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社会电视媒体惠老服务的反思与对策

时间:2022-03-07 10:50:18

老龄化社会电视媒体惠老服务的反思与对策

摘 要:作为老年受众首选的“精神陪伴”,电视媒体针对老年人群体的专门性节目少之又少,与这一特殊群体的现实需求无法匹配。电视媒体提供的惠老节目应当更有针对性,更凸显服务功能,更具互动性。家庭惠老信息服务平台应当成为电视媒体的一个重要功能体现。具体对策为:开设老年频道;增强人机互动;线上带动线下;解决资源补偿问题。

关键词:老龄化;电视媒体;惠老服务;反思对策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10-0121-02

当前国际上通常采用两个标准来界定老年人社会:其一是联合国在1956年推荐的65岁,其二是在1982年召开的世界老龄问题大会上所推荐的60岁。发达国家一般遵循第一个标准,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则一般采纳后者。就我国而言,在196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老年学与老年医学学术研讨会上,60岁被规定为老年期;1981年第二届会议建议将65岁作为老年期的起点年龄(此建议并未被采纳)[1];经过数次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二条明确规定:“本法所称老年人是指六十周岁以上的公民。”因此在我国,老年期法律界定的起点年龄为60周岁。

国际惯例是将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7%作为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按照联合国的统计标准,我国在2000年就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2]。根据国家统计局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年末,我国60~64周岁人口数为5866.73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4.4%;65~69周岁人口数为4111.33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3.08%;70周岁以上人口数为7781.39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5.83%[3]。从2001年起,平均每年增加596万老年人口,年均增长速度达到3.28%,大大超过总人口年均0.66%的增长速度[4]。根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公布的数字,到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5]。由此可见,中国社会已经进入快速老龄化阶段,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将关系到整个老龄化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一、老年受众的信息需求与媒体接触习惯

目前国内很多研究是基于马斯洛需求层级理论探讨老年人群体的需求状况。美国耶鲁大学的奥尔德弗在此基础上,提出三种核心需要:生存、相互关系、成长。老年受众的信息需求也不外乎这三个方面。基于生存需求,老年人普遍关注民生类、医疗保健类信息;基于相互关系或称为社交需求,老年人对于文体活动类、旅游类信息表现出较大的兴趣;基于成长需求,老年人侧重于科普知识类、教育类信息,这也是其求知需求与自我价值实现需求的集中体现。

就老年人选择信息渠道的比例而言,从高到低依次为电视、亲朋好友、图书报刊、广播、网络、讲座[6]。电视媒体高居首位。这主要是因为,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现代家庭观念的转变,空巢家庭数量增加,老年人容易产生心灵上的孤独感和精神上的空虚感。而电视媒体因其屏幕大、内容多元化、感染力强以及家庭普及率高等媒体属性,自然而然成为老年人“家庭精神陪伴”的首选。这一点在农村地区尤为明显。“村村通”政策使电视机在农村甚至更偏远地区的普及率明显高于其它媒体。即便出现了网络新媒体,由于老年人群体接受新鲜事物的速度较慢,掌握网络操作技术的能力较弱,而电视机操作简单,因此更受青睐。当前,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出现分流了大批年轻电视受众,但对老年受众的分化作用不明显。老年人群体的媒体接触习惯相对稳定,在电视媒体受众中的数量以及接触时段广度和时间长度上均处于首位。

二、我国电视媒体惠老服务的缺位

电视惠老服务属于媒体公共服务的范畴。我国所要推进的电视媒体公共服务体系,是“政府主导的、以满足农村的基本视听权益为重点、以均等化为目标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7]。电视媒体既然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就应当面向广大社会公众,以保障公共利益作为媒体的“立业之本”。社会公众既包括主流精英,也包括社会弱势群体和边缘人群,比如老年人群体。公众需求是多元化的,公众能分享到多元化的媒介内容也是公共利益的题中应有之义。

然而反观现实,当前电视媒体针对老年人群体的专门性节目少之又少,与这一特殊群体的现实需求无法匹配。这一切归因于经济利益的驱使。传媒产业化发展张大了其自身的经济属性,使其在经济活动中带有明显的趋利性,从而沦为“经济人”。资源的稀缺性使得“经济人”的思考和行为趋于在即定的约束下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于是,电视媒体常常以收视率为导向,主动放弃那些社会效益好、但制作成本高、经济回报少的公共服务类栏目,转而投向成本低、见效快、能赢利的娱乐类节目[8]。

这里还涉及电视媒体“有效受众”的选择问题。所谓“有效受众”,是指“含金量”高的受众群体,具体就是指“高学历、高收入、高消费”人群。对媒体而言,他们是“高质量的商品”,可以向广告商卖出高价[9]。而老年受众则是“无效”人群,没有“利用价值”,容易被媒体忽略。目标受众选择的功利性使媒体内容趋向单一,这也造成了电视媒体惠老服务的缺位。

三、构建以电视媒体为核心的家庭惠老信息服务平台

作为老年受众首选的“精神陪伴”,电视媒体提供的惠老节目应当更具针对性,更凸显服务功能,更体现互动性。从这个意义上说,家庭惠老信息服务平台应当成为电视媒体的一个重要功能体现。

1.开设老年频道:打造多元实用的信息空间

老年频道整合所有面向老年人群体的节目内容,能够节省老年受众搜寻节目的时间和精力,也更有利于根据老年受众的日常作息规律编排节目。老年频道以“全心全意为老年人服务”作为频道宗旨,信息内容既要做到丰富多元又要力求实用。比如,养生保健类节目专门针对老年人健康问题,可以根据不同时令设置不同版块;医疗卫生类节目除了介绍最新医疗技术,还可为老年受众就医提供具体指导;旅游类节目介绍各地的风土人情,推荐适合老年人的游览线路以及提醒老年人旅行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教育类节目可以组织专家向老年受众普及琴棋书画、体育健身、古玩收藏、理财保险等方面的知识。老年频道的制播人员要时刻关注目标受众的需求变化,做好收视行为的跟踪调查,及时调整与改进节目内容,最大程度地满足老年受众的收视需求。

上一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话的浅析 下一篇:关于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中出版物编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