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体态语言,架起师生沟通的桥梁

时间:2022-03-07 01:00:17

借助体态语言,架起师生沟通的桥梁

摘要: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体态语是一种有效的教学载体,通过教师丰富多彩的体态语展示,拉近师生关系,让学生更愿意接受语文学习。教学中通过体态语辅助教学,传递感情信息和知识信息,加强课堂教学交流,从而使教学中的交流更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体态语;教学

体态语言是指人们借助身体动作来传递信息,交流感情,表示某种意义的信息系统。主要包括头、脸、眼、手、身姿等几个方面。教学中体态语的直观形象,可以弥补语言的不足,给学生一种动态和变化的感觉,增强学生的感性体验。

一、运用体态语制造动态生成课堂

教学中适时地运用体态语有利于带动课堂的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学阶段的学生,注意力通常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不强的特点。所以教师要结合教学情境引入适当的体态语,用动态的教学方法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中辨析词义是常出现的内容,课文中出现“抛”“扔”等动作词语时,教师可通过实际演示,让学生理解两个动作的区别,有了体态语言的辅助,学生的认识会更深刻。

二、运用动态语言进行动作表演

小学生仍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体态语的模拟性和象征性可以引发学生的丰富想象,教学中借助体态语来表达一些语言难以表达的动作和情感,更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加快理解知识的步伐。如,《穷人》歌颂了渔夫妻子桑娜的高尚道德情操,在教学中利用形式多样的体态语(桑娜决定抱养孩子后的复杂表情等),设定问题情境,师生共同表演,加强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同时也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

三、运用体态语言培养良好品德

道德品德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教学中通过体态语进行言传身教,更富有说服力,也更能被学生所接受。如,在一次教学中文章涉及环保问题,考虑到如果只是进行空洞的传教,是无法真正让学生感同身受的,也无法激起学生的内心需要,此时正好发现教室有某些学生随手丢弃的废纸等,我弯腰捡起,丢进垃圾桶,这时我发现很多学生都低头看看有没有随手要扔的垃圾,有几个学生很不好意思地捡起垃圾扔进了垃圾桶。抓准时机,运用恰当的体态语,更能引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

总之,丰富的体态语有利于语言的理论的发展,更能增强教学的效果,增加吸引力与感染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不可或缺的教学方法,是促使情感体验升华的重要教学手段。因此,教师要不断研究,更好地把握体态语言,为建立高效课堂而不断努力。

(作者单位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古林镇薛家小学)

上一篇:构筑生活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下一篇:人文关怀,情满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