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会计本科案例教学探索

时间:2022-03-07 06:57:53

研究性会计本科案例教学探索

一、引言

研究性教学也称探究式教学,是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积极主动的探索创设案例或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学习,进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一种教学方式。近年来,随着教育部政策意见的提出以及我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的体系建设,旨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研究性教学模式日渐得到本科教育的重视。作为高等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学团队,笔者为将研究性教学融入会计本科教学模式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实践,构建了以研究性教学为基础的会计本科案例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会计教学,本教学模式在以下方面实现了创新。首先,突破了以往会计专业研究性教学的范围,本教学模式不仅仅局限于一门或几门会计专业课程,其视角覆盖于整个课程体系,并贯穿会计本科教育,因此更应当理解为一套可以应用于专业学科的人才培养模式。其次,突破了传统案例教学的内容,本教学模式不仅仅局限于公司个体案例,而是实现了案例研究向实证研究的教学内容扩展,使学生的视角由公司个体延伸至上市公司整体,在更高层次激发了其研究创新能力。此外,笔者还在此基础上对研究性会计本科案例教学模式进行了整体设计与流程梳理,并认为,本教学模式为会计专业在本科阶段培育具备研究创新能力的科研型会计人才以及为日后深造提供了可能,其不仅是对我国会计本科教学模式,更是对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积极而有益的探索。

研究性会计本科案例教学模式可用图1表示为一个投入-转化-产出系统。该教学模式可以适用于会计本科教育的一门专业课、一个专业方向甚至整个学科。如图1所示,本教学模式的基本设计思想是:学生是整个投入-产出系统中的主线,教师应当通过教学过程的安排、教学内容的设计,在整个教与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并从中获取会计专业知识,培养并开发其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最终成为优秀的会计人才。其中,以研究为基础的课程体系贯穿投入-产出系统始终,形成一套完整的会计本科案例教学模式。

二、研究性会计本科课程体系设定

在以旨在培养大学生研究创新能力的会计本科教学中,如果研究性教学只针对一门或者几门课程效果将十分有限, 因此, 本教学模式将基于会计本科专业的整体课程体系展开,并在学科门类教育和自主教育层次上进行如下设定,最终形成会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该课程体系将贯穿本教学模式的投入-产出系统。

(一)研究方法论课程的开设 研究方法论课程不仅为研究性教学中研究思想、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的讲授奠定了基础,更为学生进行后续的研究或创新性实践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和方法。针对会计专业,研究方法论课程可以进行但并不局限于如下设计。首先,为了使学生了解会计研究思维方式、整体流程以及必须遵守的学术道德规范,应开设科技文献检索、财经应用文写作等相关课程。其次,为了使学生掌握会计学科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应开设计量经济学、数理统计方法应用(Excel、SPSS、STATA)等相关课程。最后,为了使学生形成对会计学科的整体认识以及综合性思维能力,应开设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等)专业导论、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等)专业研究方法论等相关课程。

(二)主干课程的研究性教学 针对会计专业全部主干课程全面推行研究性教学模式,涉及课程包括:财务会计学、财务管理、财务报告分析、高级财务会计、审计学等。鼓励讲授主干课程的教师在授课中采用启发式、案例式、研究式、研讨式等多种研究性教学模式,完善研究性教学方案设计,科学安排案例教学内容和进度,将知识传授与研究方法和研究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

(三)导师责任制的创新性实践 在培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后,应进一步通过科研创新实践活动来锻炼、培养和积蓄能量。在导师制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高校应搭建起研究型毕业设计(论文)、大学生创新(创业)试验计划、大学生学科竞赛等较高层次的科技创新实践平台,建立以导师为核心的研究团队,引导和指导学生参与较高层次的创新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研究性会计本科案例教学过程

对具体课程而言,作为图1的重要环节——投入和转化过程可视为一次完整的教学过程,一般可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教师和学生在各个环节中的角色显然有别于传统的会计教学(见表1)。如表1所示,本教学模式试图通过研究性教学引导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而由于学生的行为难以控制和把握,因此笔者从教师的角度对研究性会计本科案例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进行梳理,以期为教师开展研究性教学提供参考。

(一)教学的课前准备 研究性案例教学的课前准备主要包括科学合理选择案例内容和创设案例的问题情境。在研究性案例教学之前,教师需清晰传授基本会计理论和知识,并适时根据教学进度,针对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精心选择与之紧密联系的案例或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和分析,从而实现案例教学与传统会计教学的有机融合,并使案例教学始终围绕于专业课程本身。在设计具体的教学方案时,教师应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冲突”,引导学生大胆的“设疑提问—探究分析—发现问题”,使学生在明确研究目的之后,产生强烈的研究欲望,进而融入与案例或问题有关的情境中。

(二)教学的课中组织 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开展案例讨论并进行课堂的多媒体报告,或者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案例的课堂辩论。小组合作的意义在于:多人的参与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使彼此感到思维过程外显化,而多人之间的观点冲突可以更好的进行反思和评判,而且最重要的是,小组合作形式为学生创造了一个积极探索、主动参与、独立创新、大胆展示的环境和平台。 教师作为小组报告或讨论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清晰的把握教学目的, 通过适时的提问、补充或者总结掌控案例报告或讨论的方向和进度, 使研究性教学活动自始至终围绕着案例或者文献。

(三)教学的课后评价与考核 为了改进教学,教师在课后应将学生、专家、同行和领导的评价相结合,全方位的评价研究性教学的实施效果。同时教师可以在同行之间互相交流教学理念、教学设计和教学经验等,促进教师之间的接纳和认同,继而有效的推动和改进研究性案例教学模式。另外,对学生而言,研究性案例教学的结束只能算是起点而不是终点,该教学模式增加了对学生的会计思维、实务技能和研究能力的考核。由于研究性案例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案例或者实证研究的命题和方法,这也将成为学生进行进一步研究实践的起点,因此,课程论文、课题研究、创新实践活动等将成为传统考核模式下的辅助考核方式。

四、研究性会计本科案例教学内容设计

案例教学的基础是案例或者问题,因此,除课程体系、教学过程外,该教学模式在案例教学内容上也进行了具有研究性内涵的创新。首先,以问题为导向设计教学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研究性学习;其次,从案例教学拓展至实证研究教学,开拓学生的研究视角。

(一)以问题为导向设计教学案例 小标题的形式将便于教师组织设计教学案例的内容,案例内容可以比作一个垂直站立的圆锥体(如图2),这一形状反映了一个逐渐聚焦的过程,而不是在每个阶段都有大量的信息收集过程。研究性会计案例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使学生更深入地掌握案例所涉及的会计知识点,更希望案例能表达一些思想,激发学生思考,知识点的查阅和理解较为容易,而这些思想则不容易接触或体会到,因此教师需要针对教学内容的每个环节创设问题情境,使问题存在于整个研究性教学过程中,并使整个教学活动由问题探究、问题解决、新问题展开而不断深入,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如图2a所示,处于圆锥体顶端的公司个体构成了案例研究的观察视角,按小标题的形式教学内容可以按如下设计问题。在“公司的基本背景”部分中,适用问题可涉及:公司或组织的历史、行业和/或公司概览、主要产品/服务、组织架构、事件的基本情况等。在“具体关注的会计领域”中,适用问题可涉及:事件所涉及的会计事项、相关事项的会计政策/准则、行业和/或公司的特定会计政策/准则等。在“具体存在的会计问题”中,问题可涉及:公司的具体账务处理、与会计政策的一致性、与账务处理相关的财报信息(非会计性)等。在“结论”中,问题可涉及:与账务处理相关的政策信息、账务处理的原因、公司动机等。

(二)从案例到实证教学的拓展 由于实证方法趋于会计研究主流地位,该教学模式为此增加了会计实证研究内容。案例教学加深了学生对公司个体会计问题的理解,而实证教学通过对与案例相关的实证会计文献的阅读并报告,将促使学生就某一会计问题从公司个体延伸至对上市公司、资本市场整体的理解和思考上。案例教学作为实证教学内容中的起点,有助于降低实证研究本身的枯燥性和复杂性,也有助于学生更为容易且直接的接触前沿的会计研究成果,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对更高领域会计问题的研究创新能力。在教学内容的具体设计中,教师需要选取与公司案例研究问题相关的学术文献,同样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阅读并学习实证研究的已有成果。

如图2b所示, 上市公司整体将构成实证研究的观察视角,教学内容同样按小标题的形式可以按如下设计问题。 在“研究背景”部分中, 适用问题可涉及: 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的会计问题、相关的会计政策/准则、 资本市场的相关政策、研究的现实意义或政策含义等。 在“研究假设”中,适用问题可涉及:研究所涉及的具体会计问题, 与会计问题相关的理论等。在“研究设计”中, 适用问题可涉及: 研究的样本选取来源、数量及标准,研究模型的建立、研究变量的选取和含义等。 在“研究结论”中, 适用问题可涉及: 实证结果的分析、 与研究假设的一致性、研究结论的现实启示和意义等。

五、结论

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环境的变化,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但需求标准也在不断提高。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会计本科毕业生希望具备更好的研究能力以继续深造适应社会的需求。为此,作为高等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学团队,笔者在改进会计专业教学模式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积极而有益的探索。如图1所示,基于研究性教学的会计本科案例教学模式将旨在为社会培养(产出)两类会计人才。一方面,试图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更为深入的了解上市公司具体的会计实务,旨在培养学生实务能力,使其成为实务型人才。另一方面,试图从案例过渡至实证教学,使学生较为容易且直接接触更为前沿的实证会计研究思想和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研究精神,使其成为科研型人才。笔者认为,基于研究性教学的会计本科案例教学模式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所指出的培养会计专业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提供了有益途径,该教学模式对于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甚至于对我国目前所提倡的研究型本科教学体系的建立都将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本文系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改项目“财务会计学案例与实证教学模式研究”、“研究型本科教育案例式教学模式探讨”阶段性研究成果,同时得到了专业建设项目“会计学专业建设”和“会计学优秀教学团队”资助]

参考文献:

[1]陈希:《改革创新构建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体系》,《中国高教研究》2003年第11期。

[2]屈波、程哲、马忠:《基于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教学的本科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中国高教研究》2011年第4期。

[3]鲍建青:《基于探究式教学观的案例教学研究——基于〈基础会计〉》,《财会通讯》(综合·下)2011年第6期。

[4]颜廷丽:《高校开展研究性教学的理性思考》,《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年第4期。

上一篇:浅谈被忽略的暂时性差异 下一篇:国内外居民收入分配理论研究的综述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