棚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