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样大爷王德顺:活到老,潮到老

时间:2022-03-05 09:00:43

“79岁”“男模”,这两个不搭调的字眼,

一起搭配在王德顺身上,就两个字――“完美”。

不知大家在喊“张馨予还我姥姥棉被”的时候有没有发现,她这款衣服和之前“最潮大爷”王德顺光膀子在T台秀上穿的“东北花裤衩”如出一辙。

同样是东北范儿,28岁的张馨予穿上令人“震惊”,引来无数吐槽,而79岁的王德顺穿上就是仙风道骨。T台上,他上身、银发凛立,那健硕的肌肉和八块腹肌,让观众High翻全场,齐喊“老鲜肉帅呆了!”这,还是个看脸的世界么?

老爷子虽是凭借3月份的走秀为人熟知,但其实,他是我国著名的哑剧艺术家、活雕塑艺术家以及电影演员,和他演对手戏的可都是姜文、刘德华、巩俐这个级别的!

都快80岁了,还是这么潮,问他霸气何来,他说:“我不服老。”而普通人怎样才能做到不服老呢? 第一步:乐观精神――49岁北漂

“他永远是头发一甩一甩的,挺着很直很直的腰板,‘噔噔噔’地就飞过来了。”“特别天真,精力充沛。”老同事们对年轻时的王德顺,都持这样的印象。

所以,1985年,即使有保障的工作、舒适的住所、安稳的生活,49岁的长春话剧院话剧演员王德顺仍要离开长春,携妻子赵爱娟和儿女到北京发展。旁人都不感到奇怪,相反,那是符合他个性的事。

在那个年代,王德顺与妻子共同创作的造型哑剧(指没有台词,只做动作的剧)在流行二人转的长春备受冷遇。王德顺毅然决定到首都,继续这门艺术,“哑剧的舞台在北京,不在长春,那里的人看的是二人转。为了让世人看到中国人创造的一台哑剧,我们舍弃了一辈子积累的东西,拎包走人。”说这番话时,王德顺的眉宇间透露出自豪、坚定,没有丁点儿的懊悔。

即便生活发生了巨大的落差,但生性乐观的妻子一直支持丈夫,那股劲儿,就像是要把糊底的米饭吃出锅巴的味道来。

到北京的第一天晚上,王德顺与赵爱娟将一双儿女安顿在了朋友家,而他们自己却没有落脚的地儿。举目无亲,不知何去何从,两人路过王府井地下通道时,赵爱娟宽慰丈夫,“下边有弹棉花的、上访的,还有要饭的,就差艺术家了,咱们补上这个缺吧。”

睡地下通道并非长久之计,当时在北京租房子非法,又没有多余的钱住旅馆,王德顺一家只好借住在朋友家,经常在几个地方搬来搬去,西单、虎坊桥、煤渣胡同、大雅宝胡同、宣外大街……有时候一年之内会搬上八九次家。

没房子住了,王德顺难抑担忧,在天桥上漫无目的地踌躇,耷拉着头,平时的霸气全消了。这时候,妻子赵爱娟就会把他从郁闷中拉回现实,“喝粥去吧,手里不是还有20块钱嘛。”

有才艺的一家人琢磨着怎么也要从艰苦的生活中杀出一条血路。不久之后,王德顺和家人组成了一个家庭剧团,赵爱娟帮他编戏和排戏,女儿帮他钢琴伴奏,儿子帮他报幕和打灯光,他一个人负责演完整台哑剧。

王德顺带着家人走进高校巡演。“大学生们有文化,更能接受。”可是演出机会并不稳定。面对“明天的早餐在哪里”般的惶惑、沮丧或者怀疑,王德顺把这些担忧写进他的日记里――怎样焦虑演出没有落实,看到街头卖艺乞讨的人又是如何触动,搬进去不到5天的房子人家又要收回,他又是如何难过,“再也没有睡眠了。”

两年后,家庭剧团的高校巡演终于引起德国大使馆的注意,大使馆邀请王德顺去德国参加哑剧节,将中国的哑剧第一次带上世界哑剧舞台。“中国的吉普赛。”德国人如此评价这个来自中国的家庭话剧团。 第二步:勤健身――50岁练成“老鲜肉”

北漂了8年,王德顺终于在北京买了房,一家人安定了下来。子女考虑到王德顺已经50多岁,表演哑剧要蹦来跳去,担心他身体吃不消,不太赞成他继续演下去。

尊重子女的意见,王德顺不再到处演出了,可对艺术钟情的他,怎能止步于此?

1993年,罗丹雕塑艺术展在北京举行。王德顺和妻子一起参观,精美绝伦的雕塑给了王德顺灵感:做人体活雕塑。说做就做,他开辟了先河。

可是,演活雕塑时他全身涂满青铜,只在挡一片树叶,这样的暴露,会细微到每一个跪下来的动作,都要非常缓慢地蹲下。不久之后,他的膝盖里发出了咔嗒的声音,“我一想完了,咔嗒一下,演出就会前功尽弃。可我不想上医院,想要靠自己练。”

上世纪90年代初,北京健身房很少,只有一个国贸大厦,王德顺就到那里健身了。起初,他每天要在健身房锻炼4个小时,各种器械都练,用三年的时间把身体练得像雕像一样。“我都是被逼无奈的,被工作逼成这样的。”

每天游泳一个小时、上机械做力量训练一个小时、每周滑冰一次,在“小鲜肉”盛行的现在,王德顺硬是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健身,把自己练成了拥有八块腹肌、身材健硕的“老鲜肉”。

如此爱护自己身体的人,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他与他儿子很早之前就签了遗体捐赠协议。“身体不过在活着的时候是‘艺用人体’,死了以后当‘医用人体’,一点儿不浪费。”聊到这个严肃的话题,这个迈进古稀之年的老人竟然轻描淡写。 第三步:学无止境――70岁玩转电影圈

练得一副漂亮的身子板,不上大银幕太对不起自己了。

首次触电,那得追溯到2003年。当时,《天地英雄》导演何平正对戏里“老不死的”这个角色一筹莫展,无意间他看到关于王德顺的一次电视采访,他讲,“都说80岁太老了,可是在我看来,80岁了还得塑造自己、提高自己。”

这股狠劲儿,不正是“老不死的”这个角色所需要的吗?何平辗转联系到王德顺,邀请他出演“老不死的”一角,“人生需要不同体验,这何乐而不为呢?”他欣然同意。

根据剧情需要,当时67岁的王德顺需要学会骑马,导演何平担心他年岁已高,容易摔伤。不料,王德顺笑着说:“不算个事,我从马上摔下来保证稳稳落地。”正说着,他侧过身,骄傲地秀出自己一身肌肉,那表情,N瑟极了。

这给了何平导演一百个放心。在剧组的安排下,王德顺和姜文等几个剧中“侠客”一起练骑马,每天练3小时。那些年轻人每练半小时就要休息一下,而王德顺根本不休息,一鼓作气练完3小时,人不怎么累,倒是马被累得够呛。

也正是因为把“老不死的”表演得入木三分,王德顺受到越来越多导演的关注。后来,拍《功夫之王》,因为是一部英文电影,他还特地学了英文,每天跟着收音机练,演活了讲英文的“玉皇大帝”。现在,他出国时可以不用翻译,流利地和外国人聊天!

去年,拍《重返20岁》,戏份要求78岁的他还得会骑摩托车。“剧组也没给我时间练习,我上去一踩油门就把我摔了,摔得挺惨的,疼了一年,但骨头还算结实、没折。”他自嘲:“老不死的。” 第四步:看重家庭――永远是最为珍视的

年轻时的王德顺,开门不用手,一脚就把门踹开了,直来直去,横冲直撞,想干什么干什么。“你太野蛮了。”夫人赵爱娟总是打趣他,但她早已接受这是丈夫的天性。 “老鲜肉”王德顺的年轻秘笈是:不服老。

彼此欣赏与接纳,两人一生相互搀扶走到现在,赵爱娟更是王德顺身边温柔的陪伴。每次王德顺拍戏时,妻子总是尽量陪他一起去,照顾他的饮食起居。一次在越南拍戏,天气闷热,坐着不动都会不停地流汗,赵爱娟在一边不停地给他扇扇子。贴心的妻子、硬朗的丈夫,旁边的德国导演羡慕极了,不住地摆手,“太幸福、太幸福。”

因为时装周的T台秀走红的最初几天,王德顺几乎是在各家媒体的轮番采访中度过。妻子怕累着他,硬是不准他接受采访。但在一些执着的媒体三番五次地请求下,王德顺背着妻子在健身房做完采访。“我是悄悄溜出来的。”他对着记者的镜头,狡黠一笑,像个顽皮的孩子。

如今,商演和影视邀约越来越多,王德顺拍戏时,最挂念的就是刚满一岁的孙女小雨。只要一拍完戏,他心里最急的事便是回家抱孙女。没戏拍时,他喜欢宅在家里,“只有抱着孙女时才觉得轻松一点,才有天伦之乐的快乐之感。”

“别看他在家逗孙女的时候是个普通爷爷,一出门就可帅了。我的朋友们都羡慕我,你怎么有这么一个比年轻人还酷还年轻的爸爸呢?”女儿王遒说到父亲王德顺,一脸骄傲。

上一篇:一部好电影,可以“读”出来 下一篇:穿林海过雪原 打虎上山的探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