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子鼓演奏有助于儿童左右脑的开发

时间:2022-03-06 11:35:35

架子鼓演奏有助于儿童左右脑的开发

【摘要】架子鼓是打击乐器中最活跃的乐器。它让音乐变得更加丰富饱满,一个好的鼓段编配,能够让音乐本身更具感染力,更加充满力量,再加上架子鼓本身可以以独奏的形式表现音乐,所以就音乐而言,架子鼓是一种越来越不可忽略的器乐之一。学习架子鼓能降低孩子学习上的挫折,从当代教育理论的眼光来看,架子鼓教学已成为音乐教育的新趋势!因为,架子鼓最容易发出声音,没有音准上的困扰,能满足孩子制造音响的欲望。通过错综复杂的四肢配合,对学员的左、右脑的开发和训练起到了其它乐器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架子鼓 最活跃 教学 开发

二十世纪中期,摇滚乐(Rock)在美国风靡起来,旋即在世界掀起强劲的旋风,由于爵士鼓变化多端的节奏和鼓手高超的演奏技艺,迅即成为摇滚乐中不可缺少的组合型架子鼓器了。摇滚乐以它强烈金属的音响和丰富多变的节奏,使人产生音的摇晃滚动感觉,特别招致青年人的垂青。也就是说架子鼓是打击乐器中最活跃的乐器。

1.演奏形式

架子鼓是用以演奏摇滚、扭摆及爵士音乐的架子鼓器,在长期的演奏过程中,形成一套固定的节奏类型,如:迪斯克、伦巴、探戈、桑巴、恰恰、波莱罗等节奏。这些节奏型气纷强烈、节奏鲜明,各自具有独特的风格。

在乐队中鼓手掌握着乐曲的速度和节奏等重要环节,尤其是在爵士乐中,鼓手特别需要与其他乐手保持良好的合作状态,比如“切奏”时鼓手的干净利落就在其中起着很大的决定作用。另外在爵士乐中,鼓音色的控制、力度的控制以及速度的控制都是体现鼓手技巧的重要因素。架子鼓的出现,让音乐变得更加丰富饱满,一个好的鼓段编配,能够让音乐本身更具感染力,更加充满力量,再加上架子鼓本身可以以独奏的形式表现音乐,所以就音乐而言,架子鼓是一种越来越不可忽略的器乐之一。

2.架子鼓演奏有助于儿童左、右脑的开发

学习架子鼓能降低孩子学习上的挫折,从当代教育理论的眼光来看,架子鼓教学已成为音乐教育的新趋势!

因为,架子鼓最容易发出声音,没有音准上的困扰,能满足孩子制造音响的欲望。通过错综复杂的四肢配合,对学员的左、右脑的开发和训练起到了其它乐器所不能替代的作用,架子鼓没有音高的限制,最容易被孩子接受,所以孩子应从节奏乐器学起,节奏是音乐的核心,而架子鼓是所有乐器中主宰节奏的灵魂。学习爵士鼓后如果再去学别的乐器(如钢琴、吉他等)变得轻而易举。

有人说,爵士鼓 它总是那么默默的,不需要言语,就轻易猜透你的心思。像匹健壮的骏马,带你驰骋于辽阔的原野,洒脱,飘逸……

它不是我真正的恋人,因为它只是一堆铜铁,塑料皮堆成的乐器。但却胜似我的恋人。因为它懂得我的需要,总是适时的给我鼓励和安慰,更难能可贵的,是它也有情感,它可以奏出人类心灵的真情之歌,表达出每个人内心深处的真实声音。它与正常的人类没什么不同,都可以是知心的倾诉对象。

3.情感的运用

每次压抑时,疯狂的敲鼓,成了我最佳的宣泄。让那激烈的鼓点,激撞着自己疲惫不已的心灵,燃烧着我缓将冷却的血液,牵引我灵魂,带我远离压抑,烦闷的苦海。让情感得以释放,心身得以超脱……

敲击而出的节奏,随着心绪,可以缓慢,沉重,也可以激烈,高昂,可以始终单一,也可以万千变化,总之,它就像一个非常懂你的体贴女人,了解你的需要,知道你的心性,配合你,达到精神的至上愉悦……

4.架子鼓活动能提高儿童的音乐感受力和理解力

架子鼓活动不仅能培养对节奏的准确感受和控制,还有较明显的特点,就是乐曲各声部发出的跳跃的音节、流动的旋律、立体多样的和声,使儿童从总体上领略一首乐曲的丰富内涵,以及不同的乐曲,不同的情感,不同的意境,不同的风格或不同的形象色彩等。架子鼓活动具有鲜明的对比效果,对儿童的音乐感受力和理解力,也有着不容忽视的帮助和促进作用。

增强音乐的感染力,不仅激发了儿童的学习兴趣,同时使他们在伴奏带的带动启发下,领略到音乐的美。比如:在教授打击乐《拔根芦柴花》时,教师活泼、欢快、优美的江南风味舞蹈,让儿童在欣赏这首乐曲的同时,感受到了江南的民族风格,甜美俏丽,此时,再进行架子鼓曲的训练,不仅提高了儿童的感受力,而且也加深了儿童对乐曲的理解力。又比如:在教授打击乐曲《水仙花圆舞曲》时,通过欣赏水仙花,设置“小朋友去看水仙花,以及围着水仙花闻香跳舞,然后回家情景。”使儿童进入到欣赏水仙花及围着水仙花跳舞的意境当中,使儿童能自然地掌握三拍子乐曲的演奏方法,增强了儿童的音乐感染力和对音乐的理解力。

5.架子鼓活动能够使儿童树立合作意识

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是儿童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及社会行为技能三个方面,作为社会行为技能中的合作技能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培养儿童的合作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架子鼓活动要求参与者必须有高度自觉地合作意识,使自己的演奏跟别人的演奏和谐,配合默契,形成相辅相成的密切关系,做到浑然一体。开始儿童是没有合作意识和相应的技术技巧的,但是,通过架子鼓活动不断地实践,反复练习,他们的合作意识将逐步提高,牢固树立,同时这一意识的建立,又将促使他们积极演奏,不断提高技能技巧,以便更好地进行架子鼓活动。比如:在教授第一个架子鼓曲《大马告诉我》时,儿童的合作意识较弱,敲鼓的儿童常常把鼓敲得很响,严重影响演奏的集体效果,经过多次活动儿童就有所提高。在进行打击乐活动《工农兵联合起来》时(这首乐曲是一首典型累加式乐曲,前半部分是三声部的交替配合,后半部分是三个声部依次累加)儿童就掌握较好,即能按时值、节拍演奏本声部,又能在累加时逐渐体现声势浩大的场面,达到良好的效果。到最后儿童在演奏《金蛇狂舞》这首乐曲时,儿童已能很好地在整首二拍子音乐中,打击三拍子的节奏,(乐曲的第九小节为全曲中唯一的一小节三拍子),而且在B段的演奏中,能够相互合作,交替演奏,使乐曲由弱到强达到乐曲的高潮,圆满完成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音乐活动中的架子鼓演奏活动是儿童在早期阶段最容易介入的乐器演奏活动。因此,做好打击乐活动中的架子鼓演奏对教育教学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上一篇:浅谈中学教育的改革思路 下一篇:新课改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