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臊子面

时间:2022-03-05 11:47:15

巍峨的秦岭在家乡南部横亘,东逝的渭水见证了多少历史兴衰。 渭水之畔、秦岭之北,这片沧桑且又焕发生机的土地,便是我的家乡岐山。 我庆幸能生在这方山水之间,古公 父定居于此,展开了她悠久文明的灿烂画卷。 《诗经》 中“周原芜芜,廑荼如饴”是对她秀美容颜的传神描绘。

若有人想将这里的悠久历史和淳朴民风细细品味,我定会毫不迟疑地双手捧上一碗臊子面让他品尝。

一方水土,一种气质。 时光退回几千年前,一条在渭水兴风作浪为害一方的蛟龙在周文王射出的神箭下扑地而亡。 贤明的文王为了犒赏百官,安抚部众,便下令将蛟龙肉烹熟又加上汤水,起名“臊子汤”。然后在煮好的面条上浇上臊子汤,令众人以长幼尊卑为序分而食面。 因为人多汤少,吃完面后便将汤又倒回锅里,煮沸后供他人食用。 臊子面就这样神话般地诞生了。

从有记忆开始,臊子面便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 最难忘的是年迈的祖母亲手做出的臊子面。 每逢家有大事,祖母便亲自下厨,弯着腰,用粗糙却灵活的双手将和好的面团擀成薄薄的面饼,再用刀切成细长的面条。 当祖母变戏法般地将臊子汤浇在煮好的晶莹筋道的面条上,再撒上炒好的配菜——乌黑的木耳、翠绿的蒜苗、雪白的豆腐丁和金黄的黄花菜时,我便知道,马上就可以享受美味了。 可是还不能急,第一碗面要敬奉长辈或贵客,这是“周礼之乡”的千年传统。 然后我才可以从祖母手里接过发烫的面碗,津津有味地吃起来。 因为每碗中只有很少的面条,所以要吃上好几碗方可罢休。 虽然长大的我已经吃过很多不同的面条,但是它们无论如何都不能和“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的臊子面相媲美,它们所缺少的不仅是滋味,更是那份深厚的家乡情。

臊子面仿佛一根无形的线,将家乡人的生命历程连缀。 在喜庆欢乐的婚礼和孩子满月的酒席上,碗碗臊子面满含着对幸福美满生活的殷切期盼;在悲伤的葬礼上,臊子面便笼罩着无尽的哀思与怀念。 臊子面可以是逢年过节时一家人团圆的天伦之乐,也可以是远方游子浓浓的乡愁。 在这小小的碗里,条条面丝牵动着家乡人太多的悲欢离合,滴滴臊子汤溶解着家乡人太多的期盼、思念。

“碗碗蛟汤面,殷殷故土情”,臊子面穿越了几千年的历史云烟,它的味道沉淀成了岐山儿女最醇美的故土情结,它的汤水流淌成了周原沃土最深厚的礼乐绵延。 好一碗臊子面!它若无形的根须,带给我生命的给养与灵魂的慰藉,让我永远陶醉、徜徉。

(指导教师 程浩平)

上一篇:新型医生——医疗机器人 下一篇:让心情快乐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