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贪戒嗔心清静/多病之身仍可百岁高寿

时间:2022-03-05 05:57:18

戒贪戒嗔心清静

姜桂珠,生于1899年12月9门,江苏六合人,现住南京雨花台区。

姜桂珠老人是个普通的家庭妇女,没有文化,但经过一个世纪的风雨人生,在高龄以后,努力寻找适合自己的精神乐园而皈依佛教,是一个在家修行的居士。

人是社会的人,人必然有七情六欲,必须和社会上的其他人打交道,因此,各种烦恼与生俱来,伴随人一生。人有了一定的年龄阅历以后,很自然地寻求精神归宿,寻求精神乐园。但是每一个具体的人又是如此的各不相同,如文化背景、教育程度、职业、居住地、民族、性别、疾病、事业成败、财产有无等等不同,形成了对精神乐园的不同追求。

姜桂珠老人平日烧香礼佛,念经文,听佛教音乐,使她的精神得到了寄托。

佛教要人们行善积德,就是一种保持心理健康、心情愉快、心态平衡的一个妙法。姜桂珠老人平时是一个性格开朗、乐于助人、与人友善的人。同时,她也是一个在生活上力求独立、不依赖别人的人。

佛教把贪、嗔作为大戒,姜桂珠老人遵循佛教戒律,她认为“知足者常乐”,“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中国佛教要求信徒吃素食,姜桂珠严格遵循这一戒律。她一日三餐定时定量,从不过饱;主食为大米,辅之以蔬菜水果,务求清淡,咸味也极少吃。

姜桂珠家四世同堂,她与儿孙一起生活,家庭里荡漾着敬老爱幼的温馨气氛。儿孙孝顺,老人慈祥,这种生活方式使她感到温暖宁静协调,没有孤独感。

姜桂珠一生从事力所能及的劳动,家务劳动也分担较多。她70多岁时,由于儿子、儿媳们还未退休要上班,家中食用的米面都是她到粮站去买来。

90岁以后老人的体力不如从前,但仍然主动争取做一些家务。目前,她的精神状态较好,听力、视力都不错,而且谈吐流利,思维反应敏捷。

(张清华)

多病之身仍可百岁高寿

汪培娲老人,是天津市政府文史研究馆第一位女馆员。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时她是个十几岁的中学生,与、邓颖超都是南开学校的校友,她与一起参加了“五四”运动,受到新文化思潮的影响。后来她考入燕京大学,又升入协和学院攻读妇科,获博士学位。在协和医院与中国脑神经外科奠基人赵以成教授喜结良缘。解放后,根据指示,汪培娲辞去公职,一心辅佐丈夫为发展脑神经外科无私奉献着。晚年,她潜心于书法绘画,练剑习武,赋诗奏乐,生活过得非常惬意。

汪培娲老太太能成为老寿星,人们或许以为她的身体素质一定很好。其实她的身体并不好。她1928年患十二指肠溃疡,1938年患心脏病,1951年患肠溃疡出血,1964年患脑血管痉挛,“”期间又得了气管炎,再后摔坏腰椎等。可是她这个多病之身如何能达到百岁呢?这首先取决于她面对疾病,总是抱有乐观的态度。既来之,则安之,实事求是地面对现实,不急不躁,及时治疗,按医嘱服药,静心调养。这就使得她的身体疾病得以稳定和康复。

其次是她心胸豁达,心有寄托。老人很关心时事,每天坚持看报、看电视,了解国内外大事。有时兴致来时还作些小诗,以作消遣。老太太爱好广泛,像弹钢琴、六弦琴,吹笛箫和作画,样样都行。她经常弹琴吹箫,陶冶情操。尤其是作画更是她从小就养成的爱好,到了晚年更得到了发展,几乎每天下午都要画几笔。老人的这些爱好对于身心健康大有裨益。

在生活习惯上,老人的居室一年四季都坚持开窗通风换气,还经常到室外晒太阳。没有不良嗜好,不吸烟,不饮酒,更不打牌。在饮食上爱喝豆浆和白开水。每天的起居正常有序,坚持体育锻炼。

(连汝安)

上一篇:天才儿童常由父亲一手造就/生活小细节 让宝宝... 下一篇:102岁练武寿星:刘慰亭/仲星火养生坚持24年喝黄...