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下来看 不一样的精彩

时间:2022-03-06 11:43:32

于永正老师“要蹲下来看孩子”的观点对我们的影响颇大,可俗话说得好,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作为教育工作者,谁都知道蹲下来看孩子有多重要,但能够完全蹲下来看孩子的却可谓凤毛麟角。特别是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不少教师更是有意无意地从成人的角度引导和评判孩子们的作文。因此我倡导教师要蹲下来观察孩子的世界,蹲下来解读孩子的习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走入孩子的心灵,品味出稚嫩文字所呈现出的不一样的精彩!蹲下来看孩子的作文,我们又该怎么做呢?我谈一下几点看法:

1 蹲下来解读孩子的认知和审美

儿童的生活有别于成人,由于受到认知水平的限制,他们的生活虽然丰富多彩,但大多是感性的,他们对事物的认识也是以感性为主,少理性、多情趣。因此,我们在读孩子的习作时,不妨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放开成人的理性,丢掉伦理的枷锁,用同样纯真的心去读,切不可超越孩子的认知水平,用那种揠苗助长式的期待来催熟孩子的思想和观念。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启发孩子的想象力,让孩子敞开天真、幼稚而奇妙的心灵,并展开想象的翅膀,写出真感觉,表达真性情,这样才能达到新课标“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下来”的要求,从而走出“大、空、假”的习作怪圈,真正做到以心写文,文为心声的目的。在一篇题为《我的爷爷》的习作中,一个学生选择的材料是:爷爷助人为乐的品质令他敬佩――在爷爷住的那个大院里,家家户户用的都是爷爷给烧的水,而爷爷给大家烧水从来不收钱;爷爷的绝活令他敬佩――爷爷会“滴”水,他给大家烧的水全是半开水龙头“滴”来的,自己不需要缴水费。读到这样的文章,如果我们以成人的理性来评价,那么所能给孩子的必然是一个“选材不当”甚至“立意不高”的评判。但如果我们站在孩子的角度,用同样幼稚的价值观、道德观来解读,那么,爷爷的形象又是何等的真实可信、丰满圆润!袁微子老前辈不也倡导给不切题的习作“换顶帽子”吗?唯其真才可爱,习作的可爱不就在于其纯真、直率、天真无邪吗?至于“滴水”问题,完全可以在对小作者的观察之“细”、对人物、对习作之“真”给予充分肯定之余加以引导,以帮助孩子提高辨析是非的能力,促进是非观的形成。

2 蹲下来解读孩子的思维和表达

儿童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步向抽象逻辑过渡,但远远不及成人那么缜密,表达上也有异于成人,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他们常常会如“蒙太奇”一般把繁杂的生活、奇异的自然和多维的思考“剪接”到一起,采用意识流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感,常常词不达意甚至离题万里。同时,他们又具有极强的模仿性,常常会在无意中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与所学过的课文、所读过的名篇佳作结合起来,学用其语言、仿用其表达方式。对于这样的习作,如果从成人的高度来看,以简单的“莫名其妙”或“思路欠佳”来砍杀,势必会扼杀孩子的积极性,导致孩子对习作产生畏惧情绪,进而提到习作就头痛。就拿一个三年级孩子所写的《美丽的白云山》来说吧,尽管其在构思上有模仿《庐山的云雾》之嫌,但“课文无非是个例子”、“要让学生学会阅读和表达的技能,能举一反三”(叶圣陶语),孩子能在自己的习作中巧妙地模仿所读范文之表达方式,能够学以致用,不也是极为难能可贵的吗?否则,我们还要求他们读那么多文章干嘛?况且,批阅也好、评等也罢,其根本目的还不是都应归咎于激发孩子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

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只有蹲下身子,从孩子的实际出发,解放孩子的心灵,努力营造一个畅所欲言的语言环境,让孩子们爱怎么观察就怎么观察,爱怎么思维就怎么思维,爱怎么表达就怎么表达,真正做到无拘无束、自由倾吐,这样才可以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从而写出真实、有韵味的文章来。

上一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创识新意的培养 下一篇:中学政治导学式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