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农产品加工需求 推动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发展

时间:2022-03-06 08:03:58

把握农产品加工需求 推动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发展

编者按:农产品产地初加工,从农业生产过程看,是产后延伸环节,也是最后一道工序;从农产品加工生产过程看,又是第一道工序。它是农业生产和工业化加工之间的接续产业,一方面关系着农产品增值、农民增收的实现,另一方面也关系着农产品质量安全、消费者利益和加工企业降本增效的实现。研究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既是解决农业产业面临重大问题的基础,也是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为了加强学术交流,提升我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技术装备水平,展示相关科研成果,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的发展,由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主办,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农副产品加工研究所、《农业工程学报》编委会共同组织召开“全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学术研讨会”。研讨会围绕农产品产后清选分级、烘干、预冷、储藏、保鲜、包装、商品化处理及其它初加工过程等领域,开展研讨与交流,并为企业、厂商提供科技合作平台。

由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主办、农业工程学报和江苏大学承办的第一届全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学术研讨会于2011年10月13日在江苏镇江顺利举行。来自国家农业系统、粮食系统和国内各大高校的专家、学者及江苏大学师生两百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农副产品加工研究所沈瑾研究员主持研讨会。

当前我国已步入发展现代农业的新阶段,先进的物质条件和科学技术手段为发展优质、高效的农业提供了重要保证,如何通过与农产品加工业的联动发展,推动农业丰收效益最大化,确保农业丰收和农民增收不打折扣,是当前和今后我国“三农”发展的重大攻关问题,兼具重要性、必要性和现实性、紧迫性。

在会上,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朱明院长分析了我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详细介绍了我国农产品产地分布及产地加工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他指出,农产品,特别是鲜活农产品与一般的商品不同,远距离运输极易造成产品的腐烂变质和较大的损耗,因此,很多农产品适合就近就地加工而不适合远距离异地加工,尤其是初加工。农产品产地初加工不仅能避免远距离运输造成的不必要损失,减轻原本就非常紧张的运输压力,还能有效解决农产品买难卖难问题,稳定和提高农民种植、养殖的积极性。同时,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能大量吸收当地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有效延长当地的农业产业链,把产品优势变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从而调整和改善当地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促进区域间经济的协调发展。因此,做到大宗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是关系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健康持久发展的关键。

朱明院长最后就农产品产地加工的发展方向阐述了观点。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既是涉及农民和企业的增收问题,也是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可持续性发展问题,同时还是食品安全、健康消费问题,具有突出的公益性、公共性特征。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应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农产品加工业《十二五》规划提出的要求,加快转变增长方式,着力自主创新,促进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层次,拓展产业功能,推进综合利用,提高国际竞争力。要尽快实现由初级加工向高附加值精深加工转变,基本形成与国际接轨的农产品加工标准体系和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初步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研发机制和先进适用技术成果的推广体系,为农产品加工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本次学术研讨会汇集了10多位国内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同时筛选了一批优质的学术论文集结成册,以期达到正确认识农产品产地需求,分析我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寻求解决方案,以科技促发展良好目标。来自全国的各行业专家分别就粮食、果蔬等农产品产地加工的任务、关键技术和今后发展方向做了专题报告,并与参会人员进行了互动研讨。

上一篇:吃海鲜的细节需注意 下一篇:让你的食品更“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